工程质量控制项监理要点1施工测量监理要点:1.1协助项目发展部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布设平面控制网和沉降观测控制点。
1.2及时将控制网点移交给施工单位并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控制网点使用至项目竣工。
1.3检查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鉴定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认真实地查验测量放样是否符合规范及标准要求;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测量技术资料;对建筑物轴线、标高、垂直度和沉降观测做适量平行检验,确认施工单位施工测量资料的准确性。
2模板工程监理要点2.1无论采用何种类型模板,模板及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2.1.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1.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负载;2.1.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2.1.4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2.1.5组合模板、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
2.1.6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
对釉质类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宜采用。
严禁隔离剂玷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搓处。
2.1.7对模板及其支架应定期维修。
钢模板及刚支架应防止锈蚀。
2.2模板安装的监理要点:2.2.1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2.2.2模板极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2.2.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
2.2.4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极其支架对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当米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钢度必须符合要求。
225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2.2.6当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模的支点按模板设计设置,各节模板应在同一平面上,高低差不得超过3mm。
2.2.7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模板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结点上;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2.2.8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mm)229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mm )2.3模板拆除的监理要点2.3.1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3.2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2.3.3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底摸拆除时所需混凝土强度23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件的模板的拆除,除应符合以上要求,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235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负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3钢筋工程监理要点3.1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规格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为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
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钢筋,若必须代换时,其代换的钢筋检验所得的实际强度,应符合有关国家规范规定。
3.3 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控的一级热扎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
3.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应清净,无损伤、油渍,污物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5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6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3.7 检查钢筋安装的施工质量时,钢筋的级别、直径、数量和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见后附表)3.8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9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3.10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3.10.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3.10.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夕卜,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3.10.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3.10.4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 °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
3.10.5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3.11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的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
当搭接钢筋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d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小直径)。
3.12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3.12.2受拉区域内,1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π>m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12.3直径大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3.12.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3.12.5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 倍.3.13 焊接骨架和焊接网采用绑扎连接时,应符合规范规定。
3.14 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3.14.1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4mm。
3.14.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3.14.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 4 °。
3.14.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符合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
3.15 电渣压力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4商品混凝土工程监理要点4.1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根据项目要求通过试验优化试配确定,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4.1.1 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通过0.315mm 筛孔的砂应小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 —50% o4.1.2 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
4.1.3 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 —18cm。
4.1.4 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外加剂。
4.2 混凝土运输控制4.2.1 搅拌运输车,容器应严密,内壁平整光洁,粘附残渣应经常清理。
4.2.2 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
4.2.3 输送管线的布置应尽量直,转弯少且缓,管与管接头严密。
4.2.4 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沙浆润滑输送管壁。
4.2.5 预计泵送间隙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4.2.6 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的混凝土。
防止吸入空气形成阻塞。
4.2.7 必须经输送混凝土时,应先输送远处混凝土,使管道随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逐步完成,逐步拆管。
4.2.8 当坍落度过小不足以满足泵送要求,严禁向混凝土罐车内任意加水,监理批准,加入与混凝土内水灰比相同的素水泥浆以获得相同的坍落度。
4.3 商品混凝土入场检查控制4.3.1商品进入现场,预拌厂应提供下列资料a配合比和标准试件强度b采用水泥品种、标号、用量及外加剂的品种、掺量C运输发料单及转、搅拌、运输时间432混凝土进入现场,施工方必须提前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a监理员必须每车检查混凝土的发料单,认真核对发料单上的砼强度、品种、发料单位、车号等内容易,如有不符或到料时间超过发料时间2小时以上时,应坚决拒收。
b监理员监测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每 2 —4小时测一次,每台班不小于2次,并做好记录,当坍落度实测值大于发料单上规定的时拒不收货。
C坍落度的测定和试块的留置应在卸料1/4取样。
4.4 商品混凝土浇筑控制4.4.1浇筑前的准备。
a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管线、预留孔洞、预埋铁件的质量、数量、位置逐一检查,并作好记录。
b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模板、胎模应清理淤泥和杂物,用水湿润,胎模应有排水、防水措施,模板中的孔洞应堵严。
C砼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d根据工程需要和气候特点,应准备好抽水设备,防雨、防暑等物品。
4.4.2浇筑过程中质量监控要点a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每段浇筑厚度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配筋情况、捣实方法满足规范及工艺要求而定。
b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大。
流动性强。
浇筑时应注意砼通过梁流到相邻较远的柱模中而漏振,同时振捣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原则。
适当减少振捣时间,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柱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插点间距不应大于1.5d,距模板边不应小于0.5d,尽量不要振触钢筋。
C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专人现场指挥。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派数名钢筋工、木工现场检查钢筋、模板情况,特别是负筋下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d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面层必须进行2次抹面,以防止产生干缩裂缝,抹面后不久应浇水养护,防止水分散失影响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
443施工缝的设置和连续浇筑a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b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已浇筑的砼其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 。
C特殊部位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留置,其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加以湿润和冲洗干净,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或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沙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