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

中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

A.有B.有,但很少遵守C.没有3.参加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长度A.0~1小时B.1~2小时C.2小时以上4.你喜欢在什么时间参加体育锻炼?A.早上B.下午C.傍晚D.晚上E.不固定5.你通常参加什么体育锻炼?(多选)A.篮球B.羽毛球C.足球D.游泳E.登山F.跑步G.跳舞H.太极拳I.散步J.乒乓K.做操L.骑自行车M.其他。

6.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体育锻炼?A.学校操场B.公园C.家里D.户外球场E.不固定7.运动是你通常A.独自一个人B.与朋友一起C.喜欢人多,但不一定是朋友8.体育锻炼的效果怎么样?A.效果很好B.效果一般C.没什么效果9你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什么?A.没时间B.没兴趣C.体育锻炼太累D.身体某处缺陷E. 怕影响学习F.没有适合运动的场所第 1 题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吗?答卷数题目选项答卷比例量经常 119 48%偶尔 108 44%基本不 19 8%第 2 题是否给自己制定了锻炼计划?答卷答卷比题目选项数量例有 48 20%有,但很少遵守 87 35%没有 92 37%第 3 题参加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长度答卷数答卷比题目选项量例0~1小时 91 37%1~2小时 110 45%2小时以上 26 11%第 4 题你喜欢在什么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答卷数答卷比题目选项量例早上 33 13%下午 53 22%傍晚 40 16%晚上 28 11%不固定 73 30%第 5 题你通常参加什么体育锻炼?(多选) 题目选项答卷数量答卷比例羽毛球 94 38%足球 47 19%游泳 61 25%登山 38 15%跑步 108 44%跳舞 32 13%太极拳 22 9%散步 76 31%乒乓 43 17%做操 40 16%骑自行车 69 28%呼啦圈 4 2%瑜珈 5 2%台球 2 1%跆拳道 3 1%睡觉 3 1%网球 2 1%第 6 题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体育锻炼? 题目选项答卷数量比例学校操场 85 35%公园 13 5%家里 20 8%户外球场 32 13%不固定 77 31%第 7 题运动是你通常题目选项答卷数量比例独自一个人 47 19%与朋友一起 142 58%喜欢人多,但不一定是朋友38 15%第 8 题体育锻炼的效果怎么样?题目选项答卷数量比例效果很好 90 37%效果一般 118 48%没什么效果 19 8%第 9 题你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什么?题目选项答卷数量比例没时间 6 2%没兴趣 13 5%体育锻炼太累 8 3%身体某处缺陷 3 1%怕影响学习 6 2%没有适合运动的场所4 2%答卷总数量: 246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体育意识在当前所有生理活动中较为薄弱,这与其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有着莫大的关联。

1.体育教学理念薄弱化据悉,中国大部分中下级城市由于没有较好的师资力量,以及优越的教学环境,因而常常在体育方面漏洞百出,由于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得许多同学或老师渐渐的对体育运动有些淡化,从而过多的认为上体育课就相当于“玩耍课”。

许多同学借此机会,悠闲的坐在一起聊天、作弄、玩游戏……。

有些时候,体育老师还是要求他们多锻炼会儿,可是由于过惯了游离散漫的生活,他们还是抑制不住自己,便松懈了起来。

2、体育思想理想化有些中学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在某些重大的科考期间,抱其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便整日想着自己有很大的科考“后盾”,将体育思想抛之脑后,不思进取,妄图想不费一丝一毫的力气赢得最终的“胜利”。

显而易见,这是不现实的,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唯有付出才能有切实可行的回报”3、公民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常常只注重“大脑”的运动而忽视了“体能”的运动,他们认为体育只是用来考取功名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考虑了自身心灵上的利益所在,没有真正的突出实际。

在她们眼里“体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当必要时就拿出来,用不着时就弃之不理……(三)探究体育发展的重要性体育主要是指人类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

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里。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

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为加强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以及怎样增强中学生自主锻炼提出以下建议: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的鼓舞下,以及全国人民掀起体育锻炼的氛围中,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的中学生如何加强体育锻炼呢?一、深刻认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关注之情毛泽东主席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育发展道路,这对中国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泽东“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毛泽东从小体质就不强,但是通过劳动和游戏,他的身体变得强壮起来,所以他很钟情于体育。

他经常做各种近乎“野蛮”的锻炼,使他自己有着过人的体力和精力,这为毛泽东后来参加革命实践、南北征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下了坚实的体格基础,作出了各种必要的包括体质和毅力的准备。

陈毅元帅带头参加体育比赛。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破冰”之行就是“乒乓球”外交。

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是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国家还出台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规定。

而且前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其目的就是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

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二、充分认识体育现状和我们的身体状况1、奥运会金牌大国不一定是体育强国2、我们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堪忧在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有专家出示了一组数据: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五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

以北京市为例,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也有专家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

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还有专家对北京、上海、广州、汕头和昆明5城市的青少年发展状况做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城市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身高和体重等基本身体素质指标在近年有所提高,但视力下降问题严重、睡眠时间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偏少。

初一至高二阶段,视力良好的青少年仅有20.3%,轻度近视者为37.2%,中度近视者为29.4%,重度近视者为13.1%。

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为7.5小时。

男生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为62.2%,女生为36.9%。

3、体育认识不到位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

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

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不懂得健身方法。

内蒙古大学对青少年学生是否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中,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者占18.8%;只了解一些者占52.9%;不了解者占29.3%。

全民健身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

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可见“体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现在还有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

三、我们必须增强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

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

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

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

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

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在这种状况下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四、如何加强体育锻炼一)、坚持锻炼:要想取得锻炼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

二)、科学锻炼“健康第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的健身功效妇孺皆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家都懂,有许多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并不科学:有的学生缺乏锻炼的目的,盲目从事体育锻炼;有的学生锻炼项目和内容的选择不合适;有的学生锻炼的时间、地点和运动量的安排不够合理;有的同学锻炼没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锻炼呈无序状态;由此导致他们的锻炼质量不高,健身的效果也不明显。

那么中学生究竟该如何来进行体育锻炼呢?我认为:1、明确锻炼的目的1、)强身健体;2)、减肥;3)、健美体型;4)、学习和掌握技术、技;5)、巩固和提高技术、技能;6)、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7)、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体育锻炼既有强身功效又有益智功能,长时间看书、复习、做作业,都会造成大脑皮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疲劳,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迅速消除学习的疲劳,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