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州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物理监测试题

惠州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物理监测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下列物理事件描述正确的是()A.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电子B.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C.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中子D.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2.如图所示的虚线框为一长方形区域,该区域内有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束电子以不同的速率从O点垂直于磁场方向、沿图中方向射入磁场后,分别从a、b、c、d四点射出磁场,比较它们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 a、t b、t c、t d,其大小关系是()A.t a<t b<t c<t d B.t a=t b=t c=t dC.t a=t b>t d>t c D.t a=t b>t c>t d3.为了保证汽车刹车时车轮不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而不是纯滑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刹车效果,又不使车轮失去控制.为此需要一种测定车轮是否还在转动的装置,这种检测装置称为电磁脉冲传感器,如果该装置检测出车轮不再转动,它就会自动放松刹车机构,让车轮仍保持转动状态,这就是ABS防抱死系统.如图是电磁脉冲传感器示意图,B是一根永久磁体,外面绕有线圈,它们的左端靠近一个铁质齿轮A.齿轮与转动的车轮是同步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车轮转动时,由于齿轮在永久磁体的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B.车轮转动时,由于齿轮被磁化使线圈中的磁场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C.车轮转速减慢时,输出电流的周期变小.电流强度也变小D.车轮转速减慢时,输出电流的周期变大,电流强度也变大4.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P、Q 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则该原子核所在的区域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人抓在一只大气球下方,气球下面有一根长绳。

气球和长绳的总质量为,当静止时人离地面的高度为,长绳的下端刚好和水面接触。

如果这个人开始沿绳向下滑,当他滑到绳下端时,他离地高度约是(可以把人看做质点)A.5 mB.3.6mC.2.6 mD.8m6.在用注射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对气体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测量和计算都正确无误。

结果末状态的pV值与初状态的p0V0值明显不等。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A.气体与外界间有热交换B.气体温度发生变化C.有气体泄漏D.体积改变得太迅速7.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t=0时其速度大小为1m/s,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前4s时间内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位移大于12m D.物体的位移小于12m8.带电粒子M和N,先后以不同的速度沿PO方向射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不计重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M带正电,N带负电B.M和N都带正电C.M带负电,N带正电D.M和N都带负电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9.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在5~6s内,物体加速度大小为10m/s210.如图所示,L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直流电阻几乎为零,A和B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关s断开瞬间,A、B灯均闪亮后再熄灭B.开关s断开瞬间,A灯立即熄灭,B灯亮一下再熄灭C.开关s闭合瞬间A灯立即亮起来;最后A、B两灯一样亮D.开关s闭合瞬间A、B两灯一样亮;后来A灯变得更亮,B灯逐渐熄灭11.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为交流电流表。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为10A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0π rad/sC.0.01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D.0.02s时电阻R中电流的方向自右向左12.用相同强度、相同频率的两束紫外线分别照射两种不同金属表面,产生光电效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B.在单位时间里逸出的电子数相同C.两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相同D.从两金属表面几乎同时逸出光电子三、实验题:共2小题1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时,激光投射到两条相距为d的狭缝上,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屏上P点到两狭缝距离相等,该点出现______(选填“亮”或“暗”)条纹.A、B两点分别为第2条和第6条亮纹的中心位置,它们间的距离为x,则激光的波长为________.14.(1)在DIS实验中,通过测量遮光板的宽度以及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该速度本质上是____(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若运动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而遮光板的宽度不同,在下表中的四个速度中,哪个更接近于物体通过光电门瞬间的速度?____(填“①”“②”“③”或“④”)。

(2)“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a)所示。

小车在AB区域内的运动可视为___运动,此区域内小车的加速度a=__m/s2。

(3)如图(b)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遮光板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遮光板A、B先后经过的时间Δt1和Δt2,则小车加速度a=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15.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劈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与水平面成30°夹角,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与斜面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

当劈保持静止时。

(1)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地面对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劈的支持力的k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k的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16.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在P连续出现两次波峰的时间间隔是0.4 s,求:(1)这列波的波速是多少?(2)再经过多少时间质点R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3)R第一次到达波峰以前的时间里,P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1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各乘一辆冰车在山坡前的水平冰道上游戏,甲和他冰车的总质量m1=40kg,从山坡上自由下滑到水平直冰道上的速度v1=3m/s,乙和他的冰车的质量m2=60kg,以大小为v2=0.5m/s的速度迎面滑来.若不计一切摩擦,为使两车不再相撞,试求甲的推力对乙做功的数值范围?18.如图所示,把一个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固定在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体,以初速度v0从A端滑上斜面恰好能沿斜面匀速运动,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B【解析】【详解】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故A错误;B.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B正确;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C错误;D.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故D错误;2.D【解析】【详解】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四个电子m 、q 相同,B 也相同,则它们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

A.画出电子运动的轨迹如图从图看出,从a 、b 两点射出的电子轨迹所对的圆心角都是,则:故A 不符合题意。

BCD.从下图看出从d 射出的电子轨迹所对的圆心角根据圆周运动的时间,T 相同时,圆心角越大,时间t 越大,所以所以t a =t b >t c >t d故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3.B【解析】AB 、此传感器是利用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来实现检测的,当车轮转动时,带动齿轮转动,相当于将铁块插入和拔出线圈,从而使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故A 错误,B 正确; CD 、当车轮转速减慢时,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减慢,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周期变大,由E ntφ∆=∆可知,电流强度变小,故C 、D 错误;故选B .【点睛】车轮在转动时,被磁化的齿轮产生的磁场使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判断输出电流周期和大小的变化.4.A【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若在②③④区域粒子轨迹将向上偏转,由轨迹的弯曲方向知道排斥力向下,所以原子核一定在①区域,故选:A.点睛: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的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据此可得出原子核的可能区域.5.B【解析】【详解】设人的速度v1,气球的速度v2,根据人和气球动量守恒得:,所以,气球和人运动的路程之和为h=5m,则,,即人下滑,气球上升,所以人离地高度为,约等于3.6m,故B正确,ACD错误。

6.A【解析】【详解】ABD.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是研究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即气体的温度是不能变化的,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当气体的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与V是成反比的,但是如果气体的温度发生变化,pV的乘积也就发生了变化,末状态的pV值与初状态的p0V0值也就明显不等,所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或者是体积改变得太迅速,气体的温度还没有来的及恢复,导致pV的乘积变化。

本实验由于气体体积变化,存在做功的情况,所以气体与外界间有热交换,这不是导致末状态的pV值与初状态的p0V0值明显不等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BD 不符合题意;C.根据克拉珀龙方程pV=nRT,有气体泄漏,n变化,则pV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7.C【解析】由图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则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选项AB错误;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011245/2v v v m s =+∆=+⨯⨯=,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4s 内的位移为01541222v v x t m m ++==⨯=;因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则4s 内的位移大于12m ,选项C 正确,D 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关键是理解a-t 图像的物理意义,图像的“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由给定的a-t 图像能定性画出v-t 线,从而讨论位移.8.C【解析】试题分析: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N 向上偏转,则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上,粒子带正电;粒子M 向下偏转,则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粒子带负电;故选C.考点:左手定则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9.BCD【解析】A 、05s ~,物体向正向运动,56s ~向负向运动,故5s 末离出发点最远,路程为:1110/210/210/13522s m s s m s s m s s m =⨯⨯+⨯+⨯⨯=,故A 错误; 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11110/210/210/110/140222s m s s m s s m s s m s s m =⨯⨯+⨯+⨯⨯+⨯⨯=,故B 正确; C 、在04s ~内,位移为:12410302m m ⨯+⨯=(),物体的平均速率为:30 /7.5/4m s m s =,故C 正确; D 、在56s ~内,加速度22100/10/1v a m s m s t ∆--===-∆,故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及做功正负的判断,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10.BD【解析】AB. 开关s 断开瞬间,灯泡B 与线圈L 构成闭合回路,所以稳定后再断开开关S 后,灯泡B 由暗变亮再逐渐熄灭,灯泡A 立即熄灭.故A 错误,B 正确;CD. 刚闭合S 时,电源的电压同时加到两灯上,A.B 同时亮,且由于电感L 自感系数很大,几乎没有电流流过,A 、B 电流相等,一样亮;随着L 中电流增大,由于线圈L 直流电阻可忽略不计,分流作用增大,B 逐渐被短路直到熄灭,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A 灯更亮.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D点睛:闭合S ,A 、B 同时亮,随着L 中电流增大,线圈L 直流电阻可忽略不计,分流作用增大,A 逐渐被短路,总电阻减小,再由欧姆定律分析B 灯亮度的变化.断开S ,A 灯立即熄灭,线圈与B 灯形成回路,根据楞次定律判断B 灯亮度如何变化.11.CD【解析】【分析】电流的最大值、周期,电流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感应电动势最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最快,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0.02s 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