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5)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5)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学员听评课记录表小组长签名:学校盖章:学员听评课记录表听课人:______ 听课人所属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议,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首先用动漫龟兔赛跑来导入课程,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分数与整数的乘法。

,板书:3/ 10X 3=3/10+3/10+3/10= (3+3+3)/10=9/10 (米) 得出: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

练一练(-):2 / 7X 3 7 / 10X 5注意点:1,初学不要省略中间步骤,2 ,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后化简” ,再次练一练加以巩固:7/20X 4注意点: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分子。

练一练(=):4 X 5/6 9 X 5/12 8 /11 X 99目的:通过调整整数与分数的位置,来举一反三。

注意点:1,约分时注意打斜线“/” ,并且要同时大两条斜线,2, 不要忘记约分后分子要相乘, 3 ,“ 72/1” 要写成“ 72”, 4,约完分后,不要再走回头路。

得出:计算法则一一分数与整数相乘,可约分的,要先约分,后计 算。

看图写式:1 1 1 } 3 /7 111}3 /7 ( ) X ()=() 1( ) X ()=()给出式子,让学生找错:6/ 7 X 2 = 3/ 7注意点:整数可以看成分子,分子只能与分母约分。

应用题:做一个中国结用 34米绳子,小樱做了 6个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注意点:1,单位不要忘记,2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两种方法解题,一是乘法、一个是连加。

找错:1/12 X 6 = 2注意点:分子、分母位置不要写错。

应用题: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青藏高原平均每年上升约 7/100米,照此速度五十年后长高多少米?100年?评议 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讲课教师:讲课题目:记录者:点评:用龟兔赛跑 的故事来导入,开 堂就吸引学生注 意做完题目,强调易 错点,帮助学生的 理解反馈学生掌握的 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 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 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 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 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 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 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 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评讲《每课一练》作业二、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1)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 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教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⑥ 等腰三角形(腰和底边不等的) 底边的中垂线 一条 ⑦ 等边三角形每条边的中垂线三条科目数学课题 轴对称授课教师叶蓉班级初二(12)班听课 时间2010年9月26日第2节成绩图形①圆 ②线段 ③射线 ④ 直线⑤ 角 对称轴对称轴条过圆心的直线 无数条 中垂线和线段所在直线 两条 本身所在直线一条 本身和直线上任一点的垂线无数条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一条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又该怎么样计算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探索新知㈠解决问题一1、出示“参观苗圃”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根据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应该怎样列式?怎么样计算出结果呢?2、自主探索算法。

引导学生估计这个算式的结果,并集体交流估算的过程。

㈡解决问题二1、出示问题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2、请同学们自己用竖式来计算一下120十18的得数,验证谁估计的最准确。

3、交流验算的方法。

你怎么知道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你会验算吗?先让学生独立验算,然后集体交流。

㈢归纳算法1、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干脆利落。

2、教学中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模式来探索新知,不断的发问,不断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3、议一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