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篇一: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情境导入:1、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

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一个扶手给刮断了。

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

小朋友,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生:不知道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我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

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

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

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1、观察直尺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

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

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板书)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

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1、估几厘米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2、量几厘米学生量,老师巡视。

选取几位学生演示,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

然后互相说说是怎么量的。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评:这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

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量的基础之上再用说的方式来巩固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环节的新知识。

而且选取学生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

分析了以后能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尝试时便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

)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所知识。

篇二:三位数减三位数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

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1.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41页统计表)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红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师: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就是这样: 4 3 5 - 3 2 21 1 3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的情况,重点说清个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竖式如下:..4 35 - 8 63 4 9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3、教学例3.师:请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

(出示第42页例3)学生弄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的想法吧!生: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就是计算403比158多多少,用减法计算403-158=245师:计算的时候,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生: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即:4 0 3 -15 82 4 5师:如果我们想验算一下,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学生可能会说: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减数就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4 0 3 -2 4 51 5 8可以用加法验算,让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1 5 8+2141 54 0 3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三、结论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学生自主交流。

四、课堂练习第3 / 5页1. 夺红旗。

2. 想一想、填一填。

3. 国庆节商店搞促销活动。

看!家电区的电器降价了。

降价后买电扇少花了多少钱?篇三:垂直与平行师生相互问好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生: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伸师: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直线有关的知识。

(承上启下,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地回顾,并且自然地过渡到这节课的内容)师:(出示一张白纸)你们能想象这个平面越来越大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白纸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是怎么样的呢?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请你在刚发下的白纸上画出来。

每个人画一种。

PPT展示几分钟后···师:画好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在下面巡视了一圈,看了几个同学以后),请放下老师将学生画的两条直线选取几份放在黑板上,向学生提问。

师:这里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图,都是小朋友画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分类呢?生1:可以用交叉不交叉来分类师:那你上来分一下(1、学生上台进行相应的分类,老师从旁协助,并且在帮助时对相关的直线关系进行讲解)师:这为小朋友分的很好,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生2:有师:那你上来说说还能怎么分?生2:可以延长师:那你上来试试(2、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纸上进行演示,老师同样是在旁边讲解)师:很好,那么我们看到了一些直线延长后相交了,有一些没有,那么怎么样的才不会相交呢?生1:两条直线要有一定的距离师:对,但是光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了吗?还有其他的意见吗?生2:两条直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一样的师:那好,你上来帮(这个字用的不恰当)老师量一下,你也上来(指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在黑板上用尺子量,得出相应的读数)师:同学们他们帮老师量了,发现不相交的线两边的两端的之间距离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中间的距离是生:相同的师:对,这样的两条直线老师给它取个名字叫平行线(很顺其自然引入)假设,一条直线A,另一条直线是B,那么就是师和生:A平行于B,B平行于A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翻到书65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学生一起读书上关于平行线的定义)师:好,现在我们来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与生活相挂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加深概念)生1:斑马身上的条纹生2:一些东西外面的框架师:都对,现在来看看老师找的生活中的平行线:(PPT展示)师:现在,同学们都懂了什么是平行线了吗?生:懂了师:现在拿出练习纸,做习题一的题目,我看看谁最快学生拿出练习纸开始做练习(边做边练,加深对概念的印象)练习(一):下面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为什么?做题约为3—5分钟,然后是讲解练习师:怎么样了,有一个举指不定了吧?拿来一位学生的作业投影师: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呢(作业上的答案是判断第一个是×)生:这两条直线相交师:对,平行线是不想交的师:第二个也不是,为什么?生2:这两条直线延长之后也会相交师:说得很对······师:第六个是不是平行线呢?(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以巧妙的方式向学生重申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讲解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时,使用教具,是学生在立体空间上感受和理解概念中“同一平面”的含义)教具师:现在,我们知道两条线要是平行线要有哪些条件?生1:在同一个平面生2:不相交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除了用是否相交这种方法分类,我们可不可以在相交的里面再分下类?生(全):可以师:那谁来说一下怎么分?好,你来。

生1:两条相交就有角了,而角是有大小的师:很好,同学们想到了角,那么知道有角又应该怎么来分呢?(顺带对前面知识进行回顾)生2:角是有大小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大小来分类。

师:那角用大小的形式可以分哪几类呢?生:锐角,钝角,直角师:那哪一个是特殊的呢?生3:有,直角师:那你怎么知道它是直角呢?生4:可以用三角尺量一下师:对,那你上来帮老师量一下(3、学生上去用三角尺进行测量,以验证直角的存在)师:很好,老师也给两条线相交成直角去了一个名字,叫垂直(再一次顺其自然的引入概念),两条线互相垂直就是生(全):A垂直于B,B垂直于A师: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的地方叫做垂足,那么怎么样的两条线才是垂直呢?生:要是同一平面的,而且要相交,并且有直角师:很对,我们现在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5页,我们把书上的概念读一下全体学生齐声朗读书上的概念师:现在我们从生活中找找例子生1:教室里墙上的两条线,一条横的一条竖的师:对的,还有其他的吗?生2:黑板上横的框和竖的师:很不错,那现在拿出你们的练习纸,做一下练习2练习2:下面各组直线,哪组是互相平行?哪组是互相垂直?检验一下(做练习题,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和垂直的概念的理解)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是平行的或垂直的,谁来帮老师分辨一下?我们看大屏幕(请学生上台用教棒指出相互平行和相互垂直的线条,在这一过程中,再次对概念内容进行复习,加深印象)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明上了这节课后写的数学日记,看看他是不是都对了不相交的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天相交的直线互相垂直(×)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那么,我们就说直线A是平行线(×)这个过程大约为2分钟左右师:用行动告诉老师你做好了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练习纸上讲台,讲解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复习学过的知识师:学到现在,我们都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玩一会儿,把你们的小棒拿出来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师:现在拿出一根小棒,再放一根小棒与第一根平行,再拿出一根和第二根平行,现在把第二根小棒拿掉,我们发现第一根和第三根小棒的关系是?(拓展)生:平行的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把小棒都拿掉,重新摆一个图形师:现在摆两根小棒,让他们互相垂直,然后再摆一跟和横着的小棒垂直的小棒,那现在两个竖着的小棒是什么关系呢?(拓展)生:平行的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平行和垂直,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什么是平行?什么是垂直?(学生将书上的概念读出来,教师达到一个复习总结的效果)师:我们今天只是学了垂直与平行的一部分的内容,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下次再一起学习,好不好?生全:好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生1:起立师:同学们,再见!生全:老师,再见!(1、2、3三处都充分体现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把握了度,即达到了了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也不会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杂乱无章,每个环节都设计的恰到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