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一:翻译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日常文字翻译工作;
2、负责公司网站的翻译工作;
3、公司资料的翻译、公司涉外形象设计;
4、负责公司涉外接待工作;
5、协助培训部门做好员工英语基础培训;
6、公司海内外项目资料的翻译及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7、记录并做好与国外公司电话会议的会议记录;
8、做好相关部门商务谈判及对外联络的现场翻译工作;
9、协助公司做好产品说明书翻译工作;
10、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责二:法语翻译岗位职责
1.协助领导处理商务谈判、资料翻译、同声传译、法文往来信函等相关工作;
2.外事活动的组织接待工作。
陪同领导出席各种会议、典礼等;
3.协助领导进行公司对外公关和宣传管理;
4.协助领导理处理日常事务及工作日程安排;
5.协助安排领导工作计划和出行;
6.负责领导会务的组织安排,会议纪要的编写,并对决议事项进行催办、查办和落实;
7.领导其他行政事务的安排、协调和支持性工作。
职责三:翻译岗位职责
1、接受主管的分配的翻译任务;
2、翻译并与翻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3、保证翻译质量;
4、翻译资料的整理收集、知识管理;
5、参加部门内开展的专业培训与交流,提高翻译的专业水平。
职责四:翻译岗位职责
1、负责学院聘请的长期外籍教师的申请审批、签证变更等工作的办理;并负责外籍教师(番禺教师)在我院教学期间的教学协调、生活管理、机场接送等工作。
2、负责来我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申请审批、签证变更等手续的办理工作;并负责这些境外学生在我院学习期间的教学安排、生活管理、节假日安排和机场接送等工作。
3、负责来我院讲学的短期访问外国学者的申请审批、签证变更等手续的办理工作;并负责访问学者在我院访问期间的讲座翻译、生活安排、机场接送等工作。
4、负责我院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国家卫生部的外语水平考试的申请、组织工作;负责我院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联系、申报、审批等手续的办理。
5、负责我院组织的赴国外考察代表团的联系、申请、审批工作;护照、签证的申请、审批、
文言文阅读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
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
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
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
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楚将)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通“嘱”,交给)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楚策》)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①求:寻找②信:说话真实③走:跑
④地方:土地方圆⑤其实:他们实际⑥犹:如同
2.把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归为一类(可归为四类)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求百兽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