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ƯỜNG ĐẠI HỌC LẠC HỒNGKHOA ĐÔNG PHƯƠNG HỌCGIÁO ÁN课堂教学教案讲授课:阅读五–ĐỌC 5 (TIẾNG TRUNG)教学对象:三年级教材:汉语阅读教程(一年级教材),彭志平、赵冬梅,第三册,第七十三课。
课时:2课时★★★BÀI 73: 《地球之肺》--- 森林(第88页)A.第一部分:第七十三课I.教学目的及要求:-阅读技能训练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培训学生课堂阅读技能、个人阅读技能,在课堂上该怎么阅读较有效果,做练习的时候该怎么阅读较有效果。
让学生一定要读懂课文基本篇目,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可以准确回答问题。
- 第七十三课: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地球之肺,森林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人类要怎么保护森林。
- 要求学生要认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按照课文或短文要求时间准时完成阅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各问题。
II.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全文基本意思,不只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还要学会保护地球森林。
- 难点:解释课文里面的内容、一些复杂词语、短语,句型等。
学会运用阅读到相当的阅读篇目。
III.教法:- 讲解、问答、带读、朗读、练习。
教师要按下列上课过程来进行教书。
IV.教具:-教科书- 板书设计B.第二部分:教学环节第一课时(45分钟)1.教师介绍阅读的作用、功能和方法1.1 阅读的作用及功能- 阅读是一个了解个人、事物、现象等的过程。
阅读时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生活中或在学习中阅读每一篇文章一样都需要这些能力。
所以我们要多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我们今天上的课叫汉语阅读课,所以更需要把握阅读的作用、功能和方法。
同学们上课的时候一定知道阅读课的目的,要培训好这种能力。
1.2 阅读方法(1)仔细通读全文。
(2)读完题目后,开始做题。
(3)看懂题目,看清楚出题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一篇文章里有几个主要问题,阅读时要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
如:选题时要求选正确答案还是回答问题等,都不要漏题。
(4)选择答案时,最基本的方法将题目拿到原文去,再找答案,一般,答案一般在题目这句话的附近。
(5)在找答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要认真思考是否正确。
2. 检查旧课- 检查第七十二课的生词和课文内容。
检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都能记得内容,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
- 如果大多学生都不怎么记得上次课内容,教师得抽几分钟时间重新讲解,并要求学生要重新复习到记住了为止。
3. 讲授新课师:+ 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之肺的吗?生:+说知道的:要解释一下,给全班同学介绍什么叫地球之肺。
+ 说不知道的:老师就接着来介绍,然后进入新课。
→教师概括介绍新课:《地球之肺——森林》3.1 教师范读生词并解释生词:- 教师范读生词→教师给学生带读→个别学生读- 教师解释重点生词:(1)亲密qīnmì:感情、关系等,亲近密切,亲爱的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等意思。
例如:母亲和她孩子的关系总是亲密的。
(2)巨大 jùdà:+ 尺寸、体积或容积的极其大的;谓庞大之物;+ 很大。
常形容体积、数量、规模、程度、贡献等。
例如:橡胶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忽略hūluè: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
例如:一些很有意义的论点被忽略了(被无视了)。
(4)蓄积xùjī:积聚,储存。
指积聚储存的财物。
例如:在密接结合的细胞浆内,有时可见有电子密度大的物质蓄积。
(5)净化 jìnghuà: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使纯净。
净化工程;净化车间;净化设备;净化人心;净化方法,净化灵魂净化空气等。
例如:我觉得如果能看得下去《金刚经》很能净化人之心灵,亦能使人平静。
(6)阔叶林 kuòyèlín: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称阔叶林。
(7)树冠shùguān:树的地上部分包括主干和树冠两部分。
从根颈到第一主枝(或第一个分枝)的部分叫主干。
主干以上的部分叫树冠。
例如: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
(8)覆盖 fùgài:(1) 遮盖;掩盖; 2) 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 (3) 指地面生长的成片植物。
例如:覆盖安装会修复软件的错误。
(9)暴雨bàoyǔ: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
例如: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10)泥石流 níshíliú: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
例如: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11)砍伐kǎnfá :用锯、斧等把树干锯下来或伐倒当然,砍伐还可以用于起义中。
例如:几个世纪以来,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惩罚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12)改观gǎiguān: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看法、观感例如:希望你看完本书后,品质、气质即刻就有改观2.2 教师范读课文并带读:- 教师先带读一遍- 全班同学跟教师一起读一遍2.3教师指定学生朗读段课文,翻译成越南语,教师进行改正:-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同时把课文也分成四个小部分,一个一个小组轮流念课文的每一部分,教师改正。
- 指定个别学生翻译课文。
- 叫其他学生帮同学改正若有错。
2.4教师解释课文的短文、句型的语法:- 教师主动解释一些关键的语法并问学生要解释的地方一起解释。
-课文重点语法:(1)“为……做出……贡献”:→ ....Cống hiến cho...例如:1)帮助企业在建立自我品牌做出贡献。
2)以普度众生为根本,也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
3)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4)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 Mà ...例如:1)政府只有发行国债的权利,而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2)德国何以能够统一,而朝鲜却不能。
3)而她却不想告诉你吧!4)他幸福了。
而我却不幸福。
为什么?(3)―而且...‖:意思表示递进,也是最常用的表示递进含义的词语。
→Mà còn...例如:1)她不仅聪明,而且还很漂亮。
2)怎样有效率学习而且不累。
3)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第二课时(45分钟)练习——阅读训练1.阅读文章训练★课文:-学生先通读课文内容,然后仔细看提问问题《判断正误》,那么学生得仔细看没疑问句,然后拿这句子到课文里边找,看课文里边,在这句子前和后面的其他句子的意思,是否有连贯,然后进行判断。
如:“(1)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和维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拿这句子到课文里对比,在课文的第一段第一句话:“人们,只知道森林可以大量木材,而忽略了森林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重要的作用”→那么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问句和文章里边的完全都一样的,只有一个词是不一样的是,问句有“等”这个词,而文章里没有,这也可以判断是错的,因为“等”是表示还有很多其他的。
但如果继续往下面看,森林的作用不止如此,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练习 4:* 阅读1: 220个字,让学生在1.5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些生词:“无力”:动词,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乱砍滥伐”:是指过度的,没有节制的砍伐。
“毁林造田”:砍伐树林,种地种田。
“异常”:动词,不正常,不同寻常。
* 阅读2:410个字,让学生在3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涵养”:动词,积累水分,保持水分的一定的水量,不会流失叫做涵养。
“不复存在”:是指不再存在,指曾经存在过,但现在不存在了。
“丧失”:动词,是指森林所失去的东西。
* 阅读 3:260个字,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完成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导致”:动词,导引到达,直接致使后果。
“水质恶化”:水的质量变坏,污染由于某一个原因。
* 阅读4:280 个字,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荒漠”:是一个生命体难以存活的地方之一,条件恶劣,降水极少的沙漠。
“面临”:动词,面前遇到的问题、形势等。
* 阅读5:270 个字,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覆盖”:动词,是遮掩、掩盖的意思,这里是指面的生长的成片植物。
“蓄积”:动词,是指积聚、储存的意思。
2.巩固课文内容巩固一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率,是否能把握课文的全文内容:让学生不要看书,重复简单说一下课文内容。
教师再按课文内容提出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3.布置作业安排学生回家完成练习2、3、4/ 第8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