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第一讲葵花丫头主讲20120423一、保险相关概念(一)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注意:保险法只调整商业保险,不调整社会保险,如三险、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失业、住房公积金)区分:保险费、保险金、保险价值、保险金额、保单的现金价值保险费:俗称保费,投保人向保险公司交的钱。
保险金:保险公司在约定情形出现时向受益人支付的钱,实际赔偿额。
保单的现金价值:来源于保费,可能大于、小于、等于保费,是保险公司在扣除手续费后,再加上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构成的。
(人险)保险金额:约定的赔偿额,俗称保额。
保险价值:也称保险价额,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作为确定保险金额基础的保险标的的价值,也即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享有的保险利益在经济上用货币估计的价值金额。
确定方式:市价、约定、按法律规定。
引申:根据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关系对保险合同的分类(财险):足额保险合同、不足额保险合同、超额保险合同(我国法律规定超过的部分无效)(二)保险和相关概念比较1、保险与储蓄2、保险与救济3、保险与赌博二、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一)保险与防灾防损相结合原则保险和防灾防损相结合的原则,应该是保险法的首要原则。
1、第一层含义,是指保险人以所承保的保险标的为对象所直接采取的预防和减少损失的措施。
《保险法》第五十一条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
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对保险标的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2、第二层含义,是指保险人通过保险费率和拨付防御费为杠杆,督促被保险人预防和减少损失的发生。
如对消防设施好的建筑物投保火灾保险,可降低其保险费率,给予一定的优惠。
又如,在我国,保险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在其每年保险费总收入中提起一定比例的预防费,用于支持被保险人的防灾防损工作。
3、第三层含义,是指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应尽量防止或者减少损失的发生,履行施救义务。
《保险法》第五十七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应当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用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
保险与防灾防损相结合原则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保险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保险企业的顺利发展。
2、有利于提高保险的社会效益,维护社会生产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二)最大诚实信用原则最大诚实信用原则初期主要是保险人约束投保人的工具,如今,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最大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保险人和投保人。
投保人遵守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如实告知和履行保证上,保险人遵守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弃权和禁止抗辩上。
《保险法》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
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关于保证,我国保险法未作规定。
《机动车保险条例》第5条第8款规定:驾驶员饮酒、吸毒、被药物麻醉,不论任何原因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或第三者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
(三)保险利益原则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失去的利益。
英国学者约翰T.斯蒂尔认为,保险利益是产生于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为法律所承认的、可以投保的一种法定权利。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可保利益,把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项目投保,企图在事故发生后取得赔偿,是违背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的,不受法律保护。
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1、消除违法行为和赌博的可能性2、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3、限制赔偿程度保险利益的认定:1、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判定有三种方式:有物权;有合同;对标的负有赔偿责任(是一种责任保险,如如交强险)A、享有法律上权利的人。
B、保管人C、占有。
无因管理人有保险利益,恶意占有的没有保险利益。
D、股东。
美国有判例。
E、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利益。
当事人之间所缔结的合同,如是以某种财产为履行对象,则该财产的毁损灭失势必影响当事人一方因合同而产生的利益。
因此,该当事人可就财产投保。
F、期待利益。
一种是积极的期待利益。
即投保人对于其经营中的事业或现有财产的安全存在而可获得的利益。
我国未规定。
目前开办的只是在财产险、财产一切险项下附加承保的利润损失险和在机器损坏险项下附加承保的机损利润险,在合同中不仅明确约定利润的具体计算方式和金额,还明确约定保险人的免赔额。
尽管市场需求较广,但保险人严格控制承保,且相当谨慎。
一种是消极的期待利益。
即指基于现有利益而期待某种责任不发生的利益,主要针对责任保险而言。
2、人身保险中保险利益的判定方式有两种:有特殊的人身关系(如父母、配偶、子女、单位职工等);被保险人同意。
《保险法》第三十一条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四)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3、保险利益的时效问题,即需要在什么时候存在保险利益。
A、在财产保险中,事故发生时存在保险利益,保险人即应赔偿保险金;在现代社会,财产的流转比较频繁,这样的规定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B、在人身保险中,只需在订立合同时存在保险利益就可。
如离婚后,丈夫原先为妻子订立的人寿保险合同仍然有效。
4、保险利益的转移和消灭转移:(1)继承。
A、在财产保险方面,被保险人死亡时,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利益原则上因继承而转移给继承人,保险合同仍为继承人的保险利益而存在。
B、人身保险方面。
被保险人死亡,如属死亡线或者两全保险,即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应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合同即告终止,并不存在保险利益转移的问题。
如属其他人身保险合同或因非保险事故导致的死亡,保险合同也因保险标的的消失而终止,同样不存在保险利益的转移问题。
投保人死亡,而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个人时,如果被保险人的利益属投保人专有,如因亲属关系、抚养关系而产生的利益等,保险利益不得转移;如果对被保险人的利益并非属于投保人专有,如因债权债务而产生的利益,则应该认为人身保险合同仍可为继承人的利益而继续存在。
(2)转让《保险法》第四十九条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保险标的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
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3)破产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破产时,其保险利益转移给破产债权人,保险合同仍为破产债权人而存在。
消灭:A、财产险中,保险标的灭失,保险利益即归消灭;B、人身险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丧失构成保险利益的各种利害关系时,原则上保险利益也随之消灭。
但投保人死亡时有例外。
(四)损失补偿原则英国学者约翰•T•斯蒂尔认为可以把补偿视为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在被保险人遭到损失后,保险人对其进行补偿,以使其恢复到损失前所处的经济状况。
其目的在于弥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损失,因此,在财产险中,损失补偿只限于损失财产的实际价值,部分损失部分赔偿,全部损失全部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得超过保险金额。
《保险法》第五十五条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损失补偿原则有两层含义:1、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只有受到约定的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才能得到补偿。
在保险期限内,即便发生了保险事故,但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没有遭受损失,就无权要求保险人赔偿。
2、补偿的量必须等于损失的量,也即保险人的补偿恰好能使标的恢复到保险事故发生之前的状况,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能获得多于或少于损失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