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讲座心得体会

留学讲座心得体会

留学讲座心得体会篇一: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黄海宁2013级4+2课程与教学论学号:20130215132013年11月26日晚7点,我参加了主题为“与您相约:致青春·我的留学梦”的留学经验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邀请外事处沈丽玲老师、研究生培养科李培老师,以及水玲玲老师、林美淳和意大利留学生李安东等五位嘉宾。

七时整,交流会准时开始,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经济与管理学院(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留学讲座心得体会)第一演讲厅早已座无虚席,热情洋溢的同学还站着或坐在走道上聆听前辈的留学经验介绍。

首先,主持人李翠敏邀请了水玲玲老师、林美淳和李安东三位嘉宾上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留学时的一些经验体会,如前期准备,申请过程和留学收获等。

在随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中,嘉宾们更是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答,并提醒同学们关于留学最好早做准备,并且积极申请,学好外语。

通过嘉宾们幽默风趣的讲述,我深切感受到了外国学术研究的专业性和异国生活的乐趣。

然后,沈丽玲老师分四大板块——研究生双学位项目、非学位交流学习项目、非学位暑期学习、海外实习项目——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我校赴外交流学习项目的。

沈老师从就同学们最主要关注的问题,分别理清了四个项目的立项初衷和宗旨、主要针对学生团体、项目具体要求等内容,鼓励同学们多利用学校构建的这一留学平台,更加便利的进行留学申请。

接着,已在接收公派项目工作6年并十分熟悉公派留学流程的李培老师,也总结了很多申请留学的心得。

他回顾了华师自2008年来加入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即CSC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从广州市“菁英计划”、国家基金委员会等渠道获得公派资格的过程,特别总结了作为毕业生或者已参加交换项目的同学如何获得申请公派留学。

最后,本次留学经验交流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次留学经验交流会带给我深深的感悟和思考:交流会打消了我们传统观念上对留学存在的畏难心态,增加了我们对赴外留学渠道和基本流程的了解,正如这次交流会主题,真正让我们这些华师莘莘学子感受到了留学路上不孤单。

努力拼搏!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寻心中的留学梦吧!篇二:海外文化讲座心得体会海外文化讲座心得体会姓名:王杰学号:0642051273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卷首语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你都有更积极。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他不再回来。

从2010年的9月开始,一直到现在,断断续续的,我都有听学校举办的《海外文化讲座》。

起初,听到有海外讲座,想来多半是外国人开的讲座,讲一些关于国外的知识,也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况且自己的英语马马虎虎,多是听不懂的,所以那时只是偶尔去看看,也主要是为了拿到那1个创新学分罢了(即使现在也是)。

后来自己去的多了,也发现有时讲的很是不错,自己也能听懂一些,算是有些兴趣,只是人太多,并不能听的很好,很多时候都是随大流吧。

到这学期,迫于学分的压力,每次都要去刷卡,听的次数渐多了。

开始也还是混的多,多半是看其他书,不待听的,后来想,既是海外的讲座,多半要听听的,况且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就认真去听,没想到还有诸多乐趣,也学到了一些关于海外的知识。

听海外讲座,首先你得态度端正,认真去听。

刚开始我觉得这不过是混学分,只要过了就是,大可不必去认真听,很多同学的态度和我一样吧。

每次在水上报告厅,都有很多的同学站在门外,这些同学在那里聊天,根本是来刷卡的,而不是来听讲座的,还有一些同学更是过分,让其他同学替他刷卡,连来都不来了,我想这些同学是没有什么收获的,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后来,我觉得这样不行,就认真去听,这时态度就要端正。

每次讲座开始前,我都会早早的来,先占个座位,因为人比较多,如果你来迟了,座位就可能靠后,或者就没有座位,这样怎么听得好,所以就要占到好的座位。

再者,听讲座要认真,不要聊天,这样你根本听不到什么,而且会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讲座,还不能分心,有的同学看着是在听讲座,其实在看其他书,其实这样并不好,你讲座也没有听好,书也没有看好,两头失。

还有就是可以记录一下老师写的一些标题,或者很好的句子,这也算是自己的一种积累,同时对于写这份报告也是有很多的帮助。

不管什么事,只有态度端正了,才有可能做得好。

只是态度好还不行,你还得学会如何去听,这样收获更大。

在听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因为我本身英语马马虎虎,所以确实有很多都听不懂,这时候,我会根据老师给的文字、图片提示区猜测,很多都会懂一些的,不是吗?即使你听不懂,也不要紧,其实文化的东西都比较飘渺,根据自己平时生活所了解的海外知识,再加上老师讲的你会知道很多,这也算是对于我这种英语差的同学的一种安慰吧,再听的过程中,对于你的英语水平有所提升。

如果你的英语比较好,那就简单了,就是认真听,而且我发现,真是这些英语水平高的同学,他们每次都坐在教室前面,听的也更认真,收获也更大。

对于每个同学,最后的提问环节是个很好的机会,不管你学的好与不好,都可以提出问题,这样一方面是对自己口语听力的锻炼,解了自己的惑,同时也是对于自己勇气的锻炼。

如果你还有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问老师,很多老师(其实他们也是学生)多会热情的帮你解答。

还有一点算是对于我们同学的一种要求吧!每次同学们刷卡,根本不排队,大家都往前挤,乱哄哄的。

这一方面耽误时间,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质的体现。

整齐排队,按序刷卡,能体现我们川大学生(甚至中国学生)的素养,不能让我们的外国同学“目瞪口呆”。

关于海外讲座的收获,我也有些想法,以下是自己的一些随感。

一、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要更好的掌握一门语言,就应该对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海外文化讲座》,了解外国的文化,懂得这种文化下形成语言规则对于语言学习具有推动作用。

很多中国学生(包括我在内),学习英语都是死记硬背,书写能力比较好,但是听说能力就比较差,很多同学能写出来,但是说不出来,岂不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说不来,就丧失了语言的本质功能。

通过海外文化讲座,可以锻炼我们的听说能力,同时可以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怎样说英语的、怎样用英语的,防止同学们“闭门造车”,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

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外国的文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能力和鉴赏能力。

这些文化大概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海外文化讲座》恰好做到了这点。

《海外文化讲座》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的,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有一堂讲座时是:small town about American.老师就讲了美国小镇的生活,交通,习俗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打猎,这是在国内比较少见的,但在欧美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再比如说,这个小镇只有1100左右的住户,在中国根本没有这么小的镇子。

还讲了小镇四季的风景,都非常漂亮。

还有的老师讲了: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tudents sports activities.其中就有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体育活动的不同,比如美国学生都玩橄榄球、棒球,这在中国几乎没有,而中国学生喜欢的台球,这在美国也很少见,让大家了解了中美不同国度的情况。

再比如有位老师讲的是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Geography.其中主要是关于欧洲和美国的地理情况,从地理的角度重新认识了欧美,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了解到了欧美地理风情。

三、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风采。

《海外文化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和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热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有必要了解除本国以外国度的政治、经济、文化。

《海外文化讲座》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大家通过国外同学的介绍,了解世界,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尤其是有志于留学海外的同学,更可以通过讲座,及早的了解西方文化。

而且讲座的老师都是外国留学生,也为无法接触到国外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在此之前我很少接触外国人,这次也有所了解),同时也使留学生可以和中国学生交流,彼此相互了解。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不好的情况,当然,开《海外文化讲座》这门课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我们的很多同学并没有把讲座看成是提高英语的表达沟通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阅历的学习课程,而只是为了拿到1个学分罢了,这就造成了听课秩序混乱,刷卡混乱的场面,这些都有待改进。

总的来说,我从《海外文化讲座》这门课收获颇多,一方面是获得学分,最主要的是通过这门课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对海外文化有所了解,提升自身品味,希望学校多些这类课程。

结束语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参考资料:《大学生学习心得体会》《了解外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推动作用》篇三:交换生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交换生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交换生又称学校间学生交流计划,学生交换是以提高不同地区、国家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为宗旨的项目。

下面是交换生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交换生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我是中法博士生学院公派赴法留学的联合博士研究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图像处理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课题研究。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独立地长期生活。

在临行前告别父母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一个人要处理一切要面临的事情,法语不熟练,学习压力又大,令我在兴奋的同时,多了一分忐忑。

踏上法国的土地,这份忐忑因为周围人的友好帮助而渐渐消除了。

最该感谢我的法国导师Michel Desvignes先生和他的家人,他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

一段段故事令我无法忘记。

当我带着压力和好奇感走出机场的时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手持写着我名字的纸牌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就是我的法国导师Michel Desvignes先生。

为了能够帮助我打理初到法国的一切事情,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从格勒诺布尔来到巴黎。

他帮助我提行李,替我买火车票和地铁票,安顿我住在巴黎近郊的他的父母家。

抵达巴黎,迎接我的不是超负荷的行李和长途的疲惫,而是温暖的问候、丰盛的晚餐以及舒适的大床。

回到格勒诺布尔后,他直接把我带到早已经替我找好的宿舍,并陪我一起布置新家。

之后几天,导师一有空,就带我去学校注册、去银行开户......有了他这样令人心暖的帮助,我很快地适应了法国的生活,迅速投身于课题的研究之中。

我希望用课题的成果回报老师对我的关怀。

课题的研究是艰苦的。

每个工作日,他都来到我的实验室,检查我的工作,和我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