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理论
1. 等级制(层级制、科层制)
含义: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纵向的命 令关系结构。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 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管理者 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密。 缺点:高层管理者工作事无巨细,任务繁重;上下部门间信息传递 容易出现扭曲,协调差。
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严格的等级与职能层级分工;成员根据 自主优势决定和控制与网络的关系;其边界是动态的。
有限理性; 不确定性; 机会主义行为; 资产的专用性。
3、交易成本论与企业成因及其边界
交易成本企业理论的基本观点:
[1]企业和市场都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 机制;无论是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 成本的。
[2]交易成本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形成契约)的成本。交 易成本的存在是由于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不完全契约和 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规模较小的企业。
2. U型企业组织
U型(Unitary Structure)即职能化组织(部门化组织),企业对 于每一种行为设有独立的部门,比如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研 发等,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 理者;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 接指挥下属。 如下图所示。
二、现代企业理论
1. 现代企业理论概述 2. “契约人”假定与企业的性质 3. 交易成本论与企业成因及边界 4. 代理理论与企业组织形式 5. 产权理论与企业组织效率 6. 利益相关者论和社会责任论
1. 现代企业理论概述
代表人物 及代表作
关注三大 问题
三大理论 分支
科斯、诺斯、威廉姆森、德姆塞茨、阿尔钦等; 科斯开山之作: 《企业的性质》1937
关于企业性质的一般性认识: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结合;企业是对市场的 替代。
3. 交易成本论与企业成因及其边界
交易成本
“利用经济体制的成本”,或者说是利用市场机 制、形成契约所要付出的成本。
交易成本 分类
分为事前和事后的交易成本: 事前:协议起草、谈判和保障协议执行的成本 事后:错误应变、争议、诉讼或仲裁、其他.
[1]为什么存在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 业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确定; [2]企业产权的最优安排; [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如何安排,委 托人如何监督控制代理人。
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
以交易费用概念为基础,解释企 业的成因、规模与边界及企业内 部组织问题
侧重于企业内部管 理制度(激励与监 督)问题的研究。
计量问题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计量需求, 即对投入生产率和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 能使报酬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而促进所有投入所有者的合作, 发挥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 率。(激励的需要)
许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可很好地解决计量问题,前提是产出可 被直接计量。但问题在于有些产出(队生产)无法计量,从而使得 那些能节约计量费用的组织(委托代理和监督组织)的产生。
[2]长期均衡与企业最优规模决定 长期:市场总体规模和企业数量、厂房设备规模都是可变的。 短期均衡与规模决定:长期内,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 吸引新厂商进入,反之则退出,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变化。当市场 中的企业规模和数量以及市场价格稳定时,长期均衡得以实现。企业的 最优规模和边界也由此被决定。这时,LAC=LMC=P
激励与监督问题
激励监督(机制)的目的:防止队员的”搭便车”行为和机会主 义行为(包括偷懒) 监督成本:取决于企业规模大小和内部治理结构(内容包括委托人 对代理人的直接监督成本、对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剩余损失等) 监督机制:内部激励机制、权威命令、标尺竞争;外部资本市场 的用脚投票、产品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等。 内部激励:
O
Q*
产量
3、企业规模与边界
[1]短期均衡与企业最优规模决定 短期:市场上企业数量及其厂房设备规模是不变的。技术水平也是固 定的。但可调整可变生产要素投入而实现生产规模变化。 短期均衡与规模决定:短期内,当一个行业(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 况基本稳定时,行业产量和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 态。这时,MR=MC=P=d。企业的最优规模和边界也由此被决定。
可见,交易费用是影响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交易方式 的重要解释在怎样的环境下,管理资源的成本低于由市场交 易来配置资源的成本。提出了测度计量问题、队生产、监控、偷懒、 剩余权利等概念。
队生产
team production
计量问题
(The metering problem)
1、什么是企业理论
顾名思义,企业理论是关于企业问题的理论。它主要研 究企业性质、企业存在的根源(产生原因)、企业的规模 与边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的经济地位与作用 的理论。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的性质、成因、规模与边界以及企业 内部组织结构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形成了多种企业理论。 可分为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等。
描述交易成本 的三个维度与 交易成本成因
资产的专用性; 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交易的频率
成因
是指资产的这样一种状态:即交易过程中,有些投资(资产) 是专门为特定交易过程而进行的投资,无法挪作他用或挪作 他用成本很高,或挪作他用会导致资产的大幅度贬值。包括 地点专用性(如码头);有形资产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 性和无形资产的专用性(品牌)等。
优点:总经理可以获得不同部门的信息,把握经营的总体情况,有助 于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实现。缺点:部门间横向联系 差,妨碍统一指挥,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对于环境发展变化 的适应性差,不够灵活;上下级之间往往出现信息扭曲。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重复劳动多的大企业。
U型企业组织结构图
适用范围:大型的或跨国、跨区性企业。 如海尔、鲁西化工等。
M型组织结构图:
A产品部
总经理 B产品部 C产品部 D产品部
生产
营销 采购
技术
4. 网络型企业组织
[1]含义:网络组织是企业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核心能力和信 任关系而建立的网络系统,表现为一种扁平化、虚拟化的企业组织或 企业联盟。
[2]特征: 结构特征:它是基于核心能力形成的优势互补型网络联盟;成员
Business School of LC University
第三章 企业组织理论
聊城大学商学院
第三章 企业组织理论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三、企业内部结构与产权组织形式 四、东方人本主义企业观 五、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1. 什么是企业理论 2. 企业的性质:新古典企业观 3. 企业的规模与边界 4. 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
2、企业性质:新古典企业观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和消费者是经济分析的两个基本单位。从 技术的角度出发,企业被看作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 消费者被看成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
[1]企业是一个“原子式”的理性经济人(具有完备信息、能够精打 细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2]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Q=F(X、…)和业已存在的个体经济单位, 是把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组织。
对于企业而言,相关的权利分配问题存在于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的 归属界定过程中,存在于企业间的并购过程中。
企业剩余权利归资产所有者所有,是最有效率的产权安排。
6. 利益相关者论和社会责任论
[1]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 基本观点:企业是一系列关系契约的组合,其本质是利益相关者
围绕权益的获得和保护形成的权力网。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各自的谈判 力不同,决定了其在企业中的权益份额差异,并且随着当事人谈判力 的变化,会导致企业所有权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形 成和演变。
MC MR
MC P D
S
P
d=MR=Pe e
Pe
E
D S
O
qe
qO
Qe
Q
厂商均衡
行业均衡
4、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
[1]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贡献: 1)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作为 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哈特) 2)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假定下,该理论在分析最优生产选 择及其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行为方面、在研 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构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泰勒尔) [2]古典企业理论的局限(见物不见人的企业观) 1)在关注价格体系时,忽略了制约交易过程的制度安排和交易成本; 2)企业被看成一个完全有效的“黑匣子”,忽略了其内部激励问题; 3)强调企业功能时,忽略了企业内部组织与治理结构问题; 4)没有令人满意地界定企业的边界(哈特、科斯)
主要探讨企业内 部产权制度对企 业效率的影响。
2. “契约人”假定与企业的性 质
威廉姆森提出了“契约人”概念,修正了“经济人”假说: 一是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
做到这一点(西蒙)。 二是机会主义:以欺诈的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威廉姆森)。表现为: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 “道德风险”。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 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低。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 是对市场的替代。
[4]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取决于内部组织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 较。
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 与企业组织选择(纵向一体化)
一是放弃交易(签约); 二是外部交易内部化(包括纵向一体化) 三是设计不同的契约关系(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