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助学梦

助学梦

金秋的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每一个莘莘学子梦开始的起点。

为了帮助晋城市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梦,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纷纷以“捐资助学”的形式,传递着全社会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爱心,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走进大学,为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晋城市政府:专项助学
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题,2012年,晋城市出台《晋城市资助家庭困难大学新生暂行办法》,由市财政出资280万元,以财政资金为杠杆,设立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直接参与对贫困大学新生的资助,以此调动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的帮扶积极性,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今年,该专项资金又增加到300万元。

目前,全市共2715人通过《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名单》数据库申报助学金,第一批公示的符合条件的应届大学新生共397名,可于近日到市教育局领取助学金。

为避免重复资助,第二批、第三批将在其他助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分批公示。

今年,市财政将专项资金提高到300万元,按照不同的家庭情况和不同的院校,受助者可享受4000元、5000元、6000元三个级差的扶贫助学金。

晋城市总工会:金秋助学
十多年来,全市工会系统累计筹资1687.57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6357人,动员劳模和劳模单位资助困难职工子女142人次,提供助学金56万元,使金秋助学活动日渐成为一项影响巨大的民心工程。

今年,市总工会再次为全市206名困难大学生和特困高中生发放近百万元的金秋助学金,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晋城市教育局:贷款助学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用以帮助贫困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

今年5月起,市教育局积极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其它各种资助政策,截至目前,晋城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贷款人数共3824人,其中城区221人,泽州县545人,阳城县747人,陵川县782人,高平市947人,沁水县582人。

为了让每一个有需要、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市教育局招募了大学生志愿者,为贷款学生和家长解答办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大大加快了办理速度,让每一个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在当天就能办完贷款手续,真正做到“应贷尽贷”。

晋城市对台办:爱物助学
台商郭台铭先生为帮助广大晋城籍高升学业的学子顺利入学,从1998年建立了“爱物奖学金”,每年资助100名学生,每人资助4000元。

2011年起又加大了资助力度,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200名学生,每人可获得5000元奖学金。

2012年起资助方式则改为“一台笔记本+2500元现金”,折合人民币5000元。

目前,“爱物奖学金”管理委员会按照“爱物奖学金”品学兼优、家境贫寒、考入本科大学的资助宗旨,为筛选出的获助者发放奖学金,现已基本发放完毕,又将200名贫困大学生送上求学之路。

晋城市民政局:福彩助学
为充分体现民政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今年,市民政局共动用福彩公益金54万元,为全市108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每人发放“福彩助学金”5000元。

这也是市民政局福彩助学活动连续开展的第12个年头,共累计动用福彩公益金300多万元,先后资助600多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社会团体:爱心助学
除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一些社会团体也纷纷慷慨解囊、传递爱心。

新学期开学在即,市慈善总先后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和晋钢集团,共为150多名贫困大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近53万元。

晋城河南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今年的捐资助学结对捐助活动中,商会的11位企业家为晋城市15名贫困学生继续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捐助,帮扶捐助金额为45万元。

此外,兰花集团奖学金、河南商会结对帮扶活动、沁和能源助学基金、阳城县环城实业公司奖学金、义工联合会“圆梦大学”等助学活动也一直在延续,不仅帮助更多青年实现求学梦想,更是传递了全社会爱的力量和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