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墨表现——校园景物时间安排:课时:1课时新课标思想:【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
学会中国画中的主宾安排。
体验笔墨趣味,丰富对校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验笔墨趣味,丰富对校园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中国画中的主宾安排。
教材分析: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学生都接触过也练习过,但是接触和练习得不多。
设计理念:校园景物的选择上应当可以体现校园的特点和校园的美。
引导选景很重要,《给母校的留影》一课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美丽的校园、高高的教学楼、精致的假山石、生动的雕塑、青翠的秀竹。
校园的一草一木都给我们留小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它们伴我们成长,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用手中的画笔把校园的景物描绘得更美丽吧。
出示课题二、新授1.复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知识用笔:中锋、侧锋。
一名学生示范用墨:焦、浓、重、淡、清。
教师示范。
分析26页《上学图》中的用墨和用笔。
2.对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分析第一组:主宾关系的处理一幅画的景物要有主有宾,主是画中最主要的形象,有了主还要有陪衬便是宾。
在构图上有宾无主就散漫,有主无宾就单调少变化,有主有宾的画面就丰富,给人以美感。
分析第二组:书中的画是如何将前景和后景区分开的?浓淡区分前景和远景。
3.小组讨论:(1)说说你最喜欢校园中的哪一景物,怎样表现才能使这一景物突出?(2)哪想用那些学过的中国画技法表现校园景物。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4.绘画步骤(1)画出进景、注意浓淡及前后变化。
(2)上色要有色彩虚实变化。
(3)补配景,题字,完成作品。
三、作业要求有主有宾有浓淡之分区分前后四、学生活动用中国话的方法创作一幅校园景物华,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作品展示板书设计:水墨表现——校园景物教学反思:课上了解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
学会中国画中的主宾安排。
体验笔墨趣味,丰富对校园的感情。
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课色彩丰富的风景画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构成风景画的色彩的知识,主要掌握色调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
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流言有哪些因素构成,应该如何去欣赏。
2、隐性内容与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色彩风景画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物的基本表现方法。
2、能用透视法表现校园景物的空间关系,用铅笔、钢笔或水彩笔画出校园风景一角。
3、通过仔细观察、描绘校园景物,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素描造型素养,增强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放大的校园风景写真图片8幅;不同形式的写生作品数幅。
2、炭素铅笔、铅笔、水彩笔、橡皮、16开铅画纸、色卡纸等。
3、多媒体课件1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几课向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徒手画校园》一课,我想大家一定懂得了视线或视平线这个概念,以及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好,下面大家先来看几张图片。
1、上海歌剧院建筑照片,先找学生说出作者的视点的位置及视线的高度,再分析透视现象。
出示建筑素描写生图。
2、看校园厨窗图片,找出视点的位置及视平线的高度,分析透视关系。
二、看图片、示范画法:3、展示校园风景图片4、以一张图片为例示范画法。
三、布置作业:1、作业要求:a选择自己喜爱的校园风景图片,用线条或明暗的画法在16开纸上表现出来。
b注意景物的透视关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自我评价;2、学生互评;3、师评。
五、教学拓展:欣赏教师作品;欣赏名家作品。
鼓励学生用素描画出更多的风景写生作品和其它内容的作品。
附图:1、上海歌剧院照片 2、市一中画廓照片 3、校园透视图三幅4、学生写生作品四幅5、名家写生作品四幅6、拓展展人物写生二幅校园风景写生教案(周永红)〖注:双击鼠标滚动屏幕〗【字体:小 标准 大】《风景写生点评》教学设计文本郭少萍作者:郭少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33 更新时间:2005-11-1二课时反思教学过程《美丽的家乡—钦州》教案一、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人们以为最美的风景只在远方。
远方固然有迷人的景色,但在我们的身边美景也无处不在。
无论是繁华的新街,还是广阔的农田;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新小区,还是宁静古朴的水乡老街……美有千万种模样。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
教学时应寓景于情,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本课的内容编排是从欣赏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美感。
由此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并通过造型实践提高学生表现风景的能力。
本课未具体规定必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而达到降低技能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
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学生交流讨论回答)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点明课题。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
小结:我们的家乡钦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滨海新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
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
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画画我们美丽的家乡!提问:你准备表现怎样的风景?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
课后画好草图,下节课完成创作。
一、初步欣赏。
(1)出示几张城市与乡村的风景图片,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提问:这些风景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小结:村庄的宁静,城市的繁华,小镇的古朴,老街的风雅……全部因为它的特色而吸引人们的视线,美由此产生。
(2)提问:你的家乡在哪里?它美丽吗?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家乡美的感受。
(大部分同学的家乡都在镇江,谈谈镇江的美丽风景。
)二、理解构图与意境开拓美术思维,理解构图与意境表现的关系。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感受“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2)根据教学范例简要说明: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用水平线构图来表现农村田野,可以体现其宁静、开阔的感觉;S形构图可以用来表现纵深的树林,河流等;对称形构图可以表现街道的古朴和庄重……三、体验感受学生进行多样化创作实践。
(1)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确定表现内容和构图形式,并进行小组交流。
(2)教师点评、总结。
(3)学生开始创作。
(4)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学生。
四、学习评价1、作品展示并组织讨论,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进行简短的点评。
(2)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画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
(从形、色、构图等方面展开讨论。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风景和人物,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个建筑。
逐步培养自己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美丽的家乡》精品教案教学设想:人们以为最美的风景只在远方。
远方固然有迷人的景色,但在我们的身边美景也无处不在。
无论是繁华的新街,还是广阔的农田;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新小区,还是宁静古朴的水乡老街……美有千万种模样。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
教学时应寓景于情,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本课的内容编排是从欣赏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美感。
由此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并通过造型实践提高学生表现风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