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读书笔记《方与圆》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xx收集整理的《方与圆》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方与圆》读书笔记1近期读了丁远峙先生所著的《方与圆》,感悟颇多。
《方与圆》一书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从加强自身的品质修养开始,通过灵活的处世技巧走向成功。
说来简单,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从小老师、家长就教导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好好读书,知识就是力量。
于是我们努力地啃书本,拼命地去争第一。
但是《方与圆》却告诉我们:学校里成绩一流的毕业后可以做工程师、律师、医生,但成绩一般的却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老板。
可能这其中就存在着一个近年来十分热门的iQ与eQ的问题,也就是教育学家们念念不忘的“第七名现象”,工作后,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同学,而是当年处于中上游的第七名左右的同学。
究其原因,正在于看谁掌握了成功所必需的品质和技巧。
优秀品质要具备的三要素:自信、勇气、热忱,这是立身之本。
首先自信是万事的保证,有了强烈的自信心,就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底气十足,否则,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哪来成功可言?拿破仑曾宣称“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
其次是勇气。
“勇气,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勇气,就是敢做敢为,就是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一种胆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出现,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在于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最后是热忱,就是要永远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狂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另外还有技巧,良好的技巧能让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人打交道,了解人性的各个方面,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这是掌握技巧的基本方法。
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
与其在社会的大浪淘沙中被动地磨去一身的棱角,还不如在刚开始就懂得自我调节,少走弯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人性,把握人性的弱点,帮助我树立信心,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
正像书中所言,刻意改变自己去掌握某种技巧,是永远无法取得成功的,而优秀的品质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
看到的就是一个自信的,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方与圆》读书笔记2丁远峙先生所著的《方与圆》,我读过好几遍了,现在翻阅起来还是倍感亲切,他举例贴切,耐人寻味,将人的心理活动浅显地剖析出来,觉得是一本年轻人值得一读的好书。
此书从清朝的铜钱形状——“内方外圆”引入做人的道理。
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
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从而揭示出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的道理。
“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
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
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
正如军队,做参谋的,只需要有计谋,但起决定作用的司令官,却要有威望、魄力、具备优秀的品质。
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圆”是处世之道,有位记者向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很差,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
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
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邻居可能不会乐意帮你。
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
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
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一个人失去金钱,损失甚少;一个人丧失健康,损失甚多;一个人失去勇气,则失去一切。
从前,有一位聪明的国王召集了聪明的大臣,给他们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将世界上最聪明的思想留给子孙。
”这些聪明的大臣离开国王以后,工作了一段很长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洋洋12卷的巨作。
国王看了说:“各位先生,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
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的大臣又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后,变成了一卷。
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
结果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则变为一句。
聪明的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显得很得意。
他说:“这真是古今智慧的结晶,我们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凝聚世界上最聪明思想的话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我喜欢一个老人的故事。
有一次,几头猪跑了。
经过几年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
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着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
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
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他们捉野猪。
他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居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里。
居民奇怪地询问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
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阱的诱热饵。
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过来,由老野猪带头开始在周围闻味道。
老野猪猛尝一口,其他野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
第二天我又多加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版。
那块木板像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之后,它们又回来吃了。
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
此后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多做几块木板在谷粒周围,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
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
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
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就是白吃午餐的代价。
《方与圆》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更好些。
《方与圆》读书笔记3《方与圆》的内容涉及了品质培养,气质培养,人性,处世技巧,交际技巧,说话技巧等等很多。
目的就是想帮助你人生更快乐,事业更成功。
这本书有一句话我是很喜欢的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儿罗杰斯的一句话:“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
知识是没有谁能教会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只能靠自己。
教师的作用,书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变总要靠自己的,即内因。
开篇就介绍了怎样成功的3个方面。
一、激发成功的欲望;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种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的强弱真取决于你成功的欲望的大小,你必须将欲望之火激发到白炽状态。
现在我们不曾拥有,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不敢向往拥有。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梦想的消失。
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他人生的浪漫剧将下了帷幕。
人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没有梦想,生命就会枯竭。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发展的欲望去激发自己的实力“做人就要响当当,永远不要做生活的乞丐。
”二、运用大脑,每一个成功者的座右铭;大脑是一个很复杂的,也是世界上最奇妙,最无可比拟的成功辅助机器。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它,但我们应该怎样去运用它呢?是人云亦云的让自己的大脑去适应那平凡的,大众化的思想,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平庸;还是自己在吸收知识时努力创新,打破平庸,独具一格。
这就看你怎么去选择。
我们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义上的成功都必须运用我们的头脑去思考,只有用思考的利剑才能去获取机会,获取成功;三、行动,才能导向成功;光会说会想而没有实际行动是没有用的,哪怕你那个想法多么有用,多么有利于人们,多么创新。
实践才是最好的导师,你要获得人生的知识,就要亲身去实践,行动才是对你是否真正具备自信勇气的严峻考验,思想上的震撼,情感上的激动都只是短暂的,真正重要的还是行动,行动……《方与圆》读书笔记4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
你必须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阅读,方知这是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的好书。
千万不能因为书的外观破旧,或封面不起眼而不愿去翻阅。
不主动去品味文章隽永的结果,你将可以错失一座宝矿。
读着《方与圆》中的这段文字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每位学生,他们像一本本书,观察中,阅读中,了解了这一本本书的优点和瑕疵。
一个整体的班级确实是一座宝矿,我觉得自己就像夹缝中窥视宝藏的矿主,欣喜而又带有些许忧伤。
每一堂课我能翻动书中的'几页呢?读书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也是不少人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能读好书,好好读书的人,我感觉身边越来越少。
要将学生当做书来读是每个老师势在必行的。
不要从比较中获得快乐。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不自主的做一些比较:孩子,房子,车子,服饰,健康,生活的方式,为人处事的手段等等。
比来比去,一时愤怒,一时窃喜,最终明白了这好无聊。
突然有一天将这句话想到了教学当中,我伤害了多少孩子呀,为了树立榜样,将好生与差生比,为了评为优秀班级,将自己班与他班比,这些比较中,总会无限的夸大其中的短处或长处,我醒悟了。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快乐,走出习以为常的生活,走出平庸,改变自己,挑战自己,这是人一生的任务。
让一个12,13岁的学生来懂得这段话有点困难,践行它就更难,这看似空洞的文字,让不惑之年的我来说,这时过来之人对生活的总结,对后来人的鼓励与劝导。
我在平庸中创造自己的幸福,改变自己的生活,还在继续着挑战。
我也以这样的生活告诉我的学生,你得学着去这样做,你的命运是自己改变,一定要快乐。
《方与圆》读书笔记5刚开始时,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感觉到了这本书的分量,当我通读全书之后我渐渐了解,方似乎比较刻板,或许就是指的是做人的正气和优秀的品质,而圆则更加有流动性,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于使用技巧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