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中西医治疗策略

高血压中西医治疗策略

高血压中西医治疗策略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 ,是由许多病因所致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变。 因此它的早期始于血压持续升高之前,逐渐发展至损及心、肾、脑、血管及其他器官,引起
残疾及死亡,单纯的血压控制仅供60%的患者获益,危险因子干预才能获更大益处。 ASH新定义:包括危险因子,早期标志和靶器官受损。
中医药能否降压? 降压的机制是什么?
广泛的临床研究报告,中医药不仅能改善与高血压相关的症状,也能够降低血压。 有研究发现:395种单味药━━136种(约占33%)具降压作用,103个复方━━ 56个(占
55%)具降压作用。 中药降低血压,有广泛的物质基础,如多种生物碱、黄酮、皂苷、内酯、萜类、有机酸、多
Mancia G et al. J Hypertens 2007; 25:1105-
血压晨峰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平稳
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4~35mmHg), 甚至可上升80mmHg。这种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种证治) 肝火亢盛证——龙胆泻肝汤、羚羊钩藤汤等 阴虚阳亢证——镇肝熄风汤、知柏地黄汤等 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 痰湿壅盛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掌握主要病机“风、火、痰、瘀、虚”的变化,灵活施治,这是基础。
利水类:泽泻、车前子、猪苓、玉米须、萹蓄……共5味。 祛风湿类:粉防己、臭梧桐、独活、葛根……共6味。 其它:介表、化痰、行气、平喘止咳、止血、安神等类共18味
中医的相对优势:整体调节,辨证施治
中医学在诊疗过程中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个体化治疗” 的具体表现形式。
单核细 胞
脂蛋白与血管壁 的接触时间↑
内皮通透性↑
oxLDL LDL穿透性↑
巨噬细

内皮依赖的血
管舒张性↓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AS的病理机制
• 内皮功能受损是启动因子

高血压(+)
• LDL-C是罪魁祸首
• 炎症反应贯穿全程
单核细胞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是我国的特色优势,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但如何规范中医药的干预,如何 妥善切入西医药的治疗,如何有机结合是我们关注的热点。
病名
眩晕 、风眩、头痛、肝阳、肝风 ——高血压
高血压病因病机
素体阳亢或阴虚 阴虚阳亢
恼怒忧伤气郁化火
肝阳化风 风阳上扰
饮食失调 损伤脾胃 劳 倦 痰浊内生 年老体虚
晨峰现象的发生可能主要与清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生理变化有关。清醒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 性迅速增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激活,周围血管阻力及心排出量增加,导致血 等因素也影响清晨的血 压。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平稳
血压晨峰增加猝死和心肌缺血的危险性
Guidelines Committee. J Hypertension. 2003;21:1011-1053.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 降低血压——是否万事大吉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 ━━ 针对性强,但有诸多副作用,耐受性,依从性,个体化,难以覆盖所有人群等问题,目前 就医率及达标率仍较低。
患者
C+A A+D
C+D C+B F
C+D +A C+A +B A+D+α
第三步
C+A +D C+A +B A+D+α
可再加其他降压药,如可乐定等
A:ACEI或ARB;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
α:α受体阻滞剂;F: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ASCOT研究推动了欧洲高血压指南的更新
ESH-ESC高血压指南(2003) 无心血管病或新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10年心血管风险>20%(高危), 当总胆固醇>3.5mmol/L(135mg/dl)时应接受他汀治疗。
ESH-ESC高血压指南(2007) 高血压患者虽无已发心血管疾病,但属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则不论其基线 总胆固醇或LDL-C是否升高,均应进行他汀治疗
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
伴CVD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优选ARB/CCBs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人种特点
He FJ. , et al. Hypertension. 2009;54;482-488 刘治全等. 高血压杂志.1998;6(1):30-4 戚文航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5:457-60. 王伊龙等.中国卒中杂志.2007;2(1):20-37
20

亡 数
10

0
猝死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持 续 300
时 间 200
( 100 分
钟0

01:00
05:00
心肌缺血
09:00
13:00
时间
17:00
21:00
Willich et al. Am J Cardiol 1992;70:65–68Rocco et al. Circulation 1987;75:395– 400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斑块破裂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 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荟萃分析:单纯降压治疗的冠心病获益存在瓶颈
收缩压降低10-12mmHg或舒张压降低5-6mmHg
心衰 0
卒中
CVD死亡
CHD事件
-10
-20
-16%
-21% -30
-40 -38%
-50
-60
-52%
即使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仍显著高于常人
风险降低 (%)
Collins and Peto, 1994
中医药降压的机制—多途径
ARB样作用:黄芪、首乌、白芍、泽泻、青风藤、海风藤、野菊花、半夏、南星、海金砂、 板兰根等
神经节阻断剂:青木香、马兜铃 利尿降压剂: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茵陈蒿、海金砂等 其它:降压胶囊━━↑利钠肽
复方杜仲降压片━━↓ET、TXA2 ↑NO 天麻钩藤颗粒━━↓AngⅡ↓胰岛素水平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联合 2007 ESC指南: 无论选用何种降压药物,单药治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血压达标,大部分患者需要合用至少2
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2级和3级高血压或心血管(总危险)高危/极高危的患者应首选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较高危患者起始就应联合治疗并迅速调整剂量使血压达标
Mancia G et al. J Hypertens 2007; 25:1105-
≥110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 高血压中医现代认识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研究前景——代谢组学 展望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
早期
综合
现代治疗观念
联合
平稳
达标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早期
对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也称为亚高血压)人群的早期治疗尚未定论; 对高血压患者亚临床病变的早期检测和干预
糖、钾盐、微量元素等。
中医药降压的机制—多途径
中枢及神经节阻断剂:钩藤、臭梧桐、桑寄生、仙灵脾、半边莲等 β阻剂样作用:葛根、佛手、仙灵脾、灵芝、蝉蜕、丹参素钠等 α受体阻滞作用:莲子心、青风藤、首乌藤、泽泻、黄精、天冬、灵芝等 钙阻滞剂:粉防已、前胡、川芎、藁本、白芷、海金砂、三七、当归、羌独活等 ACEI样作用:黄精、白果、地龙、豨莶草等
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荟萃分析:降压+抗AS能实现更多心血管保护
0% 20% 40% 60% 80% 100%
降压药 他汀 阿司匹林 叶酸
总计
46%
61%
32%
16% 88%
其中他汀的获益最显著!
BMJ. 2003;326:1419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导致AS发生的有很多因素,而高血压在AS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医降压药物的选择
清热泻火类: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莲子心、萝芙木……共16味。 活血化瘀类:红花、山楂、三七、川芎、当归、赤芍、益母草、毛冬青、怀牛
膝……共9味。 平肝熄风类:勾籐、白夕利、罗布麻、地龙、天麻、草决明、野菊花、青箱
子 ……共12味。
中医降压药物的选择
补益类:潞党参、黄芪、杜仲、仙灵脾、桑寄生、黄精、白术、鸡血藤、枸杞子、石斛、 肉苁蓉、菟丝子……共14味。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达标 2007 ESC 指南:降压治疗的目标
至少将血压降至:普通患者:SBP < 140mmHg 和 DBP < 90mmHg,如能够耐受,还应 该进一步降低; 糖尿病和高危/极高危以及伴其他临床情况(卒中, 心梗, 肾功能不全, 蛋白尿)患者:SBP < 130mmHg 和 DBP < 80mmHg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及存在心血管损害的患者:应该在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损害之前给予降压 治疗,此时更容易血压达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