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丹艺术博物馆ppt课件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集专
家、学者、翻译家于一身的柳鸣九先生。
•
柳鸣九先生的学术成果丰硕,他还
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和之最——《法国二
十世纪文学丛书》70部共1500万字,
序言约35万言;《世界小说流派经典文
库》15图书奖);《雨果文集》20卷1000万
主义的创作手法。罗丹在欧洲雕
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
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
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
洲雕刻“三大支柱”。罗丹的一
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
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
4
作者
•
20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
以来,国内法国文学和文化学研究升华
到了一个新的华彩阶段,而处于这一学
科研究和探索前沿的人,众所周知是中
11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雕像代表着 罗丹晚期的艺术风格.罗丹塑了 七个姿势各异的巴尔扎克全身 裸体像,反复比较、琢磨,最后以 激情的刀法刻成一个身裹长袍 的巴尔扎克全身像.人像仰着头, 惺忪的睡眼,紧闭的嘴唇,蓬松的 乱发,那狂放的姿态,体现了巴尔 扎克进行小说创作时自负而认 真的性格.
12
10
罗丹的作品
<<沉思>>是罗丹的早期 作品,雕刻了一个秀美而淳朴 的女性头像.人物低着头正沉 浸在默默的深思之中,那凝视 的眼神布满忧郁的惆怅.嘴唇 紧闭,思绪万千,揭示了她哀 伤和矛盾的内心世界.雕像没 有刻出更多的东西,既没有颈 肩,也没有四肢躯干,头部下 面的方石块只做了粗略雕凿. 因为任何其他部分的出现,反 而减弱主题的表达,这是罗丹 艺术手法的高超和大胆之处.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柳鸣九
1
-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博物馆? -都见过哪些塑像? -谁认识罗丹? -对他有什么了解?
2
关于罗丹和作者 走进文章 罗丹的作品世界
3
关于罗丹
•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最杰出
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
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
7
文章采用两条线索: 一是游踪,作者边游边抒发感想; 一是罗丹的艺术见解,这些见解引领着读 者一步步走进罗丹的伟大艺术世界和深远 博大的心灵之中.
8
谦虚、拘谨、严肃。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调了罗丹对于艺术美的无限 追求,以及对于创作认真、负责的一 面,也正体现了罗丹雕刻作品时的艰 辛.
正像文中所说:“这是奥古斯 特·罗丹先生的劳作,这是罗丹之 手.”
字;《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
10种;《龚古尔文学奖作品选》10卷;
《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系列等等。
5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你从作者的描述中认为罗丹是个怎样 的人?
2.罗丹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各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举例说明. 3.倒数第二段中,作者写罗丹制作塑像用时之长的 目的是什么? 4.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14
野
我的香蕉在哪
生
里?
思
想
者
Only牛——! 是我的早餐! 但我怎么吃它?
15
罗丹艺术博物馆
哇噻!
拿 破 仑 之 墓
16
地狱之门
17
18
作 业
19
20
6
从写实中突出缺陷美,从抽象中引起思索.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 力量的艺术形象。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 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 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 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 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 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 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 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 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 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 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思想者》是罗丹 晚年最伟大的杰作, 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 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 用。尤其在20世纪初, 它被视为改造世界力 量的象征。列宁就曾 对两名赴伦敦参加俄 国社会民主党代会而 要路经法国的青年代 表说:“你们一定要 去看看罗丹的《思想 者》。”
13
那么这个思想者究竟在思考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只能由雕像自己来回答,如果他会开 口的话。按理说,一个时代应该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思 想者,以及契合特定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向度。一个没 有思想者的时代是婴儿和侏儒的时代。而一个没有或不 会思想的人,就等于他的另一半生命还没有开始。在我 看来,思想者立于“地狱之门”,其本质已不言自明, 从而与那些“思想家”们划开了界线。“思想家”这个 词,常常具有一种钦定或受到世俗恭维的意味,一种饱 学的、建构了庞大理论体系的意味。换言之,思想者是 原初的挑战者,批判者。他针对的可能是现实的历史语 境,也可能是此前的“思想家”垒筑的思想体系。“思 想者”一旦成了“思想家”,他的“思想”就有可能归 属于霸权话语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思想者反抗着 “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