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 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提高练习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 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提高练习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提高练习
1.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2.下列关于大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大学课程的设置受基督教影响②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③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着绝对的自主权④西欧的大学一开始就是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封建主掌握着城市的权力
②农民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③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④取得自治权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4.城市的基本居民都包括()
①农奴②手工工匠③商人④封建领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西欧的旧城不断复苏,新城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发展 B.其他地区相对落后
C.政治的稳定 D.文化的传播
6.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
C.开展世俗教育 D.为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7.法兰西东北部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琅城,经过200年的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建立了公社。

琅城人民最终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
A.采用金钱赎买 B.通过城市起义
C.利用舆论压力 D.得到教皇特许
8. 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A.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 B.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 D.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
9.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10.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是乡村的重要单位。

兴起的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型的西欧的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

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

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

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

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由主人供给饮食,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实物及货币。

他们担任的是庄园上长年需人从事的工作,如运输、放羊、挤奶等。

材料二自由城市通常是在已经形成的封建关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自由城市成了资本主义的摇篮……
——蒋相泽《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材料三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

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

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庄园里的劳动者是谁?农民份地上的收入归谁所有?
(2)材料二中,“自由城市”重新兴起于何时?“自由城市”中的居民主要由哪些人组成?(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中世纪,城市居民往往通过什么方式取得城市自治权?请列举两个通过这些方式获得自治权的城市。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题干材料描述的就是伦敦市民通过金钱赎买,获得了部分自治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④说法不正确;大学课程的设置受基督教影响,①说法正确;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②说法正确;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但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没有绝对的自主权,③说法不正确;由此可知,①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③④说法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在城市里,封建主掌握着城市的权力,农民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受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只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②③符合题意;农奴和封建领主是庄园的主要组成部分,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城的不断出现,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都不是新城出现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故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属于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

故A不符合题意;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故B符合题意;开展世俗教育、为宗教改革准备条件与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无关。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国琅城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他们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终于取得了自治权,B项符合题意;利用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A项不符合题意;CD项不是琅城人民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由此可知,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所以,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史实;西欧的大学出现的时间是12世纪,D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中世纪”、“教皇”、“烤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西欧基督教普遍被欧洲国家认可,且很多国家定它为国教。

基督教会势力的增强导致教皇不断干涉西欧各国的世俗君主的各项事务,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是以神学为中心的。

而大学则是宣传教会和神学、发展势力的主要阵地。

巴黎大学开设文艺、医学、法律、神学等四个学科,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它开设神学学科的目的就是传播神学、发展教会势力。

所以,“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中世纪的一位教皇希望母校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B。

10.【答案】(1)农奴。

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

(2)11世纪。

手工业者和商人。

(3)和平或暴力的方式。

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

【解析】(1)根据材料一“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

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

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由主人供给饮食,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实物及货币”的信息可知,农奴是庄园里的劳动者,农民份地上的收入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

(2)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11世纪,“自由城市”重新兴起,手工业者和商人是“自由城市”中的居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