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

TC 2TFK
例题:
某企业现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定,预计全年(按360天计算)需要现金400万元。现金与耐 用消费品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4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8%,则: 要求:
(1)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2)计算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 (3)计算最佳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
1.最佳现金持有量240000400/080%
短缺成本
48000
25000
C 300000 10% 10000
D 400000 10% 5000
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方案及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
A(100000)
10000
B(200000) C(300000) D(400000)
20000 30000 40000
短缺成本 48000 25000 10000 5000
六、现金日常管理
(一)现金回收管理 使现金越早回拢的办法:1.银行业务集中法;2.邮政信箱法。 (二)支出管理——主要是控制开支范围和支出数量。(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 做法:①合理利用“浮游量”。
②充分利用商业信用。 ③力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同步。 ④进工资支付方式。 ⑤采用汇票付款。
(三)闲置现金投资管理
五、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成本分析模式 1.假设前提 : (1)在成本分析模式下,假设不存在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相互转换,即在成本分析模式下 不存在转换成本。 (2)管理费用属于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无关,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2.图示
成 本
0 最佳现金持有量
相关总成本
机会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
现金持有量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20=18(天)
练习题:
某企业每月平均现金需要量为10万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10‰,假定企业现金管理相关 总成本控制目标为600元。 要求: (1)计算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的限额; (2)计算最低现金余额; (3)计算最佳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
(三)周转期模式
1.计算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率是指一年中现金的周转次数。 即:现金周转率=
三、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一)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 1.支付职工工资、津贴; 2.支付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项奖金; 4.支付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名银行确定需要支出现金的其他支出。 (二)其他规定
Q=
=200000(元)
2.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TC)= =16000(元)
240000400 008%
其中:转换成本=(4000000÷200000)×400=8000(元)
持有机会成本=(200000÷2)×8%=8000(元)
有价证券交易次数(T/Q)=4000000÷200000
=20(次)
日历天数 现金周转期
3. 最佳现金持有量
即 最 佳 现金 年持 现有 金 量 需 现求 金额 周 转 360
最 佳 现 金 持有年现 量现金金周需转求率量
例题
某公司的原材料购买和产品销售均采用赊销 方式,应付款的平均付款天数为30天,应收款 的收款天数为70天。平均存货期限即企业从原 料购买到产成品销售的期限为80天,假设该公 司年现金需求额为360万元,则最佳现金持有量 为多少?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一〕流动资产的特点 ①投资回收期短 ②流动性强 ③具有并存性 ④具有波动性
(二)流动负债的特点 ①速度快 ②弹性高 ③成本低 ④风险大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㈠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 ㈡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 ㈢实物形态具有多变性。 ㈣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 ㈤获利能力相对较弱,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2.管理成本: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账薄记录费用、应收账款的收账费用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是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性,由此而给应收
账款持有企业带来的损失,即为坏账成本。
三、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指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 与行为规范。 (一)信用政策的构成: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㈡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又称净营运资金。也称营运资 本。
㈢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
㈣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必须偿还的 债务,主要包括银行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费用等。
(3)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单选题:
某公司在现有的信用条件下,每年的赊销收入3600万,平均收账期30天,变动成本率60%,资金成 本率10%。问该公司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如果问机会成本?
36003060% 360
3600306% 01% 0 360
四、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㈠营运资金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㈡营运资金周转是整个企业资金周转的依托,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㈢营运资金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很高。 ㈣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决定着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企业形象。
五、营运资金的一般政策
㈠营运资金的投资政策。 ㈡营运资金的筹资政策。 • ⒈中庸型筹资政策。 • ⒉激进型筹资政策。 • ⒊保守型筹资政策。
一、现金管理的目标
现金管理的目的,就是在现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力求做到既 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又不使企业现金多余闲置,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二、现金的持有动机
(一) 交易动机:为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 (二)预防动机:为应付意外事件对现金的需求。 (三) 投机动机: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对现金的需求。
相关总成本 58000 45000 40000 45000
(二)存货模式
1.假设: (1)不存在现金短缺情况,因而不存在短缺成本。 (2)管理费用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2.图示: 成本
相关总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
固定性转换成本 现金持有量
3.公式:
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TC=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的目标 二、现金的持有动机 三、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现金的持有成本 五、最佳现金持有量 六、现金日常管理
预测需 要量
编制现金 收支计划
现金 管理
企业现金 收支数量
加速现金回收, 控制现金支出。
进行现金 日常控制
确定最佳 现金余额
当现金短缺时采 用短期融资策略
当现金多余时采用还款 或有价证券投资策略
例题:信用条件决策 (信用条件备选方案的评价)
决策原则:选择信用成本后收益最大的方案。 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2400万元,其信用条件是: N/30, 变动成本率为65
%,资金成本率(有价证券利息率)为20%。假设企业收帐政策不变,固定成本总额 不变。该企业准备三个信用条件的备选方案:A 、B、C有关数据见表。 A:维持n/30的信用条件; B: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60; C: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90。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 (1)影响信用标准的因素分析
②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客户 ③客户的资信程度。 “5C”指:客户的信用品质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 经济状况Conditions 。
Hale Waihona Puke (1)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 =赊销收入净额÷日历天数(360)×平均收账天数 平均收账天数,也称为应收账款周转期。
应收账款周转率=日历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期
(2)计算维持赊账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维持赊账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财务管理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现金管理的目的、应收账款成本的含义及组 成、存货成本的含义及组成;理解现金管理的内容、加强现金收支日 常管理的措施、存货管理的ABC分析法;掌握目标现金持有量确定的 模式、应收账款的帐龄分析、存货资金占用量的测定;一般掌握应收 账款信用条件的选择、存货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
项目
年赊销额 应收账款周转期 坏账损失率 收账费用
企业把闲置资金投人到流动性高、风险性低、交易期限短的金融工具中,以期获得 较多的收入。在货币市场上,财务人员通常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国库券、可转让大 额存单、回购协议等。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的功能 应收账款的成本 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1.促进销售 2.减少存货
(2)确定信用标准的定量分析 一步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 二步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上述标准比较,确定拒付风险
系数。即坏账损失率。 三步:进行风险排队,并确定各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 例题书P241-242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即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 主要有: ①信用期限——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 ②折扣期限——为顾客规定的享受折扣的付款时间 ③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即现金的减让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要求
㈠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又要合理节约使用资金 ; ㈡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 ; ㈢保证资金使用和物资运用相结合 。 1.认真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 2.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节约使用资金; 3.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4.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