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瘟症状及防治的简介
气管黏膜淤血
消化道
胃内常积留事物,其外面包 有黏液块。有的呈胃扩张。 多数病例有卡他性胃肠炎。 直肠内有干硬粪粒和小球状 黏液块,肛门有淡黄色粘液 等。少数病例胃肠黏膜和浆 膜有散在或者密集的出血点。 胃黏膜有黑色溃疡灶
肝脏
肝肿大,黄褐色,质脆,表面散在灰白色针尖至粟 粒大坏死灶,切面结构模糊,呈“槟榔肝”外观, 有的尚见散在的灰白色坏死小点。有些病例还有局 灶性或广泛的坏死。胆囊充满胆汁,其黏膜可能还 有出血点。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预防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预防接种是防止兔瘟发生的最 佳途径。 可采用兔瘟灭活疫苗, 1.5 月龄以上皮下注射 1.0毫升/ 只, 必要时未断奶仔兔亦可皮下注 射 1.0 毫升 / 只,但断奶后应 再接种疫苗1次。接种后5-7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 6 个 月,一般在每年11月接种注射。
RHDV不能在鸡胚中增殖,也难于在各种原代 或传代细胞中稳定增殖,至今尚未真正找到一 种能够使其长期传代的细胞。
RHDV是侵害多种组织细胞的泛嗜性病毒, 它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肝、肾、血细胞的细胞 质中,不见于细胞核内。
RHDV具有血凝性,能凝集人类的各型红细 胞,而且对0型、B型和AB型红细胞的凝集反 应快而强烈,也能凝集绵羊、鸡、鹅的红细 胞,但凝集能力较弱;除此之外不凝集其他 动物的红细胞。 RHDV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9~1.34g /cm3,沉降系数为162S。对乙醚、氯仿有抵 抗力,能耐受50℃1小时的处理。
本病传播迅速,可通过任何途径,如呼吸道、消化 道、皮下、肌肉、静脉、腹腔和眼结膜、鼻内、口腔 感染均可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 可发生,但一般以 春冬季发病较多。 一次流行的持续时 间一般是7~13天。 流行期间紧急接种 灭活疫苗不能控制 流行,但及时采取 严格的防疫措施, 则可缩小疫病扩散 面。
病原特点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免疫防治
流行病学
本病的特征是高发病率 和高致死率。本病毒对 乳兔和不满两个月龄的 仔兔一般不感染;一般 发生于两个月以上的青 年、成年兔,各种品种 和不同性别的兔均可感 染此病,且病程较长。 其发病率在密集饲养的 兔场可高达 70 ~ 80 %以 上,致死率接近 100 %。
兔瘟症状及防治的简介
兔瘟
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引起的兔 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和高度致死性传 染病。
病原特点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急性型
• 在流行盛期占多数。患兔食欲减退,精神不佳, 萎缩一团,被毛光泽减少,体温升高至41℃以上, 有渴感,迅速消瘦,潜伏期为1~3 天。死前突然 兴奋、挣扎,在笼内乱奔乱跳,嘴咬笼架,前肢 伏地,后肢支起,全身颤抖、侧卧,四肢出现划 水动作。最后常因短时间抽搐而死或惨叫数声后 死亡。多数患兔病倒碰地后鼻部皮肤碰伤,鼻孔 流出血液。死前肛门松弛,肛门周围被毛有少量 浅黄色粘液玷污,粪球外附有淡黄色胶样分泌物。
病原特点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免疫防治
病理变化
患兔常呈角弓反张,鼻腔中有泡沫状出血,鼻孔周 围有血液污染,肛门松弛,被毛沾上黄色胶状样物。
呼吸道
呼吸道普遍见有不同 程度的充血,严重的 有斑点状出血。尤其 在气管,明显者其黏 膜呈弥漫性鲜红或者 暗色,气管轮间血管 显露如树枝状,呈现 “红气管”外观。
心肌,肺出血斑, 肝间质增宽
病原特点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பைடு நூலகம்变化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 避开传染源
实行自繁自养, 尽量避免从外地购买, 如需购入 种兔,必须从健康的兔群引入, 且须隔离饲养20~ 30 天,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与原有兔群混合
搞好消毒卫生, 切断传染途径
用5%的来苏尔液对兔舍、兔笼、兔食槽等用具 定期消毒, 搞好兔场周围环境的卫生, 保持兔舍的 清洁。
病原特点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免疫防治
临床症状
•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 最急性型 急性型 慢性型
最急性型
• 主要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人工感染一般在 10-12 小时,体温升高到 40℃以上,6-8小时后死亡。死前数小时表 现短暂的兴奋,突然倒地,划动四肢呈游 泳状,继之昏迷,临死前抽搐,角弓反张, 眼球突出,咬牙或尖叫几声而死。
肝脏肿大,间质增宽
胆囊肿大,充满稀薄胆汁
肾脏
多数病例两肾有不同程度淤血、变性;许多病例呈 “大红肾”外观:两肾稍增大,弥漫地鲜红色或略 显暗红色:肾小管明显可见,呈鲜红色或深红色, 从肾表面看,为规整分布的密集小红点。
肾脏肿大,表面有针 头大小出血点
心血管系统
心室不同程度扩张,严重者心尖部变圆或呈双 心尖外观。心腔内积留黑红色血液和血块。心 肌交性,镜下可见一些小出血灶。少数病例心 内膜和心外膜有小点出血。心肌柔软,镜下, 有些病例肺、肝、肾、脑等组织内见有小静脉 血栓和微血栓。
慢性型
• 常见于流行后期或见于老疫区。潜伏 期和病程长,病兔先出现轻度体温反 应,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被毛稀乱 无光泽,消瘦或昏睡,一般持续几周 后最终消瘦衰弱而死亡。 • 此类兔生长缓慢,发育较差,常常带 毒和从粪便中排毒至少1个月之久,且 是在抗体出现前带毒并排出病毒,易 使同居的易感兔感染,故是危险的传 染源。
免疫防治
病原的特点
RHDV为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病毒粒子无囊膜,为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型。
RHDV直径为32~36nm,病毒粒子的衣壳由 32 个5~6nm的圆柱状壳粒构成,核心直径为17~ 23nm。
本病毒含有一条单股正链 RNA ,由 7437 个核 苷酸组成,5’末端没有帽子结构,3’末端有 一个短的Poly尾,具有两个基因组片段。
病死兔处理
病兔一律淘汰,与死兔一起深埋或焚烧。被污 的兔笼、食槽等用具,要用2%福尔马林、 20%~30%漂白粉,5%~10%热烧碱水或 3%过氧乙酸 彻底消毒。此外,日常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