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3题;共78分)1. (4分)2013年12月02日“2013年12月02日“嫦娥三号”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月14日21时11分它带着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成为1976年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回答下题.(1)“嫦娥奔月”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当我们登上月球,可能发生的现象有()①蓝天白云②电闪雷鸣③一跃三丈④一片寂静.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④D . ①③(2)“玉兔号”登陆月球时,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的()A . A附近B . B附近C . C附近D . D附近2. (2分)太阳耀斑强烈爆发,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 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和电网的正常输电B . 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C . 人们的网上冲浪会受到严重影响D . 北京地区可以在夜晚看到极光3. (2分)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2010年11月5日再次大规模喷发,科学家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源于()A . 地壳B . 软流层C . 下地幔D . 地核4. (2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下图为某时刻地球光照图。
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 松花江航运繁忙B . 巴西高原草木茂盛C . 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D . 渤海正值赤潮严重期5. (2分)(2017·和平模拟) 今年春分节气的时间是3月20日18时29分(北京时间),此时刻处于20日且为黑夜的区域范围大约有()A . 67.5个维度B . 82.5个维度C . 157.5个维度D . 180个维度6. (2分) (2013高一上·安新月考) 图中的大圈、中圈和小圈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 . 岩石圈、地幔、地壳B .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 岩石圈、地幔、地核D .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7. (4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下图A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A . 甲B . 丙C . 乙D . 丁(2)图A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 . 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 . 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 .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 . 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8. (2分)喜玛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峻雄伟的山脉,它是由哪两大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A .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B .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张裂C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D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张裂9. (4分)(2018·浙江模拟) 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毫米/年)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台湾省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流水侵蚀B . 海浪沉积C . 火山喷发D . 板块运动(2)珠江流域地形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A . 流域内河流落差减小B . 上游喀斯特地貌逐渐消失C . 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减弱D . 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增强10. (4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M处岩石类型及N处岩石形成过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A . a ①B . b ③C . c ④D . d ②(2)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B . 乙处地质构造适合寻找地下水C . 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D . 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11. (2分)造成下图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 . 风化作用B . 侵蚀作用C . 搬运作用D . 沉积作用12. (2分) (2013高一上·玉田月考) 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一个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就该()A . 迅速着陆B . 降低飞行速度C . 保持原高度D . 抬升飞行的高度13. (2分)近地面大气增温的最重要的方式是吸收了()A . 太阳辐射B . 可见光C . 地面辐射D . 紫外线14. (4分) (2013高一上·兴国期中) 神六飞天,国人骄傲.据此回答下题.(1)航天员在天空观察到的太空背景为黑色,其原因是()A . 没有太阳辐射B . 大气散射作用微弱C . 大气吸收可见光D . 云层反射可见光(2)神六飞船在变轨前以近地点为200km、远地点为350km的椭圆轨道飞行.此状态下,飞船飞行速度最快的高度是()A . 200kmB . 250kmC . 300kmD . 350km15. (2分)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影响是()A . 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B . 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 .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D .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16. (8分) (2016高三上·兰州月考) 下图为某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所示为()A . 北半球、7月B . 北半球、1月C . 南半球、7月D . 南半球、1月(2)上图所示为()A . 北半球、7月B . 北半球、1月C . 南半球、7月D . 南半球、1月(3)上图所示季节()A . 甲处洋流为逆时针B . 乙处正值高温多雨C . 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D . 丙处气压中心势力最强(4)上图所示季节()A . 甲处洋流为逆时针B . 乙处正值高温多雨C . 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D . 丙处气压中心势力最强17. (2分)既在陇海线,又在京沪线的铁路枢纽是()A . 郑州B . 株洲C . 徐州D . 兰州18. (2分) (2013高一上·湖南期末)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 .B .C .D .19. (2分)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 地面冷热不均B . 地转偏向力C .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D . 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20. (4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
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 . 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C . 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D . 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2)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B . 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C . 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D . 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21. (4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期中)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A . 春季较多B . 夏季较多C . 秋季较多D . 冬季较多(2)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A . 夏季风B . 副极地低压带C . 西风带D . 副热带高压带22. (4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2)关于①③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上升,冷湿B . ①带介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C . ③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北D . 某地如果常年受③带控制,气候寒冷干燥23. (12分) (2018高二下·宁阳期末)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 . 密度、温度、盐度B . 盐度、温度、密度C . 温度、密度、盐度D . 密度、盐度、温度(2)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 . 密度、温度、盐度B . 盐度、温度、密度C . 温度、密度、盐度D . 密度、盐度、温度(3)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 . 温度约为26℃B . 纬度约为5°SC . 盐度约为34.6%D . 密度约为1021.5kg/m3(4)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 . 温度约为26℃B . 纬度约为5°SC . 盐度约为34.6%D . 密度约为1021.5kg/m3(5)曲线③在A处达到最高值得主要原因是()A .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B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C . 受地表径流影响D . 受藻类植物影响(6)曲线③在A处达到最高值得主要原因是()A .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B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C . 受地表径流影响D . 受藻类植物影响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41分)24. (14分) (2013高一上·会宁期中)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为北半球________日(节气),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2)此日为北半球________日(节气),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3)A、B、C三地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自转角速度等于15°/h的是________;(4)A、B、C三地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自转角速度等于15°/h的是________;(5)此时,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三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是________.(6)此时,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三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是________.25. (27分) (2015高一上·慈溪期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统计资料:E地年降水量大于D地,且季节分配更均匀,主要原因是E地受________(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影响时间更长,且全年受________(填洋流性质)影响。
(2)A、F两地中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容易看到极光现象的是________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