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农村金融学第1-2章(3)

b农村金融学第1-2章(3)


实验研究
定量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统计资料分析 二次分析 内容分析 历史比较分析
定性分 析 统计分 析 定性分 析
定性
文献研究
定量和定性 分析
四、人类文化学方法的应用:
人类社会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一个比较具有持 久性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这种规范和模式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文化。因此,经济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于文化的研究, 农村金融学研究也是如此。 文化人类学的一些重要著作,已经成为我们研究传统社会的 必须参考的经典,比如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费孝通先生 的《乡土中国》等著作也可以看成文化人类学的著作。 研究山西和温州的民间金融形态涉及文化问题
社会研方法
研究方式 子类型 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分 析方法 统计分 析 统计分 析 研究的性质 调查研究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实地实验 实验室实验 统计报表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结构式观察 量表测量 无结构观察 自由式访问 官方统计资料 他人原始数据 文字声像文献 历史文献 定量
第二章 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发展
第一节 金融发展、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农村金融发展:一般性描述
第三节 农村金融发展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金融发展、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 金融发展的概念: 金融发展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金融学术语,有关金融 在经济增长中之功能的研究、金融结构理论、金融 深化理论等等,都属于广义的金融发展理论的一个 组成部分。 金融发展或金融自由化理论所考察的核心主题是金 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
田野调查方法中的问卷设计与访谈实施
问卷设计实例 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农村金融机构
访谈的实施
第一章思考与讨论


1、研究农村金融学对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2、理解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4、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研究对象与一般金融学的研究对 象有何区别? 5、理解农村金融组织中正式金融组织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作用。 6、理解社会学方法和文化人类学方法在农村金融学研究中的应用。 7、如何在农村金融学研究中贯彻“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原则? 8、比较经济学方法在农村金融学中起到什么作用? 9、谈谈你对农村金融学理论体系的理解。
金融深化的核心政策工具: 利率政策、金融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
利率政策的基本涵义是放弃政府对于利率的直接 干预而让市场机制决定利率水平,这样利率就能 够反映资本的真实稀缺程度,同时采取积极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从而维持较高的正的实际利率水 平,刺激储蓄和投资的增长。
金融深化的核心政策工具: 利率政策、金融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
实际上,所有金融抑制战略都在试图完成两个事情: 第一是最大限度地迅速而低成本地筹集资金 第二是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配置资金(而不是按照市 场自发需求配置资金)
第二节 农村金融发展:一般性描述 一、农村金融抑制与制度变迁成本
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一个边缘的、被 抑制的地位。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成为制度 变迁成本的承担者,为经济发展、经济赶超和经 济转轨贡献了巨大金融剩余,而农村金融抑制成 为提供这种金融剩余的重要内在制度基础。
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的对立 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对立
(1)研究方法应该是实际应用于研究中的行之有 效的方法。 (2)研究方法不能拘泥于一家一派,而应该广收 博取,融汇百家 。 (3)研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4)研究方法应注重不同学科的方法的融合与交 叉。
二、历史和逻辑、经济理论与经济史
不同流派对经济理论与经济史关系的探讨: 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米塞斯系统” :强调演 绎推理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推崇经济史的作用 笛卡尔、培根的不同传统:演绎与归纳
如何在农村金融学中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范式,可以在农村金融 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比如供求分析方法,成本-收益比 较方法,以及更为现代的博弈论方法等) 但决不可以照搬现有的理论。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制度环境、 社会结构和群体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寻求答案,而不是拘泥 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教条。 在农村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的弊端表现得更明显。从单 一的经济学视角到经济—社会学视角。
二、金融抑制的经济学分析
寻找隐藏在“金融抑制”后面的经济逻辑: 发展中国家一旦制定了赶超战略,其面临的目标 函数也就随之确定,那就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条 件下的资金积累最大化。 重工业是一种需要密集资金、投资规模巨大且投 资回收周期较长的产业。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约束条件是非常苛刻的:资金 在发展中国家是十分稀缺的要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一般性质上基本属于一种二 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是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另 一方面是落后的传统部门,尤其是传统农业部门。 起源于刘易斯模型。 进一步发展:兰尼斯-费景汉模型。
现代工业部门向传统农业部门索取农业剩余的途 径,除了增加农民的税收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 扭曲价格机制(剪刀差)和金融资源的剥夺。 微观价格的扭曲、强制性的统购统销制度、农业 集体化程度的增强,是一个有着逻辑关系的因果 链条,这个因果链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农村剩余支 持工业化
三、社会学方法的应用:
社会学在农村金融研究中的重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 了经济学理论,换句话说,我们能够从社会学研究成果那 里获得的研究灵感,可能要比从正统的经济学理论那里还 要多。 梁漱溟先生:社会文化学 晏阳初先生:社会学和政治学 费孝通先生: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杨开道先生:社会学 陈翰笙先生:社会学和经济学
四、制度视角的应用:
对制度的分析,构成理解真实世界的基础。 制度分析渗透于农村金融研究的全过程。它表现 为乡村中的宗法关系、亲缘关系、社区中的人际 交往准则、传统道德观念以及乡规民约。 (农村 民间金融) 制度分析还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农村转型条件下 的金融制度安排的基本趋势。(农村合作金融的 制度变迁)
五、比较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的应用:
在农村金融学的研究中,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也 是无处不在的。 脱离了比较分析,我们就很可能得到“南橘北枳” 的结果。这就看出比较分析的重要性。 举例:中国云南为什么不能照搬尤努斯的孟加拉 乡村银行模式?
方法论总结
有了适合的方法,才有有价值的研究 手里的工具丰富了,才有可能在面对问题的时候 产生丰富的联想,才能尝试用各种方法和视角去 观察经济现象,并给出可能的合理答案 眼界必须开阔,对各种学科应该融会贯通,不能 眼光狭隘,陷于纯技术主义的分析
单纯强调“纯粹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 有失偏颇的,科学研究应该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在科学发现中,强调逻辑推演和先验理性的演绎 法与强调经验研究和知识累积的归纳法同样重要。 先验与经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包括经济学 在内的一切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中国历史尤其是农业史的丰厚资源和悠久历史,不了解历 史就难以理解现在的中国农业和农村 黄宗智先生关于近代华北和长江三角洲传统小农经济、许 倬云先生关于汉代农业和中国精耕农业的形成、美国学者 彭慕兰等有关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变迁与西方的比较研究等 ,都提供了理解中国农村的丰富视角和思想。 举例:经院同学研究京郊农村的土地问题,涉及大量经济 史内容,不知历史就很难理解现在。 举例:我最近对于生态农业的研究,涉及中国传统农业文 明与生态思想。
20世纪70年代初期:
金融发展理论重大突破 麦金农和肖分别在同一年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 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这两 部经典著作。 在他们的模型中,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加快了 经济增长的速度,而金融抑制则对经济增长有严 重的消极后果。
麦金农和肖的理论:
反对凯恩斯、凯恩斯学派以及结构主义学派的货 币模型。 提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金融发展在经济 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挑战过低的控制性利率和金 融抑制的理论基础。 主张促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把金融自由化 和金融发展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手段。
举例:如何小农经济下的农户借贷行为 小农经济下不存在成熟的市场形态,农户也不同 于一般的资本主义企业,不能用一般成熟市场经 济下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来描述和分析农户, 同时农户的雇佣行为也难以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下的企业主的雇佣行为 举例:中国农村的利率决定
需要厘清几个最基本的理念
农村金融剩余向城市和国有部门的转移:“系统 性负投资”,即大量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储蓄, 输送到城市以及国有企业部门。我国农村金融已 经出现了这种“系统性负投资”现象。 这种农村地区资金净流出的“虹吸”效果使得农 村地区出现了融资的真空,正规金融机构的退出 和负投资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要实现经济赶超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战略,就必须作到: (1)对利率水平进行限制; (2)设计最大限度筹集资金的金融体系; (3)建立对于金融体系的有效的控制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动 员资金; (4)对汇率进行严格管制,对对外贸易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 (5)对金融体系的市场机制进行严格的限制,以保证金融体 系不偏离国家的总体发展轨道。
实际承担着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制度变迁成 本的金融主体,是农村金融部门。 农村地区获取金融剩余为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的资 金;同时转轨经济利用大规模的农村剩余为国有 经济的转型弥补成本,从而造成农村金融长时期 被抑制的状态,并使得农村金融在整个国家的金 融发展战略中被严重“边缘化”。
二、二元金融结构
对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批判性反思
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和学科融合 经济学的虚无主义和真实世界经济学 经济学的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 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背后所给定的约束条件,注 重观察不同经济现象背后特殊的制度环境、历史 情境和文化因素,切不可完全照搬现成的经济学 理论,把主流的经济学思潮不加批判地应用到自 己的研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