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大学档案专业介绍

苏州大学档案专业介绍

苏州大学档案专业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与电子政务系
一、苏州大学档案系概况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筹建于1982年,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模式。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现有14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

专职教师中博士4人(含在读),硕士6人,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拥有者占全部教师的71%。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200人,研究生13人,其它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约1500人。

档案专业设有计算机实验室、影照录实验室、文书档案管理实验室和数字化研究所。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在学生培养上明确了两个定位:一是起点性定位,以现代文秘人才与办公事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方向。

学生要能胜任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件处理、加工与管理工作和日常办公室事务。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计算机一级或二级,英语四级或六级,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发展性定位,以较高层次的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人才为培养方向。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较高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一定的开拓能力与决策能力。

具体指标是外语六级并做到运用熟练,计算机应用三级并熟悉相关管理理论与实践。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是列入苏州大学“211工程”建设的扶持专业与特色专业,获得了一定数量的专项建设资金资助。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水平,档案系教师有重视科学研究的传统。

本专业拥有一批在全国档案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尤其在文书学理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管理现代化、当代档案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成果显著。

代表性著作是:《档案学原理》(谭争培著)、《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谭争培、周毅著)、《档案学热点评析》(谭争培著)、《文书学理论与文书工作》(王铭著)、《公文选读》(王铭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研究》(张照余著)、《办公自动化》(张照余著)、《科技文件学》(张照余著)、《信息学概论》(周毅、谭争培著)、《信息化与苏南现代化》(周毅、高峰著)、《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研究》)(周毅著)、《现代科技档案管理学》(吴品才著)、《文件纵横运动论》(吴品才著)、《档案保护技术学》(张建华副主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项文新参编)、《档案计算机管理教程》(项文新参编)等各类专著教材30多部,自专业创办以来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900篇。

档案学专业教师曾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并有数十项科研项目获得各类奖励。

二、苏州大学档案系的主要办学特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在借鉴和吸收的已有相关院校,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办学特色首先是体现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资源管理这两个办学方向上。

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内容的教学是我校办学的一贯指导思想和重要特色。

我们较早认识到计算机与档案管理的关系不再是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工管理和条目检索,而应是采用计算机实行全文管理和加强电子文件管理。

为此,我校一贯强调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融合,并在教学计划中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特色,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管理类和计算机类课程。

为了体现出档案学专业在信息资源管理上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主要是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并在教学计划修订中加重了这类课程的教学比例。

档案管理无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教学与科研并不局限于档案管理本身,为了使专业发展和毕业生能在市场经济中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我校在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政策与法规和信息经济学等宽口径教学课程。

这些课程充分反映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有关最新理论与应用成果,并很好体现了国内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第二个办学特色是表现在全方位开展档案学专业的成人教育。

响誉全国的档案学专业成人继续教育也是我校的重要特色。

我校曾经是国家档案局指定的全国档案干部培训基地之一,经我校培训的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档案干部约有2万人,我校至今仍与国家20多个部委和若干地区保持着成人继续教育的业务联系,这在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中并不多见。

长期进行在职档案干部培训,不仅使我校师资得到了锻炼,丰富了他们的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而且也扩大了我校档案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为档案专业和所在社会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我校也是江苏省档案管理专科和本科、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主考学校。

作为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为江苏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培养了大量人才。

档案学专业发展的第三大办学特色是加强档案学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

档案学专业教学的规范化主要集中表现在:一是至今为此,已完成了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和档案文献编研学、档案学概论等课程的试卷库建设;二是建设完成了一批档案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

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研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五门主干课程均是由我校老师自编教材。

此外,档案事业管理学、信息学、档案专业外语等也已出版了自已的专业教材。

其中,文书学是全国档案专业指定教材。

部分老师参加了档案学概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等面向二十一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目前,档案学专业除拥有自已的三个实验室外,还与苏州新区档案馆、苏州市沧浪区档案馆、苏州市吴中区档案馆、苏州大学档案馆等单位共同建设了档案管理实习基地。

这些单位每年均可接受档案学专业学生为期2至3个月的实习。

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与扶持是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第四个重要特色。

从1983年起,档案学专业就创办了发表学生习作的刊物——《东吴档案》,已经不间断出版至今。

平均每学期出版一期,每期发表学生论文约15篇。

为了扩大社会影响,每期《东吴档案》印刷出版后均与兄弟院校和其它一些科研机构进行交换。

可以说,档案学专业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研究的传统。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与服务活动是档案学专业的第五个特色。

档案学专业在积极参与成人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扩大档案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和对我国档案工作的贡献,我校对口支援了西藏自治区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

近两年来,档案学专业为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免费培养了大批档案管理干部,并利用社会办学筹集的资金为西藏自治区购买了计算机等档案管理设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