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策略培养孩子好性格
乐乐并不是一个天性温顺、听话的小孩,恰恰相反,他专门倔强,小小年纪就主意专门大。
在他半岁前,我与他进行过多次正面交锋,结果差不多上我败下阵来。
总结教训,我认识到对待小孩要有策略,也认识到培养小孩明是非、肯合作的重要性。
策略1:对待小孩要有耐心
对待小孩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
当你们精心预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不管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舍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珍宝。
你必须这么做,因为认真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
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小孩事实上确实是父母的影子,你以如何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
你一定不期望自己的小孩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如何说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担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专门合理。
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情况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小孩小,偶然骗骗他没关系。
事实上这要不得,除非你期望以后也被他骗。
我不骗小孩。
我还刻意要他明白:爸爸可不能骗他,爸爸说到做到。
这一点专门重要,一方面能够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幸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
几次穿好衣服,我赶忙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专门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策略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幸免造成小孩思维、判定的纷乱。
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承诺小孩这么做,改日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纷乱。
你或许会不记得自己的不一致,可小孩绝对可不能忘。
久而久之,你会发觉自己的命令专门难贯彻。
是小孩任性吗?事实上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小孩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
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小孩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小孩不但快乐、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策略5:忽视小孩的无理要求
遇上小孩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
关于小孩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
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你对小孩说“不行”、“不能做”时,小孩往往可不能赶忙舍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连续试探你是否确实不让他做。
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小孩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连续坐在那儿,重复说着“不行”,连续与小孩的较量。
小孩从你坚决的态度上,能够明白这件事是确实不能做。
策略6:适当地给小孩一点权力
有时,小孩会对某件事专门感爱好,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
这时不妨给小孩一点选择的权力。
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专门感爱好,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
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适应,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
如何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行,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
他每次都专门快乐地照办。
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选择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策略7:让小孩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那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小孩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事实上,小孩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
小孩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
乐乐经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差不多上,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
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
凡是他能做的情况,我都让他自己做。
策略8:让小孩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专门难体谅别人的。
尽管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劳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小孩过早明白。
但让小孩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小孩却是不无益处的。
因此,我会让乐乐明白我确实专门累,我要睡觉,期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搅我;我会让乐乐明白我对他不行的行为确实专门动气;我会让他明白我抱着他专门累,让他自己走;我会让他明白打别人,别人会专门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明白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说对不起;我会让他明白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担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小孩的性格差不多上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老爸,我期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究,使小孩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