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幼学如漆。
学习经典要从小开始。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是学语言的最佳期。
同学们不要错过这个黄金期!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它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
读国学经典,能提升我们的境界,安顿我们的心灵,锻造我们高尚的人格,使我们获得无限的智慧!怎样学习国学经典呢?要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去学。
先要粗知大意。
粗知大意就是不求甚解。
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只要多读(朗读),就能背下来。
而且,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越背越会背,越背越快。
一篇古文,开始,可能需要一个星期才能背下来;过一段时间,一篇同样长的古文可能只要三天就背下来了。
虽说“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的东西记忆得牢固,但还要“学而时习之”,经常念念,以求牢记。
总之,先背下来再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同学们一定会慢慢消化它,逐步理解它,使它成为灵魂的一部分。
一、课内积累(一)积累词语惟妙惟肖绘声绘色任劳任怨不折不扣研究研究整理整理活动活动观察观察先人后己大同小异舍近求远头重脚轻长吁短叹声东击西有气无力欢天喜地如获至宝顾此失彼心满意足乐此不疲一见如故如醉如痴如愿以偿身不由己张冠李戴情不自禁全神贯注踏破铁鞋(二)名句积累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2、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3、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清·俞樾《题杭州九溪十八涧》4、谁肯认真的工作,随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德·恩格斯5.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辛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美·爱迪生6、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英·培根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多音字晃 huǎn g (晃眼) huàng(晃动)盛 shèng(丰盛)chéng(盛饭)转 zhuǎn(转告) zhuàn(转向)剥bō(剥削) bāo(剥花生)喝 hē(喝水) hè(喝彩)压 yā(压力) yà(压板)禁 jin (不禁) jìn(禁止)圈 quān(圆圈) juàn (羊圈)钻 zuān (钻研) zuàn(钻石)塞 sāi (塞车) sè(堵塞)将 jiāng(将来)jiàng(将领)担 dān (担水)dàn(一担水)(三)古诗积累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2、江南春【唐】韩愈【唐】杜牧天街小雨润如酥,千里莺啼绿映红,草色遥看近却无。
水村山郭酒旗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南朝四百八十寺,绝胜烟柳满皇都。
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日4、蜂【宋】朱熹【唐】罗隐胜日寻芳泗水滨,不论平地与山尖,无边光景一时新。
无限风光尽被占。
等闲识得东风面,采得百花成蜜后,万紫千红总是春。
为谁辛苦为谁甜?精品文档(四)段落积累雷电交作的黑云在天空隆隆地响,六月的阵雨哗啦啦地倾泻而下,潮湿的东风疾卷过荒原,到竹林里来吹它的风笛。
这时,成群的花儿便从谁也不知道的地里冒了出来,欢天喜地地在青草上跳舞。
树枝在林中磕磕碰碰的,树叶在狂风中簌簌地响,雷电交作的黑云鼓着巨掌,而花儿娃娃们便穿着粉红、鹅黄、雪白的衣裳,冲出来了。
二、课外积累(一)古诗词积累。
1、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木兰诗北朝民歌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精品文档军白发征夫泪。
7、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fá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mǎng;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zhāo。
(二)《庄子》名句积累。
【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
汉族,宋国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zhān。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精品文档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