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铁氧体的烧结(一)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铁氧体的烧结(一)
❖ 四、气孔与致密化的关系 ❖ 气孔生长与晶粒生长和致密化有关。所以气孔生长受
❖ 三、晶粒长大与二次再结晶 ❖ 二次再结晶是铁氧体常见的,二次再结晶的程度取决
于颗粒的大小。为了避免非连续成长,通常希望颗粒 均匀,坯件密度均匀。实践中发现,球磨时间过长, 在球磨中加入铁屑以及预烧料温度过高,烧结生温速 度过快等,也容易产生非连续的结晶长大。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新课教学 ❖ §1.3 铁氧体烧结
❖ 复习——讲授——小结——作业布置
❖ 教学手段:
❖ 课堂讲授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复习上次课重点: ❖ 烧结的概念,将成型好的坯件在常压或加压下,在空
气中(或保护气体中)高温(T<T熔点=加热,使颗 粒相互结合,排除颗粒间的气孔,提高材料的机械强 度,使之充分铁氧体化(充分固相反应)。
❖ 二、烧结过程分为烧结初期、烧结中期、烧结后期三 个阶段。不同颗粒接触时,物质将由小颗粒向大颗粒 传递,促使颗粒“粗化”,晶界移动对晶粒长大的贡 献取决于初始颗粒的尺寸比。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课后小结:
❖ 一、烧结使颗粒间相互结合,提高强度,使之 充分铁氧体化。
❖ 二、烧结过程分烧结初期、烧结中期、烧结后 期。不同颗粒接触时,将由小颗粒向大颗粒传 递,促使颗粒粗化,晶界移动对晶粒长大的贡 献取决于初始颗粒的尺寸比
❖ 三、二次再结晶的程度取决于颗粒的大小。
❖ 作业布置: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烧结过程结束后,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可达该材 料理论密度的95%以上,
❖ 在这个意义上说,烧结过程即是材料实现致密 化的过程。
❖ 同时,晶粒的平均尺寸增大(在高温加热时, 细粒晶体聚集体的平均晶 尺寸总是要增大的, 通常晶粒长大指无应变或近于无应变材料的平 均晶粒尺寸在热处理过程中连续增大而不改变 晶粒尺寸的分布情况)。
铁氧体的烧结(一)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教学目标: ❖ 熟悉铁氧体烧结周期,了解烧结过程中晶粒生
长与烧结体致密化的关系。 ❖ 职业技能教学点: ❖ 1、烧结概念, ❖ 2、烧结的三个阶段及烧结推动力分析, ❖ 3、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现象。 ❖ 教学设计: ❖ 复习——讲授——小结——作业布置 ❖ 教学手段: ❖ 课堂讲授,以自备的金相图作教具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复习上次课重点: ❖ 固相反应; ❖ 固相反应分析; ❖ 加速固相反应,缩短烧结周期(时间),需
考虑的有关因素; ❖ 添加剂的作用。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1、3 铁氧体烧结
一、概念 ❖ 烧结是将成型好的坯件,在常压或加压下, ❖ 在空气中或保护气体中, ❖ 高温(T<T熔点)加热, ❖ 使颗粒之间互相结合(粘结),从而提高成型坯件的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面移动速度由夹杂物迁移率控制;(3)很难移 动,以致界面从夹杂物上拉开。
❖ 陶瓷烧结过程中总是存在的第二相是残余的气 孔。
❖ 烧结初期,当界面曲率和界面驱动力高时,气 孔作为晶粒界面上的粒状夹杂物常被遗留在后 面,结果通常在晶粒中心观察到小气孔群;
❖ 烧结后期,界面迁移驱动力较低时,气孔则常 被界面牵着一起移动,逐渐聚集在晶粒角落上, 使晶粒长大变慢。
强度,排除颗粒之间的气孔,提高材料的强度,使之 充分铁氧体化。
❖ 烧结的推动力是颗粒的表面能,原料粉末颗粒越细, 表面积越大,烧结速度越快,晶界越多,物质迁移距 离越短,促使气孔扩散,致密化的速度越快。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二、烧结阶段的划分及烧结推动力的分析
❖ 1、烧结过程 ❖ 根据烧结过程中气孔的状态、尺寸的收缩,过程划分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永磁铁氧体的烧成中,在择优取向方面利用二次再 结晶是有益的,这种磁材的烧结要求获得高密度以 及高度择优取向,成型时通过强大的磁场作用可使 粉料颗粒达到相当大程度的取向,
❖ 3、第二相、气孔对晶粒生长的作用 ❖ 在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常被少量第二相或气孔所抑
制,夹杂物的存在增大了晶粒界面移动所需的能量, 因而抑制了晶粒的长大 ❖ 夹杂物可能:(1)与界面一起移动,阻碍小;(2) 与界面一起移动,
❖ 预习 1.3,1.4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第四讲 铁氧体的烧结(二)
❖ 教学目标:
❖ 了解烧结过程中气孔与致密化的关系,熟悉常用的烧 结技术。
❖ 职业技能教学点:
❖ 一、气孔与致密化的关系,
❖ 二、降低气孔率的措施,
❖ 三、常用的烧结技术:1、低温烧结,2、热压烧结,3、 气氛保护烧结。
❖ 教学设计:
为三个阶段: ❖ 升温阶段 ❖ 保温阶段 ❖ 降温阶段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烧结温度曲线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烧结窑炉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烧结窑炉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2、烧结推动力 ❖ (1)致密化与瓶颈形成的推动力与机制 ❖ 物质由曲率半径小处向曲率半径较大处传递,同一颗
粒内物质传递的结果导致所谓的颗粒“球化”;不同 颗粒接触时,物质将由小颗粒向大颗粒传递,促使颗 粒“粗化”。 ❖ (2)晶体生长的驱动力——界面能 ❖ 晶界移动对晶粒生长的贡献取决于初始的颗粒尺寸比。 ❖ 三、晶粒长大与二次再结晶现象 ❖ 1、晶粒生长与致密化的关系
❖ 因此说,晶粒生长并不是致密化过程的一个不 可分割的过程。
《铁氧体生产工艺技术》
❖ 2、二次再结晶 ❖ 二次再结晶又称异常或不连续的晶粒长大。通过二
次再结晶使少数较大的晶粒成核并长大,这种长大 是以消耗基本无应变的细晶粒基质来实现的。 ❖ 二次再结晶的程度取决于颗粒的大小, ❖ 过分的晶粒长大常常有害于机械性能,但对于某些 电性能和磁性能来说,较大的或较小的晶粒尺寸有 助于性能的改善。
❖ 这里有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是否术》
❖ 烧结初、中期表面扩散是最有可能的致密化及 粗化的物质传输途径或至少是其中之一,而烧 结后期只有晶界或体积扩散是可能的机制。
❖ 表面扩散传质可同时导致颗粒列阵的收缩和晶 粒生长,
❖ 并且传质过程对颗粒列阵收缩的贡献远大于晶 粒生长导致烧结重新启动(颗粒间二面角的重 新形成)所引起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