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芯方法要点1、现场取芯2、芯样试件的截取与加工3、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判定根据现场混凝土芯样特性并结合钻芯记录,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表3.0.7的规定和下表所列特征对桩身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类别缺陷程度特征Ⅰ无缺陷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表面光滑、胶结好、骨料分布均匀、呈长柱状、断口吻合。
仅见少量小气孔;Ⅱ局部轻度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较好、骨料分布基本均匀、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
局部见蜂窝、麻面、沟槽;Ⅲ明显缺陷混凝土芯样局部胶结较差、破碎、骨料分布不均匀、多呈短柱状或块状、局部蜂窝、麻面、沟槽连续;Ⅳ严重缺陷混凝土芯样胶结差、夹泥或分层,松散,严重离析,桩长、桩底沉渣明显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混凝土质量取芯检测贝港桥事故桥墩桩取芯检测桩基的检测方法,传统的有:声波透射法、钻孔取芯法、静载试验法、以及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桩的动测方法,《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目的及有关要求已作了明确规定。
钻芯法是从桩身混凝土中钻取芯样,以测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它具有施工周期短,对桩破坏小,取得资料全面可靠,经济效果好以及发现问题便于采取补救措施等优点。
由于此法比较直观,它不仅能通过取芯观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配合比、砂、石、水泥拌合均匀度,核实灌注桩桩长,而且能正确判断合检查桩底沉渣厚度、缩径、夹泥、混凝土与桩底基岩状况。
若钻孔穿过桩底适当深度,还可进一步查明桩端持力层的情况,检验持力层下面是否有软弱夹层。
还可探查扩底桩扩大端的实际直径等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但钻孔取芯法由于芯样小,灌注桩的局部缺陷往往难以发现,而且钻孔垂直度要求很严,采芯率要求很高,施工要求操作水平高,应由熟练的工作人员完成,并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规定。
此外,钻芯法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方法是属于局部破损检测法,当桩身混凝土局部强度过低或混凝土胶结较差时,钻芯过程中容易破坏砂浆与粗骨料之间的粘结力,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据研究,当混凝土强度低于10Mpa时,钻出的芯样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又是甚至很难取出完整芯样,因此对于局部强度等级低于C10的桩身混凝土或龄期较短的混凝土,一般不采用取芯法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较大断面的灌注桩而言,钻孔取芯法检测的只是局部强度,当局部强度较低时应增加测点数量,以免以偏代全,造成误判。
一、钻孔取芯法的施工要求1、确定钻孔位置。
灌注桩取芯的钻孔位置,应根据需要与委托方共同商议确定。
一般当桩径小于1600mm时,宜选择在桩中心钻孔,当桩径等于或大于1600mm时,钻孔数不宜少于2个。
2、芯样的直径必须大于骨粒最大粒径的要求,若不能满足此要求,但芯样直径能大于骨粒最大粒径1.5倍时,允许避开粒径骨料抗压芯样。
芯样直径由55mm、71mm、91mm和100mm等几种,钻头应是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钻头,符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中的有关规定,用单动双管岩芯管。
3、混凝土采取率要达到100%,若确有困难,也应保证采取率大于95%,桩底以下的岩芯采取率应大于85%。
否则检测结果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4、钻孔垂直度要求高,要求钻具达到桩底前不穿出桩身。
5、为确保检测质量,应按以下操作要求施工:(1)安置钻机。
钻孔位置确定后,应对准孔位安置钻机。
钻机就位并安放平稳后,应将钻机固定,以便工作时不致产生位置偏移。
固定方法应根据钻机构造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顶杆支撑、配重或膨胀螺检等方法。
(2)施钻前的检查。
施钻前应先通电检查主轴的旋转方向,当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时,方可安装钻头,并调整钻机主轴的旋转轴线,使其成垂直状态。
(3)开钻。
开钻前先接水源和电源,将变速钮拨到所需转速,还向转动操作手柄,使钻头慢慢地接触混凝土表面,待钻头入槽稳定后方可加压进行正常钻进。
开孔时可用短钻具和合金钻头,待钻至1m左右深度后再换用金刚石钻进。
(4)钻进取芯。
在钻进取芯过程中,应保持钻机的平稳,钻速不宜小于140r/min,钻孔内的循环水流不得中断,水压应保证能充分排除孔内混凝土料屑,循环冷却水出口的湿度不能超过30℃,水流量宜为3~5L/min。
每次钻孔进尺长度不宜超过1.5m。
提钻取芯时,应拧下钻头和胀圈,严禁敲打卸取芯样。
卸取的芯样应冲洗干净后标上深度,按顺序置于芯样箱中。
当钻孔接近可能存在裂缝或混凝土可能存在疏松、离析、夹泥等质量问题的部位以及桩底时,应改用适当的钻进方法和工艺,并注意观察回水变色、钻进速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钻孔深度视委托方的要求而定,一般进入桩底持力层0.5m~1.0m即可结钻。
若需对地质报告中有关持力层的特性作进一步检验及准确查明桩底以下近桩底处是否有软弱夹层,则钻孔穿过桩底的深度宜超过1.5倍桩径(扩底桩按扩大端计)。
(5)在钻孔取芯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对异常孔段和终孔及时验证孔深,对芯样应逐段进行地质描述,对有缺陷的芯段及桩底与基岩交接嵌合部位进行必要的素描合拍照,最后提交《混凝土灌注桩钻孔取芯检验报告》。
(6)桩身混凝土钻芯后所留下的孔洞应及时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以保证桩基正常工作。
在黄石地区,自1985年施工第一根混凝土灌注桩以来,每年都有大量的灌注桩工程施工,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及质量检测经验,且工程有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对施工和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所以,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总体情况石较好的。
对成桩的质量一般采用动测法,即:对桩身结构完整性先用低应变法进行逐根普测,再对有代表性的桩或承重要求较高的桩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判定,但动测法对桩的承载力判定的精度是比较低的,而钻孔取芯法对成桩质量的检测则是对上述方法的补充和验证。
对于一级建筑物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采用静荷载试验的结果可靠性是最高的,但试验时间较长,且费用也很高,检测数量有限。
因此,有必要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用钻孔取芯法取出试样送室内加工、试验。
二、芯样的加工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求用钻孔取芯法检测灌注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的加工和试验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完成,所需室内设备有锯切芯样的锯齿机,加工芯样的磨平机和专用补平器,以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压力机。
所有这些设备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试验应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方法及原理【内容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些钻孔灌注桩检测方法,并主要介绍了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基桩质量检测波形的因素,运用应力波反射法检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具有检测速度快、费用低、便于全面普查桩的质量、判别桩的完整性和质量缺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主题词】钻孔桩反波身法检测目前在公路施工中,桥梁施工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达到工程总造价的 60 ~70% ,在一些特殊路段,桥涵所占有的施工金额比例还要高。
所以桥涵施工是公路建设中的重点。
一方面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效益。
目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是桥梁施工结构的主要形式,这主要是由于桩能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的土层中去,从而大大减少基础沉降和建筑特的不均匀沉降,是一种极为有效,安全可靠的基础形式。
采用桩基础的优点:① 抗地震性能好。
桩的静力特性主要研究其强度和沉降,桩的抗震性能主要决定于其刚度和稳定性,基础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② 沉降量小和承载力高,桩的沉降量由三部分组成,桩身弹性压缩;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桩侧土的剪切变形和桩端土体压缩变形。
③ 可以解决特殊地基土的承载力。
④ 施工噪音小,适用于城市改造和人口密集场地。
但是,灌注桩的成孔是在桩位处的地面下或水下完成的,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难度大,稍有不慎易产生断桩等严重缺陷。
据统计国内外钻孔灌注桩的事故率高达 5 ~ 10% 。
因此,灌注桩的质量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灌注桩成桩质量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属于桩身完整性,常见的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护颈、混凝土离析及桩顶混凝土密实度较差等。
二是嵌岩桩,影响桩底支承条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灌注混凝土前清孔不彻底,孔底沉淀厚度超过规定极限,影响承载力。
灌注桩的缺点:① 灌注桩施工工艺比打入桩复杂,容易出现断桩、缩颈、混凝土离析和孔底虚土或沉渣过厚等质量问题。
② 由于钻孔桩质量不够稳定,要抽检更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增加检测费用。
灌注桩的质量问题与其成桩工艺密切相关,属于桩身完整性的常见质量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扩颈、空洞、混凝土离析等。
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大致有:①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够,致使新灌混凝土上翻,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导致导管中翻水,造成两次灌注,使桩身形成夹泥的断裂界面。
② 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
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③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运输路径太长、或导管漏水,混凝土受水冲泡等,使粗骨料集中在一起,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
由于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缺陷,故在施工中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同时加强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查,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留隐患。
桩的检验目的,一是了解其承载力;二是检验桩本身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三是查明桩身的完整性,查清缺陷及其位置,以便对影响桩承载力和寿命的桩身缺陷进行必要的补救,以保证工程质量,不留下事故隐患。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① 钻芯检测法:由于大直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荷载一般较大,用静力试桩法有许多困难,所以常用地质钻机在桩身上沿长度方向钻取芯样,通过对芯样的观察和测试确定桩的质量。
但这种方法只能反映钻孔范围内的小部分混凝土质量,而且设备庞大、费工费时、价格昂贵,不宜作为大面积检测方法,而只能用于抽样检查,一般抽检总桩量的 3 ~ 5% ,或作为无损检测结果的校核手段。
② 振动检测法:又称动测法。
它是在桩顶用各种方法施加一个激振力,使桩体及至桩土体系产生振动。
或在桩内产生应力波,通过对波动及波动参数的种种分析,以推定桩体混凝土质量及总体承载力的一种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敲击法和锤击法、稳态激振机械阻抗法、瞬态激振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
③ 超声脉冲检验法:该法是在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方法是在桩的混凝土灌注前沿桩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埋若干根检测用管道,作为超声检测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
检测时探头分别在两个管子中同步移动,沿不同深度逐点测出横断面上超声脉冲穿过混凝土时的各项参数,并按超声测缺原理分析每个断面上混凝土质量。
④ 射线法:该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线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吸收、散射等现象为基础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