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得到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
然而在满足食品数量品种需求的同时,食品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
一些危及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正成为全世界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得到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
然而在满足食品数量品种需求的同时,食品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
一些危及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正成为全世界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2年上半年还没过,问题胶囊、立顿茶饮、老酸奶果冻、蒙牛问题奶、松香鸡等食品安全事件,就接二连三地被媒体披露了出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由原来的“单一性事件”逐渐发展成涉及多种行业的“集体性事件”了。
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果牺牲的是民众的健康。
尽管政府监管、众民监督都在尽心尽力,食品安全问题却愈演愈烈。
是什么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对此,我国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研究,并将原因概述为以下几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不力,包括法律法规未涵盖
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政府监管未形成无缝隙管理的整合模式;制度设计未达到有效防控的科学标准等。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道德层面的影响作用。
一、认识食品安全及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毒有害物质,一是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这两个关健词必须同时存在,才构成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才叫做“不安全的食品”。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就是通常所说的“食物中毒”。
二就是化学性污染,在中国有农药残留、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天然毒素(霉菌毒素)有机污染物等。
三是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就是将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
以上三点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而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总称,它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加强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前提,要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和产品,食品质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食品质量管理的作用1、食品安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其它国家一样,由治病微生物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给我国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的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也抱以越来越谨慎的态度。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和防止食源性疾病上所做的努力,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
因此,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没有保障。
2、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二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
三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
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有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食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法律的不完善、执行不利和执法不严是造成食品安全恶化态势的重要因素。
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具体的标准及监管程序。
1、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进行严格监管,把好食品安全的关卡。
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才能申请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才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才能加贴质量安全标志,保证消费者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2、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不适应食品安全需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改革现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监控检测体系,要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关键点(haccp)系统和iso9000标准系列都是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与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和保证体系。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是食品企业自主性质量保证制度,是构筑haccp系统和iso9000标准系列的基础,haccp系统是再严格执行gmp的基础上通过危害风险分析,在关键点实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生物的化学和物理的危害因素对食品的污染。
iso9000标准系列则是更高一级
且更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它包含了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和产品服务的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程序。
因此,企业应采取将haccp兼容于iso9000质量体系的质量控制模式,这样既避免了标准之间在内容上的重复,而且使标准的针对性更强,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易于操作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的质量管理手段达到食品质量稳定和安全之目的。
3、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从重从快处罚,那些没有认真履行执法责任的失职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总结
我国现在还存在将食品卫生管理代替食品质量管理的情况,食品质量管理工作至今没有得到重视。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
在食品安全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第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
的食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搞好食品供求、卫生质量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
第五,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食品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懂得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宗道.食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5-6
[2]李平兰,王成涛.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