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扶持本国国有经济的发展这对于维护其经济独立、推动其工业化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国有经济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也许多弊端。

因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针对本国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国有经济进行整顿和改造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这之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一、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推动本国工业化掀起了两次国有化高潮。

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它是紧随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出现的主要矛头对着殖民企业和殖民地的经济管理企业包括海关、银行、税务机构以及原殖民者拥有的足以垄断或操纵国计民生的大企业。

这次国有化高潮实际上是民族解放运动在经济领域的继续。

第二次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在中东产油国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的斗争取得胜利的鼓舞下发展中国家掀起了收回自然资源主权的潮流。

在这一潮流中一些国家把实际操纵本国经济关键部门的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并使一些矿山资源和农渔业资源回到本国手中。

除了通过国有化没收、征收、赎买外资企业使之变为国有企业外更主要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由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并逐渐使其成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

在拉美一些独立比较早、工业化起步也比较早的发展中国家战前国有经济就有了一定基础。

战后这些国家再度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使国家资本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例如在战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阿根廷工业部门的国有企业就从466家猛增到1478家。

国内资本很快就在交通运输、金融、战略物资和基础工业等重要部门占据主导地位。

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有企业的营业额占全国营业总额的比重钢铁工业为37%造船业为45%石油化工业为82%电力、煤气、电话为95%。

(注: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61)巴西在独立以后也大力发展国家资本特别是把国有经济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收益慢而私人无力经营的重工业和农业部门以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

据巴西《视野》杂志公布的调查材料1984年巴西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为81家其总资产占200家大企业全部资产的74.2%其纯收入占200家大企业全部纯收入的56.3%。

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韩国的国有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早在印度独立之初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就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经济计划。

该计划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强调自力更生和实行以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国家应当拥有和控制所有关键工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事业同时也适当扶植私营经济的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已垄断了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设施、邮电、军工、保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部门并在钢铁、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机床、重型机械银行等部门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资本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60年代初的10.9%增加到80年代中期的20%以上。

“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6%“二五”计划期间为7.1%“三五”期间为10.2%。

(注: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61)如此递增的工业增长速度与国有经济部门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

国有经济在韩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韩国通常把由政府投资创办并由政府委派官员管理的企业称作公营企业。

1960年以前韩国的公营企业主要局限于公用事业方面:如盐等基本生活必要品和人参、烟等实行专卖的高价值消费品以及银行业。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营企业不仅数量上增加得很快而且上述经营界限逐渐消失。

政府开始在它认为合适的任何地区建立公营企业只要它认为这些企业对拉动韩国经济增长和扩大韩国出口能力来说是必要的并且不适合私营企业来经营。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韩国只有52家公营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公营企业的数目增加到116家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也增加到33.7%。

(注:[韩]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商务印书馆.1994:12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航运等领域。

战后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并从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经济自主权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各国的具体情况限制外国垄断资本的非法活动对受国外资本控制的部门和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国有化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做得尤为突出。

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就将某些外资企业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迈丁上台后加快了国有化进程多次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

与此同时还创办了不少国有企业。

到1974年底在工业生产中国有企业已控制了水电的96%、采矿的93%、碳化氢的78%加工制造业的69%(其中冶金、机械工业82.7%建材工业87.4%化工57.9%食品工业75.6%木材和造纸工业64.3%纺织工业34.1%皮革制品32.4%)。

(注:谈世中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34)埃及从1953年起开始对原有较大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运输企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56年对苏伊士运河公司实行国有化;同年10月对英、法资产实行冻结;1961年对棉花出口公司全部实行国有化对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实行限制政策;1962年政府已控制了95%的工业、全部银行和保险业以及重要的矿业、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

不过在许多非洲国家主要通过对外资实行国有化的办法来建立和发展本国国有经济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国家如科特迪瓦为避免中断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原宗主国法国的联系失去销售市场和资金来源没有对外资实行国有化而是通过政府投资的办法来发展国有经济。

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基础设施部门如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电力、水利、公用设施等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同时政府还通过掌握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引导这些企业围绕着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和生产。

二、国有经济所发挥的作用从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看各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以及振兴、发展它们的民族经济起了巨大作用。

首先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争取经济独立的愿望。

发展中国家独立之时外国垄断资本尽管有所削弱但仍控制着其经济命脉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

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分散的小农经济还是软弱的私人民族资本都不是外国垄断资本的对手。

如果还是按照早期市场经济的原则听任它们去和外国垄断资本开展自由竞争无异于开门揖盗自招祸患。

因此必须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剥夺外国资本的特权收回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重点企业同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有企业才能为争取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发展国有经济有利于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立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战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因此要发展民族经济就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资本积累把数量有限且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有重点、有规划地进行国家投资。

特别是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及关键性的经济部门耗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力量单薄的私人资本无力也无兴趣问津但这些部门又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所必须的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由政府投资兴办才能逐步建立起来从而为工业化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例如拉美国家几乎所有的铁路、邮电、水运、航空都由国家经营;90%以上的电力企业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经营。

可见国有经济成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立和经济起飞的基础。

第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

由于国有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交通运输、通讯、动力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填补了国内一些关键性经济部门特别是建立了那些耗资多、收益慢但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程项目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排除了其他经济成分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改善了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为私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国家投资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私人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国有企业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力军。

技术进步是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得以生存的活力之源也是促进民族工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摆脱对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之所在。

从战后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国有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往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一般拥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比较广泛的与政府部门及科研单位的联系便于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大型、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活动。

许多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开发往往是由国有企业作为先导取得突破后再向全社会推广。

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方面往往扮演着生力军的作用。

第五国有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大国区域差异往往很大。

由于落后地区投资环境差投资风险大私人资本大多不愿前往。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落后地区投资创办国有企业的办法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达到改善工业布局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

如巴西政府为了开发落后地区除了采取财政、税收政策给落后地区以财力支持外还根据落后地区的资源状况及原工业基础有计划地投资建立新的工业基地。

如1974~1979年的第二个全国发展计划规定在东北部投资近1000亿克鲁塞罗建立石油化工中心、化肥中心、五金机械和电器机械联合企业还加强了传统工业的纺织、成衣、皮革、制鞋等企业使东北部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被称为“东北部的圣保罗”。

(注:程极明.大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161)第六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战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

不过市场机制虽然具有合理配置资源、自发调节供求以及激励竞争的功效但如果完全听凭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即使这种市场机制已相当完善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因为在市场自发过程中所实现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往往偏低不能保证整个经济发展达到社会所希望的速度;市场机制主要依赖于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只反映私人利益、私人成本而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的利益;市场机制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往往忽视收入分配的公正性这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会造成收入分配的更大不均等另一方面又会导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严重畸形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