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

历年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

历年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2.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 自然形态的教育B. 自我教育C. 家庭教育D. 社会教育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段话出自以下哪篇文章?(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学记》4.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 布置作业B. 检查作业C. 课外辅导D. 课后练习5.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 初等教育B. 普通中小学教育C. 中等教育D. 一般教育现象6.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 )。

A. 位置记忆法B. 死记硬背C. 缩简和编歌诀D. 语义联想法7.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会有“望梅止渴”的反应,这是一种()。

A. 非条件反射B. 无条件反射C. 条件反射D. 生来的反射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 《学记》B. 《大学》C. 《论语》D. 《师说》9.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这是一种()。

A. 无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幻想10. 学习兴趣、求知欲属于什么动机?()A. 外部动机B. 内部动机C. 远景性动机D. 辅助性动机11.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

A. 1903B. 1908C. 1913D. 192412.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 可能选择B. 犹豫不决C. 回避这项任务D. 坚决选择13.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 场独立型B. 场依存型C. 辐合型D. 发散型14. 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 《教育论》B. 《雄辩术原理》C. 《理想国》D. 《巨人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8分)15. 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下列何种特点?()A. 展开性B. 物质性C. 内隐性D. 观念性16. 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认知者的经验B. 认知者的性格C. 认知者的品质D. 认知者的需要17.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 陶行知B. 徐特立C. 蔡元培D. 朱熹18. 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

A. 智慧技能的学习B. 认知策略的学习C. 知识的学习D. 行为规范的学习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9. 教育影响20. 自我效能感21. 离差智商22. 接受学习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3. 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24. 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点。

25.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哪些方面的工作?26. 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7. 简述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敢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师的做法违反了哪些教学原则。

2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问题: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30. 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

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

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们窃窃私语。

问题: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六、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1. 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32. 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对“壬寅学制”进行了修改,于1904年 1月( 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2.A[解析]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自然形态的教育。

3.D[解析]《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意思是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比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4.D[解析]略5.B[解析]识记题。

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6.B[解析]就记忆术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几种: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和语义联想法。

7.C[解析]人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8.C[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论语·为政》。

9.D[解析]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10. B[解析]内部动机是指学习动机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其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11. D[解析]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2. C[解析]阿特金森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类动机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3. C[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即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

14. C[解析]《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

二、多项选择题15. CD[解析]就心智技能对象而言,它是一种观念活动,如法则、规则运用自如,因此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就心智技能形式而言,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里默默地进行,因此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就心智技能结构而言,它是从完整到压缩、简化,因此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16. ABD[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会影响社会知觉,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17. ABC[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陶行知、徐特立、蔡元培。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18. AB[解析]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

三、名词解释19. [参考答案]教育影响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0. [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地进行某一活动。

21. [参考答案]离差智商是将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和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到的一个相对分数。

22. [参考答案]所谓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四、简答题23. [参考答案](1)教学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教学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4. [参考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

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

( 2)敏锐性。

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中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3)精细性。

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25. [参考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6. [参考答案]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智育亦称“智力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与智育的联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 2)教学与智育的区别第一,两者所属范畴不同。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并列;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途径,与课外活动等概念并列。

第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它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三,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27. [参考答案]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