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土壤的基本组成讲义
1.矿物质土粒的分级:是指将大小、成分及 性质基本相近的矿物质土粒划分为一组。分 石砾、砂粒、粉粒、粘粒四大基本粒级;土 粒越细,土壤养分含量越丰富,比表面积越 大,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越大。
物理性砂粒:粒径大于0.01mm的土粒。 物理性黏粒:粒径小于0.01mm的土粒。
物理性砂粒 物理性黏粒
表1-2 几种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壤分级标准
2020/8/2
任务一 土壤矿物质
2.土壤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来源于岩石风化,组成土壤中的粗粒,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抗风化能力 强。 (2)次生矿物: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组成土壤中的细 粒,主要是次生硅铝酸盐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高岭 石);具有胶体性质。
2020/8/2
特殊化合物是指土壤中特有的腐殖物质,包括胡敏素、胡 敏酸、富理酸等,占土壤有机质的80%以上。
存在状态:
新鲜的有机物——指那些刚进入土壤中未被微生物分解的 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它们 失去了原来的形态学特征,呈分散的暗黑色小块。
腐殖质——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 或暗褐色的大分子的胶体物质。
营养元素丰富等。
2020/8/2
1.1 土壤矿物质
三、土壤质地
1.土壤质地的分类 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比例及其表现出的物理性质。
分砂土、壤土和黏土。 2.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砂土:粒粗、孔隙大,通气能力强,保水性差;养 分含量少;温差大;耕作省力。 (2)黏土:粒细、孔隙小,保水性强,通气能力差;易 吸收养分含量少;温差大;耕作费力 (3)壤土:兼有砂、黏土的优点,是最理想的一种土壤 质地。
2020/8/2
任务二 土壤有机质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
各种动、植物有机残体进入士壤后,进行着多种 多样的复杂的转化过程,这些过程可归结为两个对 立的过程,即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这两个过程就是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2020/8/2
土壤有机质(碳)的转化
1.1 土壤矿物质
2.各粒级土的性质 (1)石砾 山区土壤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易漏水漏肥、
损坏农具,无保水保肥能力,不含养分,农业上利用时应 进行改良。
(2)砂粒 冲积平原的土壤中含量大 (3)粉粒 在黄土中含量较高,通透性差,保水保
肥力较强,营养元素含量较多,可塑性、黏结性 较小。
(4)黏粒 含黏粒多的土壤,通透性极差,保水保肥力强,
粒级名称 石块 石砾
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粉粒 黏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黏粒 细黏粒 胶粒
颗粒直径(mm)
﹥10 3~10
0.5~0.25 0.25~0.2 0.1~0.05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
KAl3Si3O10(OH)2 Ca2Na(Mg,Fe)4(Al,Fe)[(Si,Al)8O22(OH)2]
易风化,土壤中较少
土壤黏粒和其他 无机养分的来源
辉石 磷灰石
Ca(Mg,Fe,Al)[(Si,Al)2O6] Ca5(PO4)3(F,Cl)
风化缓慢
土壤磷素来源
任务一 土壤矿物质
二、矿物质土粒
2020/8/2
任务二 土壤有机质
一、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存在的状态
土壤有机质:广义地讲是指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残体、
微生物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狭义地讲一般是指有机物残体 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 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 和全部的腐殖质。
2020/8/2
1.1 土壤矿物质
3.质地层次
由于自然及人类的活动,是土壤表现出层次性, 有通体砂土型、通体黏土型、通体壤土型、上砂下 粘,上粘下砂,夹砂或夹粘型。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表层土壤中的黏粒或细土粒随水向下移动,或因下 层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使黏粒增多,致使土体下部在 一定深度黏粒增多,形成黏化层,导致上砂下黏的 土壤质地剖面层次。经常不断的耕、耙、耱、中耕 及农具的重压,也使土壤在耕层底下形成紧实的犁 底层。鉴别时看各层的厚度。
表1-1常见的原生矿物
矿物名称
化学组成
风化特点
分解产物
石英 正长石 钠长石 黑云母 白云母 角闪石
SO2
最不易风化
矿粒主要来源
KAlSi3O8 NaAlSi3O8 K(Mg,Fe)3[AlSi3O10](OH,F)2
比石英易风化
黑云母易风化,白云 母抗风化能力强
形成黏料矿物, 黏粒和钾素的来
源
土壤黏粒和钾素 的来源
2020/8/2
2020/8/2
1.1 土壤矿物质
4.土壤质地的利用和改良 1.土壤质地的利用:根据土壤质地,选择种植适宜 作物。(举例、互动) 2.土壤质地的改良 (1)掺砂掺黏,客土调剂 (2)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 (3)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 (4)增施有机肥 (5)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2020/8/2
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和根系,以及施入的各种
有机肥料,包括城市垃圾堆肥、造纸和食品工业的废水废渣、 动物粪便等,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也为土壤提供一定量的 有机质。
组成:
普通化合物(非腐殖质)是指一般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占 土壤有机质的小部分,如有机酸、单糖、多糖(包括淀粉、 半纤维素、纤维素、果胶)、糖醛酸、氨基糖、木质素、 脂肪、蛋白质、树脂和腊质等,
项目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任务一 土壤矿物质 任务二 土壤有机质 任务三 土壤生物
任务一 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组成 1.土壤矿物质的概念:
一切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称为矿物。土壤 矿物质指土壤中无机物质的总和,既组成土粒的物质。 (1)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95%以上; (2)提供植物矿质营养,不包括N元素。
2020/8/2
1.矿质化过程
土壤矿质化过程:在微生物和动物的作用下, 土壤中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 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 的化合物的数量。
2020/8/2
(1)含碳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水解 为单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