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考情分析】高考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通过提供新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其存在的意义。
在对某一人文要素(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贸、旅游等)进行区位分析时,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从近几年高考看来,人文地理命题对区位因素的考查仍然是重中之重,在全套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重。
复习时,要对某一人文要素分析的思维方法进行疏理,同时注意培养从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交汇】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经济等区位的分析和选择,是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历年来为高考命题者所青睐。
同时,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能有效地考查出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几乎年年会出现,且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1.认识区位的地理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所以一定要重视区位与区域地理的关系),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思想方法】一.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全面性)从有利和不利两角度(辩证性)抓住主要(突出)的因素进行分析(主导性)从动态和静态两层面(动态性)A.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1)经济位置要素——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2)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3)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4)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政治(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团结.国防安定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性:区位因素中有些是有利的因素,还有些是不利的,评价时应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作全面的分析。
如:分析天津港的区位条件B.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上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面面就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住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C.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1.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2.注意地域的特殊区位如:美国“硅谷”的特殊区位——军事订货(政府政策)D.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1.自然要素的改变2.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以上也就是所谓的动态性:区位因素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的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外,还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二、高考人文地理有关区位选择有以下类型(一).农业区位分析:1.某区域某农产品生产的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对对一个地区农业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并具有“木桶效应”,即某一条件不足,就会影响农业的整体区位;社会经济因素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
2.某区域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3.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地价(地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
4.某灾区的区位分析(如河西走廊)〖考点剖析〗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3)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③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⑤地广人稀,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如:京哈线,哈大线等;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迁移应用1〗1.山东省是全国最早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
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
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
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聚集,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流入,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
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这里将第七次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
结合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寿光市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
(2)简要说明寿光蔬菜产业化经营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读我国葡萄种植分布图,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葡萄适生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的耐寒能力比较强B .适合在有灌溉水源、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C .雨热同期有利于葡萄生长D .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提高葡萄的甜度3.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
该地发展葡萄酒酿造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A .靠近原料产地B .靠近能源基地C .技术力量雄厚D .市场广阔(二).工业区位分析1.把握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1)影响工业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2)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两方面:2.工业区位选择的判断分析方法(1)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2)主导因素的确定,首先要看工业部门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的区域,综合比较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更要侧重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评价分析。
(3)工业区位因素的判定除按一般原则外,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知识拓展〗1.某区域某工业区(带)的区位分析2.某区域某工业部门区位分析3.城市工业微观区位选择: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4.某地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例如: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典例】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⑵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①原料充足: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②能源丰富: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③地势平坦开阔;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⑦国家政策支持。
〖迁移应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1)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有:A、建设西气东输工程;B、扩建大亚湾核电站;C、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资源;D、提高城乡居民收入;E、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F、提高能源利用率。
(3)从岛屿类型看,P岛为岛,随时间推移,其将首先与岸相连。
请指出该岛及其面积的扩大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4)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主要原因是:。
(5)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
请结合两地的人均谷物占有量,分析这些转变的原因。
(三).城市区位分析1.某“点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区位分析(宏观分析)2.某“点状”城市带(圈)形成区位分析(宏观分析)3.某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区位分析(微观分析)4.某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分析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典例】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以武汉为例,分析评价其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联系。
②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③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并有大量人流与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人文因素:从资源、交通、政治、科技等因素分析。
①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
②交通发达,不仅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与汉丹线穿过,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
③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
④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迁移应用3〗读下图,回答问题:⑴图示地区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⑵试分析图中城市②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四).交通区位分析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完善交通网,激活各条交通线,加快各地之间联系;经过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条件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