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02《孙子兵法》导读·作战篇
002《孙子兵法》导读·作战篇
• 【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 锺;������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 锺,古容量单位。《左传·昭公元年》:“齐旧四 量: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 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 矣。”曹操注:“六斛四㪷为锺。” • ������ 秆一石: ������ ,同箕,即豆秸。石,本容量单 位。《说苑·辨数》:“十斗为一石。”此谓重量, 《国语·周语》:“重不过石。”韦昭注:“百二十 斤也。” 曹操注:“������ ,豆秸也。秆,禾藁也。 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 石。” • 【 译文 】因而,高明的将领务求从敌方夺取粮草。 就地从敌方夺取粮食一锺,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 二十锺;就地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 国运出二十石。
–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 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 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 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 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 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 【 原文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 十去其七; • 汉简本无“财殚”二字,“力屈”作“屈力”。 连下句作“屈力中原,内虚于家”,中原,泛指 战场。谓战场上军力消尽,百姓世族家室空虚。 • 【 译文 】战场上军力耗尽,国内家家空虚,百 姓的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 【 原文 】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 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 甲:铠甲。胄:头盔。矢:箭。弩:一种靠机械 力量发射箭镞的弓。戟:古代戈与矛功能合一的 兵器。楯:同盾。
《孙子兵法》
第二、作战篇
• 前课回顾
• • • • 一、战争意义 二、五事七计 三、用兵诡道 四、胜败预测
Hale Waihona Puke 篇题解– 作战,即始战、战争准备,非指一般战阵之事。 《诗· 鲁颂· 駉》:“思马斯作。”毛亨传曰:“作, 始也。”《老子》第六三章:“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作”亦即“始”义。故张预注:“计 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动粮草,约费 用,以作战备。” – 本篇从战争对国家人力、财力、物力的依赖性 出发,指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 然后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针, 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一 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
• 卒善而养之:在孙子生活的时代,屠杀俘 虏是事常见的事,因为当时似乎还不会使 用俘虏。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卒善而养 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主张,也是当时 社会进步的表现。 • 优待俘虏可以不断补充自己的兵员,在壮 大自己的同时,更是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其效果与“因粮于敌”相同,甚至更大, 因为“卒善而养之”不可以起到瓦解敌方 军心的作用。
• 孙子提出的“因粮于敌” ,就是顺势从敌人手时 夺取粮食,实质就是“掠粮”、“抢粮”。 • “掠粮”的目的,一是“军食可足”,所谓“掠 于饶野,三军足食”者是也。二是致使敌人粮食 不足。 • “因粮于敌”主要指获取粮食,但往往也不限于 “粮食”,其他一些军需物资也在获取之列。 (《游击队之歌》:“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那 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 造。”)如果不能获取,就毁弃,令敌方缺少粮 食,缺少物资。 • 曹操奇袭乌巢: • 李牧美马计:
• 【 原文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 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 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兵闻拙速:曹操注:“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 言其无也。”李贽《孙子参同》卷二注:“宁速毋 久,宁拙毋巧;但能速胜,虽拙可也。” • “夫兵久”二句:杜佑注:“兵者凶器,久则生变。” • 【译文 】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 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战 争时间长而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就没有过。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 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第一部分:战争耗资巨大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 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 十万之师举矣。
• 【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 用兵之法:谓用兵的一 • 般规律。 • 驰车千驷:套四匹马的 • 轻型战车。千驷:一千 • 辆。曹操注:“驰车,轻 • 车也,驾驷马。” • 革车千乘:杜牧注:“革车, • 辎车,重车也,载器械、 • 财货、衣装也。”
• • • • • • • • • • •
本篇宜分五部分解读: 第一部分:总说战争耗资巨大。 (孙子曰……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第二部分:言战争拖久不利。 (其用战也胜…… 尽知用兵之利也) 第三部分:言因粮于敌。 (善用兵者…… 当吾二十石) 第四部分:言胜敌而益强。 (故杀敌者…… 是谓胜敌而益强) 第五部分:总结前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 家安危之主也)
• 矛橹,十一家注本作“蔽橹”, 殊不类。此依武经本作“矛橹”。 橹:蒙以藤草用作攻城的防御武 器。丘牛大车:曹操注:“丘牛, 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 也。”牛拉的辎重车辆 • 【 译文 】国家的资财,也会由 于车辆的损坏,战马的疲敝,盔 甲、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补 充以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 掉十分之六。
• 【 原文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 之费,宾客之用, • 带甲十万:带甲,泛指军队。十万,举成 数言之。 • 千里馈粮:沿途千里转运粮草。馈,送给, 运送。《周礼· 玉府》郑玄注:“古者致物于 人,尊之则曰献,通行曰馈。” • 内外之费:内,指国内,后方;外,指国 外,前方。 • 宾客之用:宾客,指各诸侯国的使节及游 士。
第二部分,战争拖久了不利
• 【 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 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 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 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 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 利也。
• 【 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 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胜久则钝兵挫锐: 杜牧曰:“胜久,谓淹久而后能 胜也。言与敌相持,久而能胜,则甲兵纯弊,锐气 挫败,攻城则人力殚尽屈折也。” • 力屈:谓力量耗尽。 • 暴师:暴, 露,曝之本字。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 财不足,国家财政困难。 • 【 译文 】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旷 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 兵力耗尽,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财不足。 • 越南战争:战争长达12年,美军死亡5.6万余人, 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 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
• 【 原文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 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 十一家注本如此读。吴九龙《孙子校释》订作 “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 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六句。 • 远输:远途运输。 • 贵卖:言物价上涨。 • 百姓:春秋以前,“百姓”一般指“百官”而言。 因為當時只有奴隸主才享有“命姓受氏”的權力。 如《國語.周語》云:“百姓兆民。”三國韋昭 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姓氏也。” 故此“百姓”指当时的世家大族。
第三部分:因粮于敌。
• 【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 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 役不再籍:役,兵、兵役。籍,名册。谓不再按名 册继续征发兵役。 • 粮不三载:三,谓多次。载,运载,输送。曹操 注:“始载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 粮迎之。” • 因粮于敌:因,就、依。曹操注:“兵甲战具,取用 国中,粮食因敌也。” • 【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 不再三转运。各项军用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 在敌国就地解决,那么,军粮就可满足了。
–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 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 十万之师举矣。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 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 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 举矣。 • 胶漆之材:指制作与维修弓矢等器械的资材。 • 车甲之奉:奉,保养、补给。 • 日费千金:李筌注:“千金者,言费用多也。” • 【 译文 】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 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 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 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 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 万大军才能出动啊!
• 丘役:军赋。《左传· 成公元年》:“作丘甲。”杜 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 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 甸六十四井,出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 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 丘出之,讥重敛,故书。”又《左传· 昭公四 年》:“郑子产作丘赋。”按:“丘甲”、“丘赋” 皆军赋。言国家财力枯竭,急于加重丘井之役。 • 【译文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军 队远征就要远道运输。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贫困。 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 国家财政枯竭。国家因财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赋役。
• 【 原文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 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 而益强。 • 车杂而乘之:意谓将己方与俘获士卒配置乘坐, 编入车队。杂,配置、配合。 • 卒善而养之:张预曰:“所获士卒,必以恩信抚 养之,俾为我用。” • 胜敌而益强:曹操注:“益己之强。”杜牧注:“得 敌卒也,因敌之资,益己之强。” • 【译文 】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 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换上我军 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对于敌俘, 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也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 自己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