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与领导谋略(下)

《孙子兵法》与领导谋略(下)

《孙子兵法》与领导谋略(下)第二篇讲的作战篇,它是战略评估已定,已经做出来了。

评估得不错,不管有没有不确定性,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评估大致是可以的,就可以进行战争了,那么接下来对战略行动总筹划。

因为进行战争是非常浪费资源的事情,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资源投入的问题。

我们在战略筹划的时候,在每一件事情进行筹划的时候,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速胜和节约。

战略谋划不能讲不惜一般代价赢得这一场战争,过去那是为了政权。

今后打仗我们就讲代价了,代价不合算就不要打了。

我们做事情也是这样的,你不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件任务,你要想代价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节约问题,节约是我们战略筹划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速胜。

因为拖的时间越长,越浪费资源,所以要坚持速胜的原则。

第三篇谋攻篇,它是讲筹划确定,接下来就是战略目标选择,孙子又给我们提供一个方法,就是不要一开始确定一个目标,我们要选择优化目标,从最理想的目标出发,落实到最可行的目标。

要理想目标和可行性目标,所以孙子兵法在谋攻篇当中讲到全胜,就是全国为上,在对方保全的情况下,实现我的利益目标。

用现在的话来讲军事就是双方都是零伤亡情况下赢得这场战争,这是最高目标。

但是孙子讲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的目标,我追求是一个理想目标,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理想目标能够达到的。

理想和实际是不一样的,于是他提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就是一步一步来选择,最高目标理想目标是伐谋,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二个,这种方式不一定能够实现,在外交上进行斡旋,进行一些联合结盟了能不能使对方屈服,我们进行外交经济谈判也是这样的,我怎么样用谈判方式使得对方屈服,不一定用硬的方式来实现。

这个目标如果是用谈判联盟的方式也难以使对方屈服的情况下,我只好进行兵战。

兵站首先考虑要野战,最有利就是进行野战。

其下攻城,攻城是下策,不得以情况再攻城。

那如何攻城进行详细的准备。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城内的敌人引出来在野战条件来打。

最好的方式十则围之,这种方式从战略不能起到不战而胜,战役战斗上来不能不战而胜,十则围之可能围起来自然就不战而胜,可能就迫使他投降。

这目标有一个理想目标和可执行目标,逐步来评价有优选,我们有一个优先和优化的过程。

第四篇军行篇,行动目标一定,我们必须进行充分准备。

进行准备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要先胜而后求战。

非常值得重视就是孙子用兵思想的一种境界,就是一种霸权争霸的境界,先胜而后求战,就叫先胜篇,就是要做好充分胜利准备的时候再打仗,而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打起来再进行准备,有一些条件是来不及的。

我们应该在筹划的时候做充分准备而后再进行。

但是先胜也好,全胜也好,要树立一种境界,叫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善战者通过战场的打胜的将军,不算是高明的将军,真正高明将军是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你看不到他的智慧,也发现不了他的用工。

孙子兵法评价一个真正高明是这样的。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在修订他的作战条令的时候就增加一个原则墨菲定理。

墨菲是一个空军飞行员,他研究问题发现了只要是存在着出问题的可能性,那么这个问题迟早都会出现的。

我们要杜绝这种可能性,把所有的可能性把防止掉,才会不出事。

孙子兵法讲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第五篇是军事篇,攻守之道当明兵势的奥妙,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战都有两手,有一个正的方面,有一个奇的方面。

我们在完成一些任务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这种方式。

孙子把正和奇造势,提出来一个谈正合、奇胜形势的时候,讲力量易损率,这个力量放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环境下,在不同的氛围当中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管理学上就提出一个急流之技。

在管理上创造态势,创造环境,创造氛围,在这种一定氛围下,就是有一两个意见不同者也被大潮裹着前进。

领导要善于造势,要干好每一件工作。

现在特别是媒体非常发达,造势特别厉害,很多事就是靠这个。

但是,媒体造势过程当中,也考虑到把这个人这个劲头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急流之时,人在一定环境下,不由自主跟着大势去跑。

现在回过头看文化大革命早请示晚汇报,当时是非常自然,非常自觉,没有感到异常的感觉。

现在看起来不一样的,只要是环境变了,事情变了。

第六篇虚实篇,关键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我们打仗现在讲非围城作战,不要按照对手的规则去行使,一定要对手按照我的规则来行驶。

制订规则者总比那些执行规则、使用规则者更主动。

就是变成规则主导者规则创造者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里面就是一个主体意识。

有一句话敌变我变,我要引导着对方变,引导对手变,引导他向我来变,而不是我老跟着他变。

第七篇军争篇,最重要是明白虚实之后就要争夺之要,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我们平时搞管理、搞建设、搞谋划要建立两个原则,最大预期原则和最小阻力原则。

在执行过程当中预期目标很大,阻力最小。

最小阻力原则就是以迂为直,不要总想着走直路,有时候要走曲线。

做事情不要总认为直来直去,最小的阻力就是曲线。

英国有一个伟大军事历史学家叫利德尔哈特,他从孙子兵法理论当中提出来间接路线战略。

他研究上历史上战争取胜的经验,包括我们做事情的实验,一些成功的案例大致都是以曲线型取得的。

第九篇九变篇。

这一篇虽然知道争的重要性,还应该知道不可争,或者改变一种策略去争。

在这个应变过程当中最主要一个思想就是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

这是孙子的原话,首先说明了这个方面我们赢得的利益对我们集团的发展,这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信心。

同时必须要杂于利害,这个事办不好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需要预防哪些东西,杂于害而患可解就是想到有利的方面,也想到不利的方面,可能在执行过程当中才能预防不利的东西出现。

第九篇是行军篇,行军篇主要讲处军、相敌,主要讲战略环境,在环境当中相敌就是判断敌情,要在执行过程当中不断了解新问题,判断新情况提出新举措。

孙子讲32相敌,都是从他当时战争经验出发,要战场上怎么去判断敌情。

判断相敌,就是判断敌情,是从战术角度来讲的,判断预测情况,发现新情况预测新问题。

处军、相敌重在求得人时空的统一。

人时空的统一,最主要的是知己知彼,知天知。

第十一篇就地篇,从人时空的统一出发,我们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我们要善于判断利用战场,同时我们还可以创造战场。

善于创造环境,而不是简单就是适应环境。

第十二篇是火攻篇,大势已成,整个谋划已经好了,创造环境也好,人时空统一也好,必须善于运用最大战略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的胜利,赢得最大的成功。

在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火攻就是原子弹,现在核武器是最厉害。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最成功做法火烧。

诸葛亮出山有三把火,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火烧藤甲兵,都是用火攻。

火攻的力量是最大的,正是因为资源投入最大,负效应危害可能也大,因此在这种大投入、大利用资源的时候,更要慎重考虑我做不做这件事,因为大的投入和大的风险是联系的。

要考虑这个问题,最重要两句话就是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不要考虑情绪决策。

第十三篇是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就是把情报工作放在战略地位。

领导者离开了情报离开了信息就会失去领导权,指挥员在战场如果信息流被截断了,他肯定要失去指挥权。

这里主要是讲信息流、情报。

一个好的领导肯定是耳聪目明的领导者。

过去君王治军,将军治军君王治国,除了主要情报系统,还有不少其他情报系统。

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除了正式往上报的材料之外,最起码会上网找情报。

能够听到真正民意,可能就是从网上,还有有其他秘密渠道。

这个问题还讲孙子兵法结束战争乃至一切竞争对抗活动最四大规律以及目标运用四大法则,应该最重要的。

前面从孙子兵法背景,逻辑关系把握它的内容,那么孙子兵法又揭示了战争乃至一切战争活动的四大规律,我们抓住四大规律运用谋略,绝对是找到窍门了。

这四大规律就是竞争对抗的利益驱动力与谋略运用的趋利避害法则,这就是孙子兵法。

其实孙子兵法是中国兵权权谋一个代表作,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古代兵书到毛泽东军事思想,古代兵法大致揭示了战争竞争活动的四大规律和谋略运用的四条基本法则。

第二个是竞争对抗的诡道力与谋略运用不舒畅法则。

这是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军事变革理论,他把原来宋襄公正道打法认为作战没有正道都是诡道。

竞争对抗活动第三个规律多疑虑,跟我们下围棋下象棋非常相似的。

但是从这里面提出主动控制的法则。

竞争对抗活动优胜力,优胜劣汰目标运用优化的法则。

第一讲竞争对抗活动的利益驱动力和目标运用力厉害法则,利益驱动整个人类竞争活动都是为利益所驱动的,特别是讲美军,美军打仗绝对有利才干。

美国国防部公开讲我们国防部是美国最大的公司,最老的公司,一个最有成效的公司。

因为国防部的部长大致都是从大公司老板来当的,最有名的就是60年代改革国防部麦克纳马拉,麦克纳马拉原来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他带着通用汽车经营之道,成功之道,来到国防部,在国防部主持搞一个规划计划预算系统。

美国国防部的管理从过去互相争夺利益,夺权争钱,现在梳理得比较有条理。

还有一个最有名的拉姆斯菲尔德,他在70年代的时候就是国防部部长,退休后又到大公司当大总裁。

到90年代的时候,小布什又把他弄出来当国防部长,他也是按照企业经营这一套进行的,打仗和经营是相通的,有很多的相通的地方。

而且拉姆斯菲尔德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根据新旧技术变革的形势和发展,把原来那个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又进行修改,变成了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

他之所以把国防作为公司运作,就是为了利益。

那么在利益驱动下,在进行趋利避害的时候,我们在决策观上,在谋略观上必须把握这样几条原则。

就是在杂于利害形势判断观,防患于未然致胜观。

比方说蒙古草原养牧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羊太多,把草原吃光上供不上了,会破坏草原,就变成了坏事情了。

已有未知的路径选择观,有时候一些方法不是按照直来直去这样讲。

制圆行方的战略策略观,我们现在从一个国家安全决策来讲,只有策略没有战略,还是把策略当战略,这是很容易在国际上失误的。

现在奥巴马上台之后,学术界、理论界都认为中美文化发生质的变化,奥巴马肯定是在改善中国关系当中迈出一大步,但是不要看得太乐观了。

奥巴马是美国的总统,不是中国的总统。

他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绝不会中国利益服务的。

中美关系之间是利益争夺的关系,中国要崛起要发展肯定是和美国利益要冲突的,不管哪个总统都可能进行这次调整,但是这种微调都是策略性调整。

他的策略调整就像摆钟一样,但是它的摆正垂直线是离不开,垂直线就是他的战略,往两边摆是根据形势变化来摆动的。

对美国认识战略和策略了,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观。

孙子兵法解释竞争对抗活动,诡道力与谋略运用不舒畅法则。

诡道不完全讲欺骗进欺诈。

诡道最正确的解释,诡道者不受常也,非常规、非常法,非落逻辑,非经验,这就是创新的东西。

所以谋略运用,最主要提倡不受常,就是多变应变,形势应变,我们在急速发展变革的环境中,变化是最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