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主备人:江苏省泗阳中学吴士东一、学习目标通过本专题学习,要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相关论述,从而明确强调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行自主创新的措施,并能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二、高考预测1、命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内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则靠的是扩大开放来引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这种“依赖引进”战略,在经济起步阶段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但是,在经过20 多年的较快发展之后,我们不能再走“技术引进依赖”之路。

首先,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使我国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生产国”地位。

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已严重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赖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第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进的技术永远不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更不是标志一国科技实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科技弱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

第四,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并逐步达到这一目标。

这些因素决定自主创新必然成为2006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备考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知识,把握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观点和措施。

高考很有可能通过对数据或具体事例的分析,来考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经济政治意义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

在备考中,要重视结合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知识,从“为什么”、“怎么样”角度进行准备。

特别强调一点,要注意区分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创新能力三者的差异。

2、命题形式该热点与“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等热点紧密相连,可与其进行综合考查。

命题形式:各种试题形式均可能用来考察此类专题内容,尤其要注意以图表形式将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和先进国家相比,考查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三、背景材料1、重要会议精神(1)2005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

会议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3)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4)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2006年3月5日至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2、重大创新成就(1)神六飞天彪炳史册,自主创新彰显成就。

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是我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篇章。

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骄人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果,标志着我们在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提升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从1992年立项到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锻炼和培养出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正是凭着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中国在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两年之后,又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2)龙芯腾空,扬我国威。

2005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正式对外发布其自主研发的龙芯系列CPU的最新研究成果——“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处理器”。

目前,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新科技产业链正初步形成。

三、热点解读1、名词阐释(1)自主创新的含义:是属于自己的;是创造出来的;是新的东西。

自主创新贵在自主,重在创新。

(2)创新型国家的特征:科技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1)必要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科技缺乏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重要性(意义):四个支撑(胡锦涛讲话)①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②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④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或: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④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1)国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等(2)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3)个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这就需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四、考点链接(一)、经济常识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

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也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建立创新型国家,把加强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为何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思路: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⑶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⑷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⑸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⑹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4、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自主创新要形成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善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同时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

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经济学依据何在?思路:(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所以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2)我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市场经济。

所以在技术研发上也应该用市场来配置技术研发的资源。

价值规律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