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案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品质、作用及其表现;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高扬民族精神【教学难点】构筑中国价值【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电影《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教师点拨:《万里长城永不倒》唱出了国人的爱国情怀,讴歌了勇赴国难、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社会如何进步,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都要继承和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

二、探究新知(一)高扬民族精神活动1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问题:(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故事加以说明。

(2)“中国的脊梁”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有哪些作用?要求:师生一起朗读材料,略作停顿引发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中国的脊梁”既包括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包括现实中的代表性人物,还包括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无一不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中华儿女始终昂扬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多媒体呈现】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动2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问题:(1)你知道上面图片中的故事吗?请与大家分享。

(2)这些故事中包含了哪些民族精神?(3)请你分享你所知道的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

要求: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都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积淀和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多媒体呈现】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活动3 欣赏诗歌【多媒体呈现】播放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朗诵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问题:诗歌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听诗朗诵,思考问题。

教师小结:“我用残损的手掌”说明作者虽是一个诗人,手无寸铁,但肯定很注重名节,被捕入狱后也肯定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胸怀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纸上。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说明已经沦丧。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说明那片地方,我们的人民在生死搏斗。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该是”但已不是,家乡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但对“我”来说却是凉意穿心,是彻骨的冰冷,是泥沙无奈的滑落,是江南荔枝花的憔悴。

“江南的水田”曾是充满生机的家园,而今却“只有蓬蒿”,一幅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国土惨遭践踏的历史画卷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这首诗既是中华儿女对祖国那份不可替代的深厚感情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精神的凝结。

【多媒体呈现】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活动4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

喜讯传来,举国欢腾。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全世界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问题: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结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请与大家分享。

要求:邀请两位同学依次朗读两则材料,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多媒体呈现】 4.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活动5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播放习近平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视频。

对于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四个最新论断: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1)习近平同志对民族精神的四个最新论断是什么?(2)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遭遇过各种艰难险阻、历经过无数考验,仍能百折不挠、知难而进,就在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多媒体呈现】 5.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活动6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20XX年3月5日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做新时代好少年。

共分三大部分:雷锋精神代代传、核心价值观记心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材料二20XX年1月,“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红色1+1共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走进校园活动在密云区第五小学举办,密云博物馆共展出《您应该知道的密云》《二十四节气》《密云英雄人物》《家·榜样家教家风展》等展板60余块,密云区第五小学近1000名师生参加活动。

活动中发放了《您应该知道的密云》《家·榜样家教家风》宣传手册2000余份,并向学生们赠送了学习用具。

问题:(1)举办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与大家分享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好做法。

要求:学生默读材料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点拨:民族精神代代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灿烂的人生。

【多媒体呈现】 6.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