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者:徐莹,葛宁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10期徐莹葛宁九十年前,毛泽东为批评红军党内出现的悲观失望、消极懈怠的思想情绪,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成就了中国革命历史、毛泽东思想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一篇重要的经典文献。

今天我们换个视角,从毛泽东写作该文的目的、行文方式和主要内容来看,该文无疑也是一篇成功的、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资源在党的发展历史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并对彻底改变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底色和基调就是毛泽东在艰苦、艰难和艰辛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积极、乐观、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我们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检索一些理想信念的相关词汇使用频率。

经过检索我们发现,全文中“革命”一词出现频次高达53次,“革命高潮”出现达16次;“中国”出现35次,“帝国主义”出现13次,“反动”出现10次;“发展”出现23次,“到来”出现11次,“必”字(包括必然、必须、必定等)出现11次,等等。

当我们把这些高频关键词汇联系在一起后,大体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革命形势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战胜中外反动敌人、推动中国革命高潮到来一定会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例如,毛泽东在文中第六自然段断言,“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再如,毛泽东在文末以诗人般的豪迈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荡气回肠的宏伟气魄,热情欢迎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等等。

这些乐观积极、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深深地感触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内心深处激情跳动的脉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蕴含的革命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人、引导人,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对高校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理想信念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理想引导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并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而且更要把理想信念付诸于行动,“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二、源于实际的认识路线——思想认识资源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客观规律的根本指导理论。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中国近代社会实际国情为认识依据,以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实践为认识起点,探寻中国革命前进道路,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因为他能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认识中国近代国情和革命形势、科学分析近代整个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判断。

毛泽东严谨务实的思想认识态度体现在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使用上。

如,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字(包括实际、实情、实质、确实等)共出现15次;对现实状况描述的词如“情况”“形势”共13次;对形势做出判断的词语出现21次之多,如“估量”出现10次,“客观”4次,“正确”4次,“对的”3次;而描述革命发展情况的一些词语如“力量”出现18次,“条件”出现10次,等等。

如果我们把上述出现的高频词汇联系起来,大体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有关革命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和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是基于对中国国情、革命形势、革命条件作了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如,毛泽东在文中批评红军党内一些悲观论调时指出,“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能得出中国革命需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扩大农村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进行武装斗争的结论了;再如,毛泽东批评红军内部乃至中央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就是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联系中外矛盾变化,实事求是分析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和革命力量对比,用事实反对党内的错误认识的;又如,毛泽东分析红军的行动策略问题,倡导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也是基于中国革命在农村山区具体实际情况基础之上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任何脱离社会发展和人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违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也都是不可取的。

当前,党和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任务来展开。

这一方面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了解研究国家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努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受教育者的个体与群体的思想状况、政治意识、知识结构、心理诉求等,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必然要和一些错误的思想、思潮和价值观作斗争。

如何批判、批驳错误的思想认识,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那就是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让事实说服教育人。

为此,我们要多看多听多做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情况,要科学分析各种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要用客观事实去反击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实之词和错误思想言论,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局。

三、勇闯新路的探索精神——创新发展资源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既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又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探索寻求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勇于创新、开拓新路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民主革命经历了大革命的高潮与失败,经历了党内右倾和“左”倾思想的干扰。

在中国革命艰难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明确阐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

据统计,该文献强调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领导,其中“党”出现23次,“领导”出现8次;作者关注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其中“农”(包括农村、农民)出现17次,而“城”只有6次;对于中国革命的武装力量,其中“红军”出现22次,“斗争”11次,“武装”6次;关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其中“政权”出现15次,“红色”5次;关于中国革命斗争的策略形式,其中“游击”出现12次,“行动”5次,“集中”6次,“分散”2次;等等。

当把这些高频词组合起来,我们大体上可以归纳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思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和红色政权,采取积极的游击战术发展革命力量,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例如,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形式,“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至于中国革命道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再如,毛泽东在讨论城市斗争和农村斗争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这实际上已经内含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城市道路和农村道路的选择问题。

毛泽东探索革命新路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也为我们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资源。

探索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回答时代提出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功能,如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这是摆在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问题。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探索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别是元理论的研究,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研究,从深层次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向何处去等最基本的问题;只有这些最基本问题搞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挑战等基本问题。

我们要勇于创新、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学会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答案,要向其他社会学科借答案,要向现代科学技术找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