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讲解:古诗词整体阅读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古诗词是许多学生的启蒙老师,古诗词诵读鉴赏也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把握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鉴赏在中考中单独成题,分值一般在6-10分之间,主要考查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
(一)古代诗歌常识1.古代诗歌的分类(按体裁分)(二)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特点与涵义,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一般意象意象,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而这个物象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
因此,在诗词中根据情感的表达需求诗人会选取不同的物象。
表壮阔的:大江、长城、边关、飞流、瀑布、悬崖、高山、赤壁、塞外、大漠等。
表柔婉的:小桥、流水、香径、飞花、明月、闲云、细雨、杨柳、飞絮、桃花等。
表幽怨的:夜雨、闺房、蜡烛、玉楼、轻烟、孤灯、西楼、芭蕉、黄昏、珠帘等。
表忧愁的:秋雨、落木、寒鸦、斜阳、孤村、残荷、落花、丁香、悲风、飞燕等。
2.特殊意象诗歌的形象有时与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例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桃花——美人;鸟——自由;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此外,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例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王国维评价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历来被认为是炼字的典范,“绿”既有色彩又有动态,写出春风吹来,江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两字是诗眼,写出了荒凉寂寞、物是人非的哀伤怅惘之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句用了拟人手法,一个“怨”字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3.注意“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①词类活用例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杜甫《望岳》“一览众山小”,小,以为……小;《春望》“恨别鸟惊心”,惊心,使……惊心。
②互文见义例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句译为“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译为“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③倒装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意应为:洗衣姑娘归来,竹林里响起喧闹的欢笑声;渔船顺流而下,溪中莲花摇荡。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在这里杜甫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米是鹦鹉啄余的稻;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
④省略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没有用过多的笔墨,仅用几个名词连缀就写出了“早行”的画面,旅人早行的清冷和寂寞虽无明写,但是,我们都可以想象到。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寓理于事(景)等。
①借景抒情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通过写美景,写出诗人对这种恬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②托物言志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借写梅花,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③情景交融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④感物伤怀如“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由孤雁失群想到自己的身世,表达了乱离漂泊之人的痛苦心情。
⑤动静结合诗歌中常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⑥寓理于事(景)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或者景物来说理。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一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⑦衬托反衬——“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一个动词“敲”,反衬托出月夜之宁静。
正衬——以美衬美。
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用众多宫女的美貌来衬托杨贵妃的绝色之美。
⑧对比如“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一诗中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盛衰无常之感慨。
2.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找出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如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句中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
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叙事诗偏重叙述和议论,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景诗描写和抒情较多,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是在整篇诗歌中,这四种方法都会结合使用。
在考试中,单独考查表达方式的情况不多。
(五)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评价要尊重原诗,实事求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曲目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二、方法点拨1.熟悉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如: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熟悉重要作家的风格可以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类去分析,也可以比较同类作家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要探究诗歌的创作背景要理解诗歌作品,一定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者创作此诗时的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透彻理解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学生阅读课外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但事实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考点:古诗词意象、表达技巧、内容、思想情感。
重难点: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
易错点:重点词语理解错误、思想情感把握不准。
题模一:课内例1.1.1 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答案】C【解析】“浮云”一词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所以C不对。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例1.1.2 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写了暮春黄昏时分的亭台、夕阳、燕子、小路。
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诗人发出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和伤感。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