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公共关系实例探析
关键词:商汤骆宾王王安石道德气势
正文:弗雷泽西泰尔的《公共关系事务》对公共关系做了这样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立足于双方都满意的双向沟通,通过可靠的文字和适当的表现来影响公众的看法”,按此,虽然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但是我国古代类似的活动是非常活跃的。
笔者在本文准备就挑取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公关的特色。
(一)商汤的公关分析
夏桀时商部落强大,具备了改朝易代的能力。
商汤决定伐夏,但是商部落和联军内部还有很多疑虑,联盟并不稳固,商汤通过一篇誓师演讲打消疑虑,提高士气。
这个堪称中国古代可知的最早的公关案例,完整的记载在《尚书汤誓》中。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商汤伐夏毕竟是以臣伐君,当时在道德上很难站住脚。
也是反对声四起的原因。
然而商汤在演讲一开始就直截了当提出最过硬的理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用天命给自己披上合法性的外衣,为以下抗上辩护,显得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在气势上占胜。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接着商汤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消除听众的顾虑,进一步说服和打动听众。
面对人们对他荒废政事的指责,商汤以遵从上帝的旨意,必须惩罚夏桀为由反驳。
今天看来可能好笑,但须知商部落是一个尚巫术占卜,崇拜神灵的部落。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
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商汤简短有力地陈述夏桀的罪恶。
从沉重的负担到无尽的苦役,把丧尽民心的夏桀揭发得淋漓尽致。
他显然有所针对。
夏桀曾自比为太阳,商汤就引用民谣(也可能是他自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该句极有穿透力,“夏德若兹,今朕必往”表明自己决心已定,义无返顾,可以想象能充分感染听众,煽动情绪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最后严辞威胁加上利诱,震慑联军内部的反对声音。
通过这场演讲,商汤成功驳斥压制住反对声音,阐明伐夏的合法性,巩固了自己的政治权威,从而广泛赢得公众支持,终于夺得天下。
(二)《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公关宣传唐光宅元年武则天废除中宗,临朝称制。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其撰写檄文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檄文分三段,是并列结构,没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第一段讲被征讨
者武则天身世寒微、罪孽深重,“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可谓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
首先指责武则天出身寒微,为人不齿。
接着大骂其在后宫的秽乱,乱伦,没有人性。
最后指出她大逆不道,害皇后,废储君。
种种罪行都不能容忍。
骆宾王在文
章里并没有条条兼备,仔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