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弱势群体(保洁人员)调查报告
城市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早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就已明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需要达到一个和谐社会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那些不和谐因素,如今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弱势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如果我国要继续发展经济,那弱势群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指出过:“我们的经
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
们在社会中是大多数。
”弱势群体中大多数人没有稳定的收入,
生活相对贫苦,很少能够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这样一个
群体,如果没有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与扶助,单靠他们自身努力,
受条件限制,很难从生活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这种状况如果长期
得不到改善,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我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提高,
让我们以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万分自豪。
然而在当下,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措施,但由于财力有限、弱势群体庞大等原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从长期来看那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之所以称他们为弱势群体,不是因为他们的自身原因而贫困的,更多的是因为缺乏就业机会,如今,大学生的普及更使得那些低文化群众难以立足于当今社会。
因此我小组就学校中的弱势群体一一保洁员进行了采
访调查。
调查内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调查范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保洁人员
调查方式:同学当面询问
1.结果分析
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范围十分局限,也十分仓促。
本调查小组将调查对象对准了校园保洁员,他们是当代社会大城市中极具代表性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能反映当代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同时也映射出了当代不断进步的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亟需改进的问题。
针对调查,我们设计了以下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如下:
1.你们为什么选择离家到杭州来工作,又为什么会选
择大学而不是到别的地方?
2.你们是
否满意现在的工资,理想工资是多少?
3.每天干活累吗?有什么不满意的情况?生活和工作待遇怎么样(住房,伙食……)?
4.有无在工作中遇到让你气愤或是伤心的事情?
5.你觉得在杭州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想家吗?
6 .你在做这个工作前是做什么的?
7.家庭情况如何(家庭人口、年收入情况、学历……)?
&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健康、赚钱、孩子 .... )?
根据群众走访的回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本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1.)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
文盲(无文化):25人
小学文化:18人
初中文化:2人
从数据和图表中,我们不难得出,大多数校园保洁员都是文盲,最高的文化水平也不过是初中文化,且数量极少,而剩下的都是小学水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大多没文化或者低文化,没有资本和能力去从事其他高技能的行业,她们只能成为城市中的低收入低待遇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
同时,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泛滥和教育资源困乏的农村
地区,这些女性的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和实现,而家庭收入的窘迫也不允许她们去受教育,而是间接地将她们早早的推向了打工大军浩浩荡荡的行列,从而间接地造成现在的情况。
这无疑是个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大多只有在下一代是男子的情况下才有反转的可能性。
2.)调查对象的理想工资
1100元(即实际工资水平):7人
1200元:0人
1300 元:28 人
1400元及以上:10人
从表中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校园保洁员的理想工资停留在1300元,这与实际工资1100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实际上,她们的最低工资是960元,而所谓的1100
元也只是最近刚提升的还未确定的工资水平。
她们都是因为老家经济不发达而贫穷才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大城市来打工,目的很简单就是赚钱!然而,在杭州这个高消费的地区,单单是每月的房租就要400~500元,再除去必须的生活费和伙食费,实在是所甚无几。
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她们仍然固执的留在了这里,而非回家,这从一个侧面深刻的反映出了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严重程度。
每月的三四百元钱对我们来说不
算什么,对她们确实一月所有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