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教案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教案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背景分析]: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教学理念]:本案例为人教版第十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用简单的审美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力,而他们也开始把这种“美术的目光”投向周围现代的生活,甚至于古代人的生活,特别是对后者的神秘与博大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跃跃欲试地想用美术的方式去表现,去探索。

我针对这一特点,以学生日常所见的器皿作为切入点,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下,用艺术欣赏的方式,去揭开古代青铜艺术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在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艺术的熏陶下,自由抒发对古代青铜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强烈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将重温古代历史,欣赏古代艺术,探究古代艺术的美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合在一起,既突出美术的学科特色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表达自己艺术思想的能力。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题: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初步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师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上网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频,视频,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加强常规教育,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环境情况及资料。

二、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音乐(编钟乐曲),曾侯乙编钟(图片展示)
曾侯乙编钟: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

编钟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并且上面装饰了动物和人物的纹样,既实用又美观。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发展阶段:
4000——4500年前形成期
夏商——战国早期鼎盛期
战国中后期转变期
制作材料:木、青铜(揭示主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欣赏、评述)
2.师问: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3、让学生自由讨论,谈谈自己的见解。

“什么是青铜”、“你认为我国古代青铜器皿是怎样制造的?”、“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
三、发展阶段:
(带着问题进入视频)(播放视频《收藏中国——青铜器01》)抽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1)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与锡和铅的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

因为合金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2)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
(教师分别对什么是块范法和失蜡法进行介绍)什么是青铜?青铜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首先:.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然后:将.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再后:.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3)我们可以从哪写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青铜工艺品?我们主要从器形、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古代青铜工艺。

从器形来观赏
板书:欣赏青铜器的方法→从纹饰来观赏
从铭文来鉴赏
纹饰种类: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

师总结,学生汇报,师表扬并小结。

通过一个视频再从总体上了解了解青铜器。

四、展示讲解,引导欣赏:播放视频(《收藏中国——青铜器纹样02》片段);五、们从刚才的视频里对青铜器的发展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去书中欣赏一下青铜器。

(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

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3、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播放视频(《收藏中国——青铜器铭文03》片段)。

(二)学生自主欣赏: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
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件青铜器集体讨论鉴赏、以书面的形式撰写鉴赏报告,然后小组内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本小组所鉴赏的青铜器。

四、拓展、应用
夏:乳钉纹爵(酒器)
商朝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鼎:祭祀或者炊具)
西汉时期:长信宫灯(宫廷用灯)
东汉时期:铜奔马(装饰)
商周时期:青铜立人像
五、师作课堂总结:介绍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
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六、联系实际、总结:其实像这个的国宝非常多,在我国皇家林园“圆明园”就有许多这样的国宝,只是由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殖民者的掠夺,许多国宝已经流失海外。

播放视频(《十二生肖》片段)关于十二生肖铜首的现状介绍。

七、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1.乳钉纹爵
2.四羊方尊
3.司母戊鼎
4.莲鹤方壶
从器形来观赏
欣赏青铜器的方法→从纹饰来观赏
从铭文来鉴赏
教学反思: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电脑、博物馆等)
对古代的青铜艺术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本课所要作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青铜工艺。

这一课的知识点属于科学领域,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科学探索一类的东西,所以,我把本课内容做成课件,象电视鉴宝节目一样,对每样鉴赏品进行层层知识挖掘,希冀以此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