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略谈新闻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现象与翻译
略谈新闻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现象与翻译
2 . 舍 “形 ”取 “意 ”
确是个大手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种调侃和讽刺的口吻, 使读者的
英汉两种语言毕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大量的文化上的差异所
胃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强烈地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
造成的思维模式上的不同, 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法, 往往在语
( 3) Re tire me nt Rule s Gone , the Ivory Towe r Goe s Gra y
年的席卷亚洲许多国家的金融风暴使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 原告是如何成了被告呢? 两个在意义上一正一反的词, 使人立即兴奋
打击, 其影响也波及到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 百倍, 探个究竟。
化的年代, 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该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段, 将亚洲金
( 5) S occe r Kicks Off With Viole nce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摘 要】结合高职院校特点, 以新教师角色转换为切入点, 探讨原因, 明确对策, 以更好地实现新教师角色的转变, 尽快适应教师职业。 【关键词】新教师; 角色转变; 高职院校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高校师资需求的增加, 高职院 校也在不断的发展, 大批年轻教师加入了高职教师队伍。新形势下, 如 何使新教师由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 如何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是目前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工作的主题, 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 关系着高职 院校的发展。
( 1) A Vow To Zip His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这是一则摘自《读者文摘》中的标题。在标题中, 编辑为了追求新
若按照原文直接翻译, 则是: 发誓用拉链拉上他的嘴巴。不但会使
颖, 给人联想以及 一 种 亲 切 感 , 往 往 还 会 套 用 谚 语 , 成 语 , 典 故 或 名 著 人无法理解, 读来也很僵硬, 更无法体现出原来句子的神韵。但若采用
科技信息
○高校讲台○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32 期
略谈新闻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现象与翻译
陈文华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 上海 201261)
【摘 要】在英语新闻中, “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 编辑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增加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生动性和 渲染力。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融危机比作流感, 形象地反映了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影响。这一标
原文中的“kickoff”指足球比赛中“开赛”或 “中 场 开 球 ”, 但 与 后 面
题比喻新颖别致, 机智俏皮, 其中的幽默风趣跃然纸上。
的 “violence”( 暴 行 ) 一 词 并 用 , 立 即 在 读 者 头 脑 中 映 出 一 副 拳 打 脚 踢
在翻译时应尽可能 地 体 现 原 文 修 辞 特 点 , 如 双 关 、比 喻 、押 韵 等 , 使 译 思索, 便不难发现这种译法不对, 因为在汉语中不 说 “无 底 坑 ”, 而 是
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 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 说“无底洞”, 意思是永远填补满的洞, 但若将首席的话翻 成: “中 国 市
名书。在此标题中, 编 辑 就 套 用 了 谚 语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意译的手法, 翻出其句子的寓意, 并且运用惯用的夸张的手法, 耳熟能
Jack a dull boy.”意为: “只为工作而不玩耍, 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详的成语, “守口如瓶”, 来表示坚守秘密, 清楚明白, 言简意赅。
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上大做文章, 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幽默, 夸张, 词熟语, 比较容易唤起读者的亲切感。这个标题翻译则成功地套用了
讽刺, 双关, 比喻, 借喻, 头韵, 对照等, 以增加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生动 家喻户晓的名句, “成功是失败之母”, 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性和渲染力, 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例如:
因其文化的溯源, 欧洲的文化从很大的程度上讲也是葡萄酒的文
一气呵成的感觉。
化, 所以西方人一眼就能体会出其用意, 但对于中国( 下转第 271 页)
227
科技信息
○职业教育○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32 期
浅谈高职院校新教师角色的转变
王 静 尹德玉 张 伟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山东 日照 276826)
言的转换中很难和汉语相对应, 尽管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 应以
该标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 其原因正是因为编 直译为主, 但其前提是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
辑 运 用 头 韵 的 修 辞 手 法 , 如 Retirement 和 Rules 以 及 Gone,Goes 和 难。若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则不妨意译。即舍弃原来的英语标
可供选读的报刊杂志令人眼花缭乱, 因此, 为能抓住读者百忙之中匆 句至今广为流传。此外, 不少外国作家诗人的名言名句经翻译后也倍
匆地一瞥, 或 为 了 尽 量 吸 引 读 者 , 编 辑 往 往 不 遗 余 力 地 在 新 闻 标 题 的 受人们喜爱。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 酌情借用、套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诗
和 fret( 烦恼) , 构成了英语中 常 用 的 头 韵 ( all iteration) 修 辞 手 法 , 读 来 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仿拟( parody) 修辞手法, 因为 Rules 与 Rues 读 音 几
很有节奏感。汉语没有这种修辞方式, 但译文通过押韵加叠词的手段, 乎一样, 意义却相去万里, 所以, 不难想象富有幽默感的英国人看了标
( 4) Accus e rs Accus e d 原告成了被告
( 1) Ca tching the As ia n Flu 华尔街患上“亚洲流感”
这则标题显然是一种幽默的体现, 译者充分地保留了原文的风
这 是 一 篇 关 于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使 华 尔 街 的 股 票 大 跌 的 报 道 。1998 味, 给人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感觉, 使读者顿时产生一种浓烈的好奇感,
【关键词】新闻英语标题; 修辞与翻译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 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
( 3) Libe rty is the True Mothe r of Inve ntion 自由是发明之母
闻中, “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而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 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熟
500 人。不过运动员显得颇有风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他们表示对此 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不列颠统治海洋), 将 “rules”( 统 治 ) 改 为
并不介意。原文两行标题结尾处用了由两个 f 起首的单词 fans( 球迷) “rues”( 悲悼) , 意在讽刺日益衰落的英国航运业。从英语角度来看, 这
Gray, 给人以一种诗的韵味, 一种美感, 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标题的可 题的形, 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标题。但与此同时, 应尽量地多用比
读性, 激发起读者的一种强烈的通读全文的欲望。
喻, 压韵, 对仗等修辞手段, 尽可能地体现原文的风采。例如:
( 4) All Work, Low P a y Ma ke Nurs e s Go Awa y
精彩的新闻标题总是能以其醒目的形式, 准确的信息, 生动的表
( 2) The Chine s e Ma rke t, A Bottomle s s P it
达和精练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兴趣, 启发读者去思考。既有效地传递一
这是曾经来上海访问的耐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所讲的一句话, 此
些微妙的隐含信息, 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 句中的 the bottomless pit, 第一反应可以把其译为 “无 底 坑 ”, 但 稍 加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众所周知,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 育教学活动的角色,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要言传身教用人格魅 力和道德力量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具备一定专 业技能, 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材的目标。
一 、新 教 师 现 状 ( 一) 缺乏社会阅历和成熟思想 随着人材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是本科( 或 以上) 学历, 大部分新教师参加工作之前从未真正脱离校园, 生活环境 比较单纯, 缺乏社会阅历和成熟思想; 而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来自社 会, 社会阅历丰富, 心理比较成熟, 这对新教师产生一定压力, 导致学 生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 ( 二) 对教师职业缺乏认知 高职院校引进的新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生, 没有 接受过正规师范专业训练, 对教师这一职业了解不够, 心理准备不充 分、工作目 标 不 明 确 , 对 自 己 将 要 从 事 的 教 育 工 作 的 内 涵 和 要 求 等 知 之甚少, 存在语言不规范、不注意仪表等问题。而高职院校有一定特殊 性, 与专业技术挂钩, 因此, 高职院校的新教师更需要加强认识, 加快 磨合, 尽早实现自身转变。 ( 三) 面临适应环境的困惑 与缺乏职业认知相适应, 新教师步入工作岗位后, 面临新的工作 和生活环境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新教师能 否顺利实现转变的关键, 另外, 高职院校的新教师还面临着专业技术 与就业接轨的迫切问题。新形势下, 新教师容易产生困惑, 面对落差产 生挫败心理, 影响工作积极性。 同时, 现代教育群体协调性很强, 而部分新教师认识不到除了教 学之外, 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以及互相合作非常重要。 二 、角 色 转 变 原 因 ( 一) 适应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材的需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后, 新 教师除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与教学水平, 还应注意与时俱进, 立 足现实, 注重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 以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 ( 二) 个人发展的需要 要想尽早成为合格的教师, 顺利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 新教师必 须尽快完成磨合, 实现角色转变, 这既是高职院校的利益所在, 也是新 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者, 更 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研究者、设计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教师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