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的定义“创客”(Innovator)是指拥有创新想法,并通过硬件创造、软件开发、设计等手段,努力把创新想法变为现实的人群。
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的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共享资源和知识,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赢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
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
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简单的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
创客(Maker)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典型体现。
Fab Lab及其触发的以创客为代表的创新2.0模式,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用户创新环境。
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
在中文里,“创”的含义是:开始做,创造,首创,开创,创立。
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有一种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在里面;“客”则有客观、客人、做客的意思。
客观,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
客人、做客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开放与包容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乐于分享。
没有分享,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分享和传播知识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将分享作为乐趣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但分享绝不意味着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鼓励抄袭和盗版,恰恰相反的是,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首创精神的坚实基础上,否则创新会变成建立在流沙上的建筑。
创客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玩”是一种状态:放松、惬意、自由。
“玩”是一种实践: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
“玩”是一种分享:与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义。
“玩”是一种境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一起玩时,世界将因“玩”而改变。
创客的标准定义其实是未经最终确认的,有着多元化的理解,目前所说的中国创客也是不仅包含了“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了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代表。
玩创工坊:培养创客的创客空间(图)18日,龙岗首个创客教育实践点—玩创工坊,在龙岗中心城天安数码城落成。
源于去年一家玩具公司举办的玩创汇活动,如今,玩创工坊的成立,将为龙岗在“培养创客”、“引导创客”、“服务创客”上,为所有创客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玩创工坊不仅仅为创客提供了包括CNC、3D打印机、铣床、钻床、车床、电磨等专业设备及工具,工房内还开设布艺工作坊、木工工作坊、机械工作坊、电子工作坊,为创客提供更多的创新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刘婷婷生活不便激发创意从去年开始,在龙岗中心城天安数码城的一楼地面,几个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显得特别显眼,这就是龙岗玩创工坊的所在地。
在这里,从去年开始,一个叫做“玩创汇”的活动,已经累计举办了十期。
“玩创汇”的发起人,是龙岗熙龙玩具公司的总经理郑罡,他是深圳市的一名优秀设计师,而为什么要做“创客”平台,源于几年前的一个故事。
郑罡的女儿曾在深圳中学就读,有一年她代表深圳中学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校际科创比赛,在比赛之后,郑罡作为家长代表到学校去分享心得。
在问及为什么一个女孩子会对机械、电子感兴趣的时候,郑罡说,小时候,他曾经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生活的不方便并且想办法解决它,他曾许诺孩子,只要有创新的想法,就努力帮忙孩子去实现它。
“有一次,郑罡的女儿发现吹气球比较费力,郑罡就设计了一个叫做乌祖拉的吹气球用具,这个玩具还被深圳大运会当作了纪念品之一。
”玩创工坊负责人潘瑞说。
后来,郑罡还在深圳中学担当了创新教育课的一名辅导员。
“要让孩子认识自己,让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生活肯定有不方便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现是因为向生活妥协了,我们要注意到生活的不方便,进而对创新进行引导。
”潘瑞说。
在2013年,他们在深圳中学的创新教育课中,收到了学生的上千份作业,后来他们选出了其中10份绘成了工业设计图,去参加国际上有名的设计比赛红点子比赛,最终有三个作品获得了入围奖。
“一个业余的中学生,去参加国际最顶尖的专业的工业设计大赛,并获得入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潘瑞说。
为了能激发更多的草根创新,2014年,郑罡所在的公司,连同龙岗团区委、深圳市玩具协会、龙岗天安数码城等平台,发起了“玩创汇”系列公益性活动,为“创客”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玩创汇”将创意变成现实“玩创汇”活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十期,主要通过嘉宾宣讲,和亲子体验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创意、激发创意,进而将创意变成现实。
“我们会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以及优秀企业家,通过创意激发、实战操作、作品指导、创意市场分析等各种方式,提高创意者的创意素质,挖掘更深的创意潜质,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实用型的创意产品。
同时通过暑期亲子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现场互动,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思维。
”潘瑞介绍。
“现在有很多父母,因为对孩子安全的过分强调,而让孩子失去了很多探索的机会,我们在玩创汇亲子活动中,就是希望能通过创意性的制作,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考,给孩子一个正确认识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创新。
”潘瑞说,玩创汇的亲子活动,吸引了200多个家庭的参与。
为了进一步传播创新教育的理念,挖掘草根创意,在玩创汇的基础上,熙龙创客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了龙岗区首个创客教育实践点—玩创工房,希望在创新教育的带动下,“培养创客”、“引导创客”、“服务创客”,同时为所有创客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在玩创工房,除了为创客提供包括CNC、3D打印机、铣床、钻床、车床、电磨等专业设备及工具,工房内还开设布艺工作坊、木工工作坊、机械工作坊、电子工作坊,为创客提供更多选择。
服务创客人群“与其他创客平台不同,我们更希望将玩创工坊变成培养创客的创客空间,相对于其他服务成年人的平台,我们除了服务于创客人群,也会在青少年的创新培育上下功夫。
”潘瑞说。
“我们希望能将有想法的人聚起来,我们提供设备,他们可以在这里将自己的的想法变成现实,加入这个创意很好,我们也可以帮忙申请专利。
”潘瑞说。
随着“开源硬件”的兴起,“创客运动”成为划时代意义的新浪潮,创新不再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自上而下地推进,而是由业余爱好者、创业者和专业人士等无数个人自下而上地开拓。
以往,由于专业知识、特制设备以及大规模生产成本因素,大众进入制造业受到很大制约,眼下,这种桎梏正在逐渐消失。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随着“众筹”“云筹”平台的兴起,“创客运动”新浪潮也愈演愈烈。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专业性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为“创客运动”提供客观条件,将创新意识广泛传播。
龙岗的玩创工坊,则希望通过此类公益性活动,能够让更多有创意想法的各类人群,包括但不局限于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提升大众的创新意识的同时,期待通过更专业的指导,以帮助更多的创意作品登上国际设计比赛的舞台。
在此平台下,龙岗将延续“玩创汇”的沙龙活动,每月举办一期,以其公益性期待更多的创客加入。
仓库车库白手起家“创客工坊”助力美国创业梦想迪士尼、苹果、哈雷戴维森……无论这些大型公司的事业如今有多大,它们都是从仓库或是车库中白手起家的。
然而,在这些幸运儿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创客们,因为没有条件买足够的生产工具和材料,只能与梦想失之交臂。
比如,1台激光切割机,售价就在2.5万美元左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更遑论那些更精密的设备与仪器了。
然而今天,在华盛顿的创客工坊(TechShop)内,就有4把激光刀可供会员随意使用,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制造工具或仪器,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
会员只需要支付125美元的月租费加上几百美元的材料费,就能把脑海中的构想变成现实,而不需要花上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美元去购买昂贵的设备。
制造成本的降低能够让更多的人实现创业梦想。
创客工坊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哈奇表示:“如果你能够把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从10万美元降到5000美元,那么任何一个市民都能够进行发明与创造。
”哈奇同时认为,美国正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以小规模、精细化制造为主要特征,目前已逐渐辐射到如华盛顿这样的传统白领城市。
大批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硬件的平民化让创客工坊在美国大受欢迎。
如今,创客工坊在全美已由原来的5家门店发展到了8家。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金属制造工坊、木制品工坊、油画坊、机电坊、纺织品工坊以及自行车修理工坊等。
“你可以尽情地使用这些空间,去制造任何你想制作的东西,”哈奇称,甚至有些制造业巨头的生产工具与仪器也都能找到。
阿灵顿门店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30台电脑终端,每一台电脑上都装有超过3万个极有价值的软件系统;木制品工坊中各种型号的锯子、车床、手工工具应有尽有;还有4台激光切割机、3台激光打印仪、1台高压水射切割机以及1台真空成型机。
与此同时,创客工坊还提供相应的课程,教会会员使用各种仪器。
如今,创客工坊吸引了超过6000名拥趸,大多是技术爱好者、有丰富业余生活的白领以及学生。
创客工坊不仅是这些城市居民消遣时光的好地方,更是创业者与初创企业的实验室,在这里涌现了一大批成功推向市场的产品,比如名为“Square”的信用卡读卡器、可折叠的玩具小艇、用竹子手工做成的iPad外套、被誉为全世界最快的摩托车——光电摩托车、帮助早产儿维持体温的平价睡袋等等。
正因为创客工坊是制造业精英的摇篮,所以才吸引了福特、通用电气以及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等的资金赞助。
制造业趋势:小规模精细化哈奇并不是唯一一个作出如此预判的人。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制造业将以初创公司与创新形态的方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布鲁克林学会的学者布鲁斯·卡茨和詹妮弗·布莱德利曾撰文写道:“制造与发明,原来在美国经济中完全分开来比较与研究,如今则越来越显示出交叉与融合的态势。
”在这发生的同时,美国的消费者们也在转变他们的消费理念。
现在,他们更愿意购买一些独一无二的、本土制造的商品。
哈奇说:“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是否环保节能、是否可持续使用、是否是当地制造。
人们也更倾向于买一些充满了故事与文化气息的东西。
”创客工坊也并不是唯一一家先行者。
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华盛顿特区的康涅狄格大街上开设了一家“技术打造中心”,名为通用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