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讲述了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以后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71 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反映;“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改善,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交、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等都表明在国际舞台上 , 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员。
本课中的小字部分内容、“每课一得”、“材料阅读”和六幅图片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补充作用,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阅读。
学情分析1.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2. 对于新中国的外交,八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 3 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学习中已经涉及。
在日常的《新闻联播》和《时事政治》的相关资料中也有所了解,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帮助。
3.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建交等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因此以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认知的载体,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这也符合《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教学目标1 .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
能说出“乒乓外交”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2 .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录像资料,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认识其重要意义。
开展自主性学习,了解“乒乓外交”及“小球”如何转动“大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初步培养学生的简述、归纳和比较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及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政府为什么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教学方法根据八年级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主要采用课堂上分组竞赛形式的活动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影音材料重现历史,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又使用了创设情景教学法;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学习,适当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授课类型:新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查阅关于新中国外交的资料,利用文字、视频、音乐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课前认真预习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编演历史情景短剧。
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英美等国提交的制裁叙利亚的决用学生熟悉的视频引发共议草案。
提问:中国投了什么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票?这项决议草案通过了吗?认真观看视频,思考老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的问题。
过渡: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投了反对票,决议草案没有通过。
新中国从诞生到现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呢?讲授新课:一、一、提出一项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介绍屏幕上出示周恩来会见尼赫鲁学生根据两幅周恩来外了新中国诞生时就提出的和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照片。
提交工作的照片,联想到和外交政策。
本部分不要求学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生掌握,只作为背景了解即现在两个方面?存异方针。
可。
它是对重点知识的补充说明。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查阅的关于联合国的资料。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内教师采用分组竞答的活动教学容,分组竞答教师的问法引导学生答题。
题。
二、迈上一个平台:重返联合国播放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视频,出示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①背景②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会议名称、参与国、结果等知识。
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用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视频中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场景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作好铺垫。
播放新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两观看视频播放,阅读课利用视频,直观呈现出新中则新闻,提问:新中国重返联合文,找出答案,男女分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国的历史意义?竞答。
重大贡献。
合作探究: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原因?教师给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东方红 1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和号”的三幅照片提示。
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
设身处地:屏幕上展示照片——学生观看视频后畅所欲《乔的笑》,请学生设想一下,言,得出结论。
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课你是乔冠华先生,你在笑什么?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竞答中主动接受历史知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讨论识。
三、打开一扇大门:中美建交问题。
分组竞答,教师归纳。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概括出中美建交的过程。
1.乒乓外交屏幕上展示相关的两张照分组竞答,根据自己的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片,邀请学生充当运动员讲解乒解,设想乔冠华先生笑容在设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去乓外交的时间、地点、人物、结背后的含义。
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果等情况。
认识的升华。
学生是学习的2.基辛格访华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播放尼克松访华的视频,提问:尼克松访华的时间、人物、《中美建交公报》的时间、内容和意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竞义答。
视频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3.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公报》教师展示照片《历史性的握手》,邀请学生课堂上表演历史剧。
学生发言踊跃。
4.《建交公报》和中美正式建交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建交公报》的内容,提问:①中美建交的时间和意义、②中国政府坚持的立场、③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面,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历史剧。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多项能力得到锻炼。
四、交了一帮朋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师提问:“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五、共建一个世界:美好、和谐学生观看视频展开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课堂上表演历史剧《历史性的握手》。
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历史作进一步深入探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把握。
的世界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讨论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和教师展示江泽民、胡锦涛出席国问题。
分组竞答,教师归概况有效信息的能力。
际会议的两幅图片,并显示他们纳。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运用识图法,培养学生识图代表中国在会议上的发言。
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根和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新问: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据教师提示,学生展开讨中国外交的全面认识和理新时期后,中国提出愿意与所有论,得出结论:共建一个解,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建一个怎样美好、和谐的世界!点和难点。
的世界?在《让世界充满爱》的背通过视觉、听觉等几方面的心语心愿: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景音乐声中,观看屏幕上刺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满爱》,屏幕上出示战争与和平的几张照片。
和价值观的教育。
的几张图片。
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整合本课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形成知识能力,加强历史事件的衔观看一幅世界地图,带领学生回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接,吃透教材。
顾本课大事件,理顺事件之间的材。
要求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及关系,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当堂完成。
时巩固。
整体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课堂巩固:见课件练习题。
布置作业:课后反思题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下,通过近现代外交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联系近现代外交,课下得感。
清政府的外交软弱可欺,而新中国的外交硕果累累。
你认为发生出认识。
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十一、板书设计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提出一项政策——独立自主二、迈上一个平台——重返联合国三、打开一扇大门——中美建交四、交了一帮朋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五、共建一个世界——和谐、美好世界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课程三维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多提问、多鼓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欣赏者,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共同进步。
但由于初二的学生活泼好动,活动课上极易出现混乱,如何提高课堂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有待提高的问题。
历史教学所谋求的不仅是学生掌握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情感,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本课注意将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自然渗入课堂教学中,如讲到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其历史意义,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