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宗教文化论文

中国宗教文化论文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藏族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学院:医学院学系:口腔医学系专业:口腔医学课程名称:中国宗教与文化学生姓名:尤强学号: 2005054695 指导教师:陈广恩2009年 6 月 10 日藏族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分析对山神的民间信仰和崇拜[摘要]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信仰主要起源于他们对原始的自然的崇拜。

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信仰藏族原始宗教、还是藏传佛教信奉者,一般都认为神灵是聚族而居,且多在高山,由此而形成这种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习俗。

藏族的对自然的崇拜主要表现在对“白色崇拜”,“火的崇拜”,“白石崇拜”,“朝拜山神”和“圣湖崇拜”等方面。

在藏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和圣湖的崇拜是特别突出的。

所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藏族古老的神山自然崇拜信仰的起源、形成、发展、信仰、藏区著名山神,神山朝拜方式(转山朝圣)等方面作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自然崇拜;民间习俗;神山;转山朝圣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的信仰,这些信仰主要由他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生活习俗和原始的信仰所逐渐演变而形成。

所以藏族这个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佛教早在公元7世纪就传入了西藏并形成了“藏传佛教”,大多数藏民也信奉藏传佛教。

但藏族里无论是信奉原始宗教的还是信奉藏传佛教的,他们都一致认为藏区内高山都有神灵居住。

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而藏区境内的高山便成了神话中山神的住处。

这些山神不仅各有各的来历,而且还各有各的形象和作用。

有人说山神之所以能受到藏族的崇拜,是因为它能呼风唤雨,下雪和冰雹,能够带给藏族人民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同时也能降灾降难,危害他们。

他们认为膜拜与供奉它,它就能让你心想事成,全家平安,长者健康长寿、男孩子长得更帅、女孩子且更美丽、放牧者牛羊成群、务农者每年都丰收。

崇拜的起源和形成本人认为他们对神山的信仰主要起源于西藏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白色的崇拜)等因素逐渐形成的。

青藏这个雪域高原,群山围绕而湖泊也成“满天星”式的分布形成了一片独特而神奇的土地。

喜玛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横断山等群山在这个地区汇集。

而且西藏境内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的总面积达到了30000平方公里。

这些高山、湖泊将青藏高原造就成一个较封闭而独特的自然环境。

而且西藏地区比平原地区气候严寒、人烟稀少、使它拥有无穷的奥秘。

面对如此神秘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拥有无限神奇的大地上的藏族祖先们相信这个大地上的每座山、每条河、每个湖泊、以至每片森林草丛中都有神灵的居住,而他们主宰着这个世界上人类的生老病死、祸福丰欠和一切一切。

除此之外还与大自然的环境也有较大的关联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雹雪崩、地震天火、瘟疫灾害等。

他们在这些自然的现象和灾害面前完全束手无策,所以他们就开始相信这些现象是由高山上的神灵所显示的超人的神奇力量。

从而渐渐对这些高山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变化成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

另一方面原始的游牧民族(古羌民)依赖白色卵石敲击而获得了火种,这使他们对白石产生了崇拜。

再之在古代冬季的西藏高原上,每年都有从天而降的白雪使这片大地一片苍茫,这个时候生命经历着严酷的考验,因为这些种种原因白色使人们产生敬畏而演变成今天对白色的一种依赖。

而白色恰恰是正是雪山的颜色,所以无数雪山多被信仰为神山而被朝拜。

藏区著名的山神对于藏区的神山,民间流传着许多各异的说法。

而且目前为止,人们对神山的了解和认知还很有限。

但根据藏族古老的传统信仰,认为藏地有四大神山:卫藏地区的神山雅拉香波;北方羌塘的神山念青唐拉(即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库拉日杰;东方神山沃德巩甲。

虽然现在民间对藏区的神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四座神山是藏区传统的古老信仰中的神山,是佛教进入以前藏族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山神。

然后四大山神与其它五座著名山神组合在一起,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

九位山神是沃德巩甲、雅拉香波、念青唐拉、玛卿伯姆热(即阿尼玛卿山)、蛟卿顿日,冈巴拉杰、雪拉居保、觉沃月甲、西乌卡日。

此外藏传佛教也有四大神山,它们分别是云南的梅里雪山、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玛尼卿和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下面主要对传统四大山神进行介绍(对于西藏四大山神有很多说法,以下观点纯属是个人看法):1.沃德巩甲山神沃德巩甲山神,又称沃代贡杰雪,他是古代山神之父,“世界形成之九山神”之首。

据有些资料说沃德巩甲是其他八位山神的父亲,他们共同镇守雪域的安宁。

在丹珠昂奔的《藏族神灵论》对沃德巩甲的描述为“巍巍高山美丽的地方,陡峭的雪峰之上,用奇异的宝石镶成的宫殿出现了。

斯巴老神沃德巩甲,戴着丝巾和丝斗篷,戴大绿松石的手镯。

他挥舞缚有旗帜的长矛、藤枝,骑着品质纯优的好马。

一大群由祖宗所传的神灵,玛桑神和战神围绕在他的周围”。

图;沃德巩甲山神2.雅拉香波山神雅拉香波山神,又被称为斯巴大神雅拉香波,简称大神香波。

他在“世界形成之九山神”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沃德巩甲山神。

他是雅隆河谷所有本地神和土地神的首领。

敦煌古藏文手写卷本中有多次提到雅拉香波,说“雅拉香波乃最高山神”。

本人认为这可能与雅拉香波山所在的位置有很大关联。

雅拉香波雪山所在的雅隆河谷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最初所居住之地。

传说他常以一个大白牦牛的身形显身,从嘴里不断喷出雪暴。

后来由在神话中,山神的形体却发生了变化,由白耗牛转化成白人,白耗牛则成了山神的化身,双手各握一把带有五彩丝旗的短矛和—把水晶剑。

山神的妻子叫朗勉托吉普玉,是天界女神的首领。

图;雅拉香波山神3.念青唐拉山神念青唐古拉山神是藏北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又被称为唐古拉耶秀,这位山神最初是作为雹神被人们所认识的,是掌管冰雹的十八雹神之一。

据说念青唐古拉山神是沃德巩甲山神与一只玉鸟(章翅玉鸟)所生之子,是“念”神首领。

在民间信仰中念青唐古拉山神是一位凶猛的掌雹神,人们要向山神进行血供,供奉骡马牛羊。

但在西藏绘画中,却常把念青唐古拉画成一身穿白的英俊男子,带有五个绿松石的发髻,骑一匹四蹄雪白的神马,或骑一匹能飞翔的白马,右手握藤枝,左手握水晶剑。

在神话中,念青唐古拉山神还被认为是财宝的保护神。

念青唐古拉南缘有一著名的湖泊叫纳木错,藏北的牧民认为纳木错里的神女就是山神的妻子。

图;念青唐拉山神4.阿尼玛卿山神阿尼玛卿神山是沃德巩甲山神的第四个儿子,阿尼玛卿山神是安多地区最大的保护神,也是藏人的祖神、战神和保护神,至今仍然是安多地区百姓供奉的山神之一。

“阿尼玛卿”这个名字在安多藏语中有“先祖、老翁”的意思,这样证明了他在该地区人们心目中的份量。

据说阿尼玛卿大山神有三百六十位眷属,其中有九位妻子,九个儿子和女儿,另有一千五百位神将和侍从。

阿尼玛卿山神头戴红缨帽,身披银甲,乘玉龙白马,右手持矛,左手掌旗,腰悬宝剑,佩弓挂箭。

图;阿尼玛卿山神目前,这些神山不仅仅只是藏族民间时常去进行祭拜的一群民间神灵,而且已经成为藏传佛教的出家僧人定期去朝拜的藏传佛教的圣地。

由此可见,山神在藏传佛教信徒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山神的崇高地位在藏区随处可见,比如在《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大金寺全名扎西大金寺,即霍尔十三大寺之一,是五世达赖喇嘛派弟子昂翁膨西初步建在甘孜县达格洛山沟中,而在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翁膨西假托神意,说寺庙与山神之间有互相的抵触,所以把这座寺庙移到现在甘孜县卡公乡县内雅砻江的南部,川藏公路的北侧,距最初的地方几百公里之远。

由此可见神山在藏传佛教徒之中这种崇高的地位和他们对山神的敬畏的程度。

朝拜山神的方式在藏区朝拜山神的方式多彩缤纷,各式各样,内容丰富而且每个地区的祭拜方式多有不同。

本章主要介绍大家众所周知的祭拜方法“转山朝圣”。

本人认为“转山朝圣”这句词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它的真正含义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了解呢?本人就对转山朝圣进行简单的介绍:朝拜神山是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民对自然崇拜的具体体现。

而其中转山被认为是朝拜神山最虔诚的方式。

根据藏族民间说法和藏传佛教的解释,转神山1圈,可洗清一生的罪孽,转10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下地狱之苦,转108圈即可来世成佛。

所以在他们心中一直认为,用转山朝圣这种诚恳的方法来洗清一生罪孽,希望在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甚而来世可以成佛。

如果即使在途中死去,也被认为是一种造化。

所以藏民们为表示自己对神明的虔诚之心,每年都有许多人到神山朝圣。

在转山朝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绕圈着山神徒步行走的,但也有人者用更加虔诚方法如有些朝圣者则会五体投地对神山叩拜,具体方法如下:“磕长头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一边念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意思与“南元阿弥陀佛”相似,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

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这种朝圣者们,一般都在衣服上和鞋子上衬了一种“围裙”和“胶皮”,这些主要作用是要是保护衣服和鞋子不被磨烂,他们绕神山一周要几十天或更长,在沿途上要换几次“围裙”和“胶皮”。

对大部分的藏族人民来说转山朝圣是他们一生中必须完成的一种神圣使命,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对山神的无比的敬仰。

图;雪中的朝圣者图:藏族朝圣者结论综上所述,山神的信仰构成了藏族地区主要的民间信仰,这种信仰经历几千年而不衰,而这种现象与本文开始所说一样,它与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关系,西藏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独特民间信仰而这种信仰已经融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的一种习俗和文化。

这种特殊的信仰使这个地区的人民追求向往人与大自然,人与世间万物和睦相处。

而且最值得尊敬的是,他们对这些神山的纯真的情,真诚的爱和他们对自己信仰的执着与诚恳的态度,这些表现(如转山朝圣)也使我们产生震撼和感动。

也许有部分人会认为他们这种“信仰”是愚蠢,天真和迷信的表现,为无法实现且并无存在的信仰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本人认为并非如此,因为对他们来说“信仰”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信则有不信则无”,它并非必须要真实存在。

而且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是他们生活中一种精神的支柱,这些信仰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也许不如我们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比我们丰富而精彩,而这些恰恰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令本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对他们这种习俗和文化了解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很多资料上的说法也不统一(如对很多神山的称呼都不统一),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系统性的归纳,这样使大多想真正了解的人感到困惑和遗憾。

所以本人希望随着人们对西藏这个地区的越来越重视,对西藏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古老又神秘的民间习俗和信仰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广泛,也有更多人真正了解到西藏地区这个历经千年的这些习俗和信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