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配线与导线加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机柜的接线施工工艺, 指导装配人员正确、规范作业, 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和外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机柜接线。
3职责
接线装配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接线生产。
4工作程序、要求及方法
4.1技术准备
熟悉接线图和原理图, 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
4.2连接导线要求
4.2.1一般不对导线相序及颜色标识提出规定;
4.2.2元器件与端子、端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 6mm2及以下截面的
绝缘导线宜采用多股软线, 并采用冷压端头。
冷压连接要求牢
靠、接触良好; 导线接线端应加识别标志, 采用单股线行线
时, 接线端应制作缓冲环, 以免在振动、冲击下断线;
4.2.3所有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3配线原则
二次线的连接( 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 均应牢固可靠, 线束应横平竖直, 配置坚牢, 层次分明, 整齐美观。
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4.3.1机柜中的布线应走短线、近距离;
4.3.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a)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b)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c)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d)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e)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4.3.3每个电气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2根线;
4.3.4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 特殊情况时如果必
须接两根导线, 连接必须可靠;
4.3.5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 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4.3.6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4.3.7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4.3.8推荐采用行线槽的配线方式;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 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 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 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 导线宜舒展布放、不宜交叉, 导线布放不应导致行槽变形, 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4.3.9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 应使用多股铜芯绝缘软导线, 头部预
留一定长度, 并采用缠绕带等予以保护, 缠绕带的相邻边应大于宽度的1/2, 同时还应采取措施( 如线束固定夹) 对线束加以固定;
4.3.10导线束的转弯处应圆弧过渡, 弯曲半径宜大于线束直径的2
倍;
4.3.11导线束应避开发热元件, 连接到发热元件的导线应采取隔热
措施;
4.3.12插拔式机箱的捆扎线束宜竖直排放;
4.3.13成束的线缆不能过紧的扎在一起。
4.4配线的电磁兼容要求
4.4.1大电流的电源线不宜与低频的信号线平行, 相邻布线;
4.4.2交流线束与直流线束要分离布置;
4.4.3高电压与低电压的信号线不宜平行、相邻布线;
4.4.4高频的信号输入线不应与输出线以及其它用途的导线平行、
相邻布线;
4.5接地要求
4.5.1信号地应与保护地分开设置, 并达到功能性绝缘要求;
4.5.2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多股铜线, 并与接地母线直接相连,
其中装置接地点引出的接地截面积为4mm2, 其余接地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2;
4.5.3门上的接地处( 红圈处) 要加”抓垫”, 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
接触不好, 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4.6标识
4.6.1按照接线图把系统中每一根连线的相关信息集中的编制再一
起, 经过表中的线号栏把所需的线号预先打印出来;
4.6.2所有的端子部位装上管径配套的白色线号管, 线号管上按图
纸要求打印号码。
号码印记向外并防止其脱落。
线号管号码的印字方向为”从左向右, 从上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