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理化生教研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提出的背景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学校管理也很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县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即转变过去单一、被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改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长期如此,将直接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新学生的发展和培养。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我们提出了“初中有效课堂教学范式推进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有效备课方式的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作业设计方式的建立和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通过组织、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初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为其他初中提供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范式;
(3)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全体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国外的研究具有开拓性,但大多是描述性的研究,归纳性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介绍、演绎国外研究成果,针对国内课堂教学实际的本土化研究较少。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之下,让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深入到一所初级中学的各个教学层面的新尝试还比较少,对有效教学的途径、操作策略及实施模式、运行机制、评估体系等一系列较为关键的问题,均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或者比较模糊。

新课程改革虽然早已推进,但是,用心观察便可发现,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发生了
可喜的变化,但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广泛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进行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的研究与实践,其推广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1、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朝着更有序、更高效、更具目标性的方向发展。

2、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学校教学质量、整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展示平台。

五、研究方法设计
通过课题研究及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向纵深发展。

1、开展初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课改实验后的教学状况,通过对比,进一步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

2、开展初中有效教研方式的研究,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开展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多种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比较,不断更新学校课堂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4、开展初中有效作业的研究,按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分层布置、
科学合理安排作业。

5、开展初中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让教学评价机制更趋合理、规范。

6、开展初中有效教学个案的研究,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小故事的分析与诠释,更好地服务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7、开展初中学困生转化机制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组长同建利,我校理化生教研组长,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吴起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骨干教师,我校物理学科教改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曾多次发表专业论文,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课题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顺利开展。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经过多次研究,收集、学习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目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对研究重难点的有效突破以及如何取得科研探究的实际效果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课题组注重加强过程性管理,通过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交
流心得、总结经验,研究课题进展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

4、对研究经费的承担与筹措、研究时间的安排与确定也作了相关规定,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课题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密切配合,确保课题研究严密实施,顺利完成。

七、预期研究成果
(四)经验总结阶段:
1、随时总结:每次公开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和研讨交流,明确得失和改进方法。

2、阶段总结:
(1)由教研组长根据本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写出高效课堂实施的总结。

(2)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写出本学科高效课堂实施的相关资料。

如学科高效课堂实施细则(模式)、导学案编写细则等。

3、成果展示
(1)通过校园网,随时展示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

(2)以研讨会形式,进行高效课堂经验总结的展示交流。

(3)高效课堂活动开展成熟后,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对外展示。

(4)高效课堂活动开展成熟后,将编写的高效课堂实施细则、导学案编写细则、高效课堂评价细则、相关论文、研究课题等进行对外展示。

由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施是我们学校落实新课改的一项重大举措,所以作为九中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应该积极参加这项重大的教研活动,把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