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扦插育苗技术1 概述1.1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概述油茶(Camellia oleiferal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皮淡褐灰色,平滑不开裂。
叶厚革质,卵状椭圆形,长6~8cm,边缘有锯齿。
10~12月开花,次年9~10月果熟。
朔果球形有毛,种子起棱,三角形或半球形,褐黄色。
是我国特有的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食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但世界上除日本和东南亚极少数国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国大面积栽培。
油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湘、赣、桂、闽等15个省400多县,在云南、贵州海拔2000m山地,仍能正常生长发育,总面积达400多万hm2,年产茶油0.75亿kg左右,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是2亿多人口的主要食用油来源。
油茶四季常绿,适生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品种繁多,适应性广,能耐贫瘠、耐旱,喜光,喜酸性土壤,是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油茶秋花秋实,虽然能够自然生长,但如果养分不足,则树体生长缓慢、结果量下降,出现明显大小年等不良现象。
油茶果榨取的茶油是一种优良食用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茶油含油酸和亚油酸,富含维生素A、B、C、E、胡萝卜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长期食用茶油,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还具有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
常食用茶油,还能使皮肤细嫩、光滑、起到美容保健作用。
茶果加工后形成的茶籽饼除作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外,还可提取天然茶皂素,以茶油果壳制成的优质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制糖、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目前,油茶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日益扩大,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也在上升。
随着油茶经营理念的更新,油茶的经营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发展到了高效益经营管理。
在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微量元素的喷施试验,是促使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油茶集约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1.2扦插繁殖技术概述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依靠母体植株上切离下来的根、茎、叶等营养体,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发育为一棵完整的新植株。
其直接由体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是母体世代的直接延续,也就保留了母体的优良性状,缩短了育苗周期。
不过根据树种的不同,有些树种通过扦插容易生根成活,而有些树种却难以生根成活。
近几年,由于人工生长素的合成及组培、微繁、幼化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油茶扦插繁殖也遵循扦插繁殖的原理,是利用油茶的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将离开母体的枝条进行扦插来培育苗木。
当油茶插穗扦插入土后,先是插穗两端切口表面产生愈伤木栓质膜,这种质膜是靠近切口的细胞间隙筛管分泌的油脂物质干燥而成。
与此同时,下端木栓形成层的分生组织细胞进行强烈分裂,经20d 左右,在下端切口可以看到环状与瘤状的愈合组织。
在下端切口形成愈合组织的同时或前后,在木质韧皮部的髓射线区,通过横向分裂形成根的原始体。
根的原始体继续分化和不断分裂,逐渐膨大生长,以及顶端从皮孔或插穗基部树皮与愈合组织之间伸出,成为幼根。
油茶扦插的内在原因,是由于植物本身固有的极性表现,在枝条形态学下端形成根,位于上端的部分则生长出新枝叶。
植物枝条的这种极性现象,主要是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定向移动和积累有关。
生长素在茎上端芽叶形成,在未剪下的枝条中能正常沿着韧皮部筛管由上而下地定向移动,而当枝条从母树上剪下作为插条以后,生长素的正常移动受阻而积累在下端切口处,插穗下端生长素浓度增大,从而促进下端切口及其附近的部分细胞分裂,尤其是形成层及其附近的薄壁细胞强烈分生,有利于愈合组织和新根的形成。
1.3油茶扦插繁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早在20世纪50年代,油茶科技工作者便开始攻关研究油茶扦插育苗技术,开始是进行了长枝扦插育苗的试验,但均未获得成功。
至60年代,借鉴于茶树短穗扦插的原理和方法,对油茶扦插技术要领有所认识,改长穗扦插为短穗(6 cm 左右)扦插,并加强研究改进扦插后管理技术,育苗试验相继获得成功。
广西、广东等华南省(区)的研究人员在国内率先借鉴了桉树、相思类等速生树种的扦插容器苗快繁技术,开展油茶扦插容器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从此,油茶扦插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容器育苗成为后来油茶扦插育苗的发展方向。
几十年来,广大油茶科技工作者一直坚持对油茶扦插育苗技术进行系统且深入的试验研究,内容包括穗枝类型、基质配制、扦插季节、插后管理以及如何再进一步缩短插穗长度、如何促进生根、如何提高成苗率、如何提高苗木质量等方面,使油茶扦插育苗效率和苗木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近年,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已成功研发出较先进、成熟的油茶扦插容器育苗技术体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油茶扦插育苗试验相继获得成功后,许多单位开始进行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与示范。
广东省某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试种13. 3 hm2油茶扦插苗造林获得成功,广西某市油茶种子园营造33. 3 hm2扦插苗油茶林长势喜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在三江县、龙胜县等地建立的岑溪软枝油茶2号、3号高产无性系扦插苗测试林和示范林在生长、挂果、抗逆性等各方面表现优良,这些例子都展示了油茶扦插苗造林的广阔前景。
然而,一直到80年代,由于油茶林农没有很好掌握扦插栽培技术,加上有部分油茶科研工作者对油茶扦插繁殖的作用和意义持有异议等原因,我国油茶生产中应用扦插繁殖技术育苗造林仍然停留在试验、示范和倡导阶段,没能很好地广泛推广应用。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广西、广东等华南省(区)油茶栽培逐渐陷入低谷,很多地方毁油茶种柑橘、芒果、龙眼、荔枝、桉树等南亚热带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和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大面积油茶采穗圃遭到严重破坏而不复存在,油茶扦插育苗及其造林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油茶栽培又迎来了新的高潮。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科技项目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广西的巴马县、岑溪市、南宁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的油茶扦插容器苗造林试验与应用示范,取得了很大成功,为进一步推广扦插苗造林增强了信心。
此外油茶扦插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促进了扦插在油茶育苗中的推广。
(1)繁殖系数高,目前苗圃管理技术已比较先进,油茶扦插育苗的插穗只带一芽一叶,穗芽利用率高,有效提高了育苗的繁殖系数。
(2)全年穗芽资源利用率高,一些油茶种植区气候条件优越,油茶生长比较旺盛,一年可抽发春、夏、秋和晚秋等多次新梢,采穗圃常年穂芽资源丰富,若不加以充分利用,只能徒长而浪费。
一些地区适宜油茶扦插的季节较长,通过扦插育苗的方式,可达到充分利用每个季节穂芽资源的目的。
这相对于芽苗砧嫁接一般适宜在5—6月份进行来说,常年的穂芽资源更能得到充分利用。
(3)成苗率,只要水热条件优越,油茶扦插生根容易,根系生长健壮,小苗个体生长旺盛,每批次扦插平均成活率在90%以上,1年生扦插容器苗出圃率在85%以上,大大提高了苗木生产效率。
(4)育苗成本较低油茶扦插容器育苗成本较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育苗周期短,0. 8~1年生的扦插容器苗便可上山造林,有效减少了苗木培育管理用工量,在圃培育与出圃造林之间轮换快,苗圃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工序不烦琐,省时省工,其过程只需经过配土、装杯、采穗、削穗、插穗等5个主要工序,相对于芽苗砧嫁接的采种、培砧、起砧、洗砧、消毒、削穗、削砧、嵌穗、包扎、栽植、除萌(多次等11个工序来说,投入较少的生产工人便可实现规模化育苗。
纵观油茶扦插育苗的发展趋势。
一,实行容器化育苗,应用现代容器育苗新技术,全部生产优质扦插容器苗,不生产裸根苗。
加快育苗容器轻基质的研发,筛选数种适宜油茶扦插繁殖的轻基质配方,推广应用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因为轻基质容器比土容器的质量至少减轻1/4,对降低苗木运输成本和提高山地造林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轻基质培育出来的扦插苗根系更发达、个体更健壮。
二,实行基地化育苗,建设“规模大、科技高、机制活”的油茶扦插育苗基地,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采取联合、重组和融资等措施,实现资金投入规模化,建设大型扦插育苗基地;与林业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以及应用喷雾扦插、塑料大棚、工厂化育苗等先进技术,提高扦插苗木培育速度和质量;通过股份制、企业化、市场化等活机制,提高扦插育苗基地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实行标准化育苗实行油茶扦插育苗全过程标准化,以标准来确保和稳定苗木质量。
研发、生产油茶扦插容器育苗专用生产资料,包括容器、基质、生长素、肥料等,在育苗生产中严格统一使用;制定油茶扦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规定作业标准和苗木标准,在装杯、采穗、剪穗、扦插、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质检、出圃等苗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2 插穗特性对其发根、生长的影响2.1取穗母树的品种和健康状况母树的优良品种应按全国规定的油茶丰产技术指标(产油60g/m2)来衡量,选择10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树形美观、叶色亮丽、产果丰富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穗母树。
从而根据扦插材料的不同而选择采穗部位。
保证母树的优良品种和健壮无病虫害是扦插繁殖是否能达到繁育优良苗木的先决条件,如果这点无法得到保证,接下来的所有研究都是徒劳不能取得实际效益。
2.2插穗的老嫩程度在相同的树种、品种中,树龄越小,生根能力越强,母树基部萌孽枝条上选取的插条,比从树体多年生枝段上选取的插条易生根;一年中在不同生长季节采集嫩枝,生根的难易有差异,剪取插条的季节体现了插条发育程度,即插穗本身的木质化程度对插条的生根有影响。
因而据扦插材料的不同作不同的阐述。
若是枝条扦插,根据有关试验研究,当年生成熟枝条成活率达84%,隔年生枝条为47%,三年生为12%。
这是因为,老龄枝条分生组织老化,代谢能力降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下降,故生根能力弱,而幼嫩枝条的木质化程度低,组织幼嫩,插条下切口的髓组织所占比例大,从而利于激素的运转,茎尖和叶片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快速地转移到插条基部,刺激生根。
此外当年生枝条也由于生长期长短不同,发根能力存在差异。
经验认为,1个生长期的枝条最好,2个生长期次之,3个生长期最弱。
一般是春梢夏插,夏秋梢秋冬插或翌年春插。
同一枝条也因老嫩程度不同,发根能力而不同,这是因为枝条由上而下成熟度逐渐加深,上部较嫩,下部较老,生理机能亦较衰退,所以成活率较差。
若是插叶繁殖,根据扦插时间的不同,叶片的老嫩成都也不尽相同,春插要摘过冬老叶,夏秋两季扦插要选择当年生的基部叶。
2.3插穗的粗细长短其它状况都一样情况下的枝条,枝条的粗细与长短对其生根和成活也是有显著影响的。
插穗较粗的枝条比细的所含营养物质多,能较好地满足插穗初期生长的需要,故发根良好。
短的插穗,下端入土较浅,通气条件好,上部叶片又靠近土面,起覆盖插穗基部土壤的作用,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发根与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