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第五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槽探揭露分析,现将本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二个区: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单元区地形起伏较平缓,多呈阶梯状展开,地表多为水田及菜地,局部水塘发育,本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 不等,岩层产状为250°~285°∠10°~13°。

本区地层及岩性单一,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

第二节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
本路线区路基分为一般路基和重点路基,现分别说明:
1、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一般路基指填方量不大,地形起伏平缓,地质条件简单的路基,现分段说明:
(1)、岗阜地貌区
该区地质结构简单,一般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力学特性尚好,厚约1~3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该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多靠地表水补给;挖方和填方均不大,路堑边坡和路堤较稳定。

(2)、岗间沟谷地形区
本区段主要为岗间沟谷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水塘冲沟较发育,区内主要为水田,地表季节性积水,地表覆盖层主要以黄褐色的低液限粘土为主,硬可塑状~软可塑状,厚约1~3米不等,除局部软土地段需予以清除外,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区内挖方量较小,填方量不一,高路堤将在重点路基里说明。

2、重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重点路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挖填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

本工程主要是深路堑,现给以说明:
深挖方路堑
本路段区内挖方地段较少,全路段共有挖方地段3处。

路线中心挖方深度一般在6米左右,其中挖方最大为6.82米。

本节仅此处深挖路段进行详细评述(分别对不同岩性进行评述),而其余挖方路段可参见“路堑边坡说明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a、K0+860~K1+120
路线深切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植被发育一般,基岩裸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全强风化为1~3m不等,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产状:250°∠13°。

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该路段土石方比例为:10%的土方,90%石方。

由于该路段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且基岩主要以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层为主,其产状平缓,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因此该路段边坡属于较稳定边坡。

由此建议:①边坡坡率1:1~1:1.25;②边坡防护采用坡面框格式植草③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切忌使边坡长期裸露。

④边坡施工时避免使用强力爆破。

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推荐粉砂岩层面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φ值为:c=50kPa, φ=30°。

第三节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及评价
本路线区工程地质岩组分为松散土类及软质岩组,现分别评述:
1、松散土类:
a、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亚粘土,主要分布岗间沟谷地,粉质粘土多呈可塑~软可塑状,[fao]=180~200kPa,多分布于岗间沟谷地。

b、第四系下更新统冲洪积(Q2el+dl)
121
GYS-60-1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粉质粘土及含碎石粘土,主要分布于岗地,粉质粘土多呈硬塑~硬可塑状,[fao]=240~260kPa;含碎石粘土多呈硬塑状,[fao]=280kPa。

一般具中等压缩性。

2、软质岩组:
a、软质岩组:主要由白垩系赣州组(K1g)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组成,岩石多呈红褐色,中厚至厚层状,铁质胶结,胶结好,岩石完整性好,风化层厚度薄,局部岩层裸露。

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10米,岩质软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3~15MPa,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五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的确定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分析知,参考桥梁工程地质钻探报告,结合当地的工程经验,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0-2004)确定各地基岩土层承载力[fao]及极限摩阻力qik值,现按照工程地质分区来分别确定各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的确定: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区主要地层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0-2004)确定各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具体见表5-1。

表5-1 各岩土体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
2、赣州断陷盆地剥蚀丘陵区
上覆一般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亚粘土及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粉质粘土、含碎石粘土,层厚约1~3米,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全强风化层厚约1~3米。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0-2004)确定各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具体见表5-2。

表5-2 各岩土体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
122
GYS-6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