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我国政府采购管理与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我国政府采购管理与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政府采购一、政府采购的内涵与制度意义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以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采购具有典型的公共性特征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不仅是采购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作为公共采购,政府采购可以通过科学的采购规划与管理,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节省财政资金,防止采购过程中公共资源流失和发生腐败现象。

同时,政府可以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按照社会公众的要求,综合考虑政府采购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通过制订政府采购政策、确立采购对象等,控制公共采购资金的使用,规定优先采购什么、禁止采购什么、向谁采购和由谁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供应商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以及投资选择,促进政府多种社会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

由此可见,政府采购制度意义:一方面政府采购行为要实现“物有所值”的经济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的巨大市场影响力而促进政府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体现出政府采购制度的政策功能。

二、推进绿色政府采购的背景环境当前,中国环境的污染状况总体上处于上升的状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的经验,以及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要求和内容看,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模式。

而与可持续生产领域的政策及实践相比,目前我国在推行可持续消费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政府采购蓬勃兴起,并成为引领可持续消费的首选段。

推进政府的绿色采购,构建保护环境社会的责任机制,推动节能减排,是引领推动全社会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和环保社会责任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式。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政府绿色采购,它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消费规模大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

为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三、绿色政府采购的内涵与意义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政府通过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绿色消费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

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技术标准,而且规定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政府“绿色采购”之所以能起到上述作用,首先是因为它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大客户,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可以培养扶植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

更重要一点,“绿色采购”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

因此,可以说政府采购的这种行为具有引导购买需求和市场供给的“羊群效应”,有利于热销品供应商群体的形成。

在政策取向上,一方面要发挥政府采购的品牌效应,带动市场的产品选择取向;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需求取向,牵引供给的生产选择,使产品的绿色性成为厂商占据市场的基本要素。

由于绿色产品的环保性和高科技性,其应用对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减缓社会发展对生态的消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推进绿色产品的过程中,仅靠制度约束对推动绿色产品是不充分的,在技术层面还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芦艳荣在第二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上指出:网络交易的技术效应,使得信息互换的边际成本趋于零,从而使采购信息成本呈递减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成耦合政府采购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换体系,保证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的商务市场穿越虚拟空间走向实体经济提供了可能,使供应商更加清晰政府对绿色产品的现实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和社会变化趋势,以便供应商长期规划企业发展,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投入,形成有规模的绿色产品供应商群体。

最后,芦艳荣工程师再次强调:政府扩大绿色采购,引导社会的可持续消费,已经成为国际上应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四、我国实施绿色政府采购制度的机遇与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环境各种矛盾凸现时期。

为此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尤其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正在生产、消费和贸易各领域积极探索和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在可持续消费领域正在积极探索与推进绿色政府采购这一新举措。

与全球尤其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政策及实践相比,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我国从1996 年开始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试点;2002年颁布了《政府采购法》;2003年《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

几年来中国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采购范围不断由一级预算单位逐步扩展到二、三级直至基层单位预算单位;采购项目涵盖了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并且从政府采购结构看,其中工程和服务的比例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公用事业的不断加强以及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将会持续增长。

由此可见,我国拥有着巨大的政府采购市场潜力。

国际实践表明,绿色政府采购是引领可持续消费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消费规模大和引领市场的带动作用,推进绿色政府采购是我国目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我国正在借鉴国际经验,采取相关措施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国绿色政府采购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已经八九年,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这是我国推进绿色政府采购的有利时机。

从法律规定方面看,我国《政府采购法》对绿色政府采购已有原则性规定,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我国2003 年正式实施的《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尽管在《政府采购法》中关于绿色政府采购仅是原则性提出,但对我国实施绿色政府采购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管理和运行机制看,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我国政府采购实施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管理与运行体制。

“管采分离”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在财政部统一监督管理下,采购单位、集中采购机构等作为执行操作部门依法执行绿色政府采购规章制度。

从地方政府的采购实践看,2004-2006年青岛市、重庆市、贵阳市、深圳市都相继开展绿色政府采购工作;在北京市在筹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开展了绿色采购,北京奥组委制定了《北京奥组委采购环境保护指南》。

从推进绿色政府采购技术标准看,2004 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2006年10月24,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

意见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要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

从宣传教育和能力建设方面看,我国借助于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相关信息同时,还构建了中国环境资源信息网、中国节能节水认证网、中国绿色采购网络等,加强国内外绿色政府采购管理知识和经验宣传培训,并且正在不断研究制定促进自我创新产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一系列政府采购手段,这将对我国绿色政府采购制度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我国进一步推进绿色政府采购的对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建立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专门立法或政府令的形式鼓励或强制推行绿色采购是国际上通行作法。

美国于1991年发布了总统令,规定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清单。

加拿大的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

日本于2001年开始实施绿色采购法。

韩国于2004年底颁布了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

丹麦、荷兰、德国等国家都在相关的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有明确要求和规定。

可以说立法是发达国家成功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保障。

因此,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化”政府消费行为的首要措施。

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制订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订和发布进行明确规定。

考虑到我国《政府采购法》刚刚颁布两年并在法中已有相关原则性规定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可以在该法的框架下,制订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从政府绿色消费的要求出发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为全国范围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建立绿色采购标准,发布绿色采购清单绿色采购标准的制订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

可以根据目前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制度,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订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

从国际经验看,环境标志产品是各国制订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重要基础。

为了核查和审计的方便,许多国家都将环境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挂钩,要求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

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的制订都以环境标志产品为依据和基础。

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的生态标志等。

因此,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配套制度。

为了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制订工作的质量,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如循环经济试点省市和重大项目开展试验示范。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主题,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绿色奥运的内涵之一就是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是试验示范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好机会和平台。

(三)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完善监督机制环境信息是制订政府绿色采购指南、发布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