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
A、古埃及人的纸草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C、欧洲以羊皮做的纸
D、“蔡侯纸”
3、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角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4、“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西汉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B、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为造纸原料
C、西汉时期植物纤维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D、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7、在我国很多中医院的前在都有一座塑像,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
A、张仲景
B、蔡伦
C、扁鹊
D、华佗
8、小明的爷爷是一位中医。
请你告诉小明华佗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9、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被后人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1、2009年2月,考古学家在陕西韩城市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珍惜宋代壁画墓,首次发现了一幅生动地展现中医药研制场景的画面。
韩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
司马迁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写成了()
A、《史记》
B、《缀术》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1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 B C D
1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曹操
14、下列与《史记》的成书原因无关的是()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国家的需要
C、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当时文化繁荣
15、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6、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
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
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17、中学生丁忞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二、列举题
18、根据相关的成就写出相关的人物。
(1)改进造纸术:
(2)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3)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19、根据相关的描述写出著作的名称。
(1)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2)东汉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的著作:
三、材料题
20、识图题:看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在什么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的人物。
(2)请说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答案
一、选择题
1、A 题干中“变废为宝”、“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时,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值得质量也很高,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故选A。
2、B 主要考察学生对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等知识点的理解。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故选B项。
3、B 问题强调的是文化传播,所以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才是对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
4、C 本题主要考查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
所以选择C项。
5、C 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进步明显,植物纤维纸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6、B 阅读题文,关键词有“蔡伦宫”、“蔡伦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是东汉人,杰出贡献是改进造纸术,据题意要求,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7、A 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8、D 主要考查学生对“张仲景和华佗”考点的识记。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
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9、A 华佗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沸散”,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创制了“五禽戏”,被誉为“神医”。
故本题选A。
10、C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就说,他撰述太史公书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汉书·司马迁传》)“通古今之变”,是认识历史古今发展变化的轨迹;“究天人之际”,是追求认识天人的关系。
选项中的《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1、A 略
12、D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他写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故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国演义》创作于明清时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天工开物》为明末宋应星所著,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故选B项。
13、D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原名《太史公记》。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因此在《史记》中没有记载。
故选D项。
14、C “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史记》的内容,并非原因。
15、A 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故选A。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16、B 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汉朝,公元67年,汉明帝在位时期,佛教正式传来中国。
故选B项。
17、B A项是儒家;C项青城山、D项老君像都属于道家。
二、列举题
18、蔡伦;华佗;张仲景
19、《史记》;《伤寒杂病论》
解析:牢记两汉时期各领域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三、材料题
20、(1)医学领域
(2)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创制“麻沸散”和编制“五禽戏”;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解析:牢记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