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八戒的人格魅力谢伟德(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西游记》流传千古,其塑造的多个形象也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猪八戒却是一个贪吃、贪睡、贪色、贪财的代表。
抛开偏见,本文试图从形象入手去探讨猪八戒另一个具有人性的光辉侧面。
关键词:猪八戒;风趣;憨真;家园意识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性格迥异的人物。
其中猪八戒以他风趣幽默的形象以及“憨真”的品质、对家的眷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种种人格魅力的展示,让我们爱上了这个缺点重重的“矛盾体”。
一、风趣幽默的形象在喜剧中,美是间接地被肯定的。
一般认为,正面而又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的特点就是幽默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
①猪八戒相貌丑陋又反以为美,愚笨无能又自作聪明,憨厚老实而又爱耍小心眼。
在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处处“斗法”,充满了幽默的喜剧色彩。
在孙悟空面前,八戒总是以师兄或哥哥相称。
可是,一旦孙悟空不在面前或是吃了亏就用“弼马温”相加之,以吐不快。
在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中,孙悟空与羊力大仙赌下油锅洗澡,想捉弄一下猪八戒,便淬在油锅底上,变个枣核钉儿再也不出来了。
国王以为孙悟空已经被炸死了,就拿猪八戒下油锅,八戒被捆在地上,气呼呼的说:“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猴子,油煎的弼马温!猴儿了帐,马瘟断根!”以咒骂的方式予以回敬。
一场武剧很自然地出现了趣剧的气氛,情节因此出现了滑稽、风趣的氛围,使作品充满了诙谐性。
作者往往就是在惊险战斗等情节发展的特定时刻,突然插入逗乐、戏谑甚至恶作剧的手法等笔墨,使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造成一种极其浓烈的趣剧效果。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猪八戒的话语更是贴近其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极具喜剧色彩。
猪八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喊出了“斋僧不饱,不如活埋”、“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油脂”的经典话语,更幽默地说出“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等谚语,甚至嘲笑悟空来显示自己的学问,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中,唐僧坠入通天河,孙悟空在半空中看见八戒,问道:“师傅何在?”八戒道:“师傅姓陈,名到底了”。
语言戏谑、风趣、富有个性,插科打诨中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闪耀的人性美1.憨真的性格猪八戒的美感是建立在率性天真的坚实基础之上的。
柏格森说:“我们可笑一个动物,但那是因为这个动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人的态度或表情。
”②如果认真地将猪八戒与我们身边的人相比较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就有他的诸多特征。
八戒好吃是出了名的,这符合猪的本性,同时也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师徒一行人路过西梁国,女王热情招待:“那八戒那管好歹,放开肚子,只情吃起。
也不管甚么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笋芽,木耳、黄花菜、石花菜、紫菜、蔓菁、芋头、萝菔、山药、黄精,一骨辣噇了个罄尽。
喝了五七杯酒。
口里嚷道:“看添换来,拿大觥来,再吃几觥,各人干事去。
”憨厚纯朴,毫不隐藏自己的欲望,这里的猪八戒有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无牵无挂的天真。
八戒贪财爱物,趁着无人就偷纳棉背心,看到富贵就心痒难挠,遇有赏赐就想接。
孙悟空利用他这一弱点,叫他半夜去井里打捞乌鸡国国王尸身,见有利可图,八戒就很乐意地下了井底,将国王尸身驮了上来。
孙悟空还假冒阴司鬼差要拿八戒性命,八戒终于招供在左耳耳朵藏了四钱六分银子的私房钱。
天竺国为留唐僧做女婿,送了三徒弟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八戒贪财便接了。
好财爱物,人皆有之,在芸芸众生中,有这一弱点者却未必都像八戒那样憨直,而这也正是这个人物虽缺点重重却也令人喜爱。
2.任劳任怨态度鲁迅《关于猪八戒》一文中说:“猪八戒真是懒汉的代表,人却忽略了其性格中吃苦耐劳的一面。
”③很多人都知道猪八戒偷懒好睡、拈轻怕重,却忽视了一点:把担子挑到西天的正是猪八戒。
猪八戒不光勤劳,而且高效。
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说师徒四人到了一地,名曰七绝山稀柿衕,悟空和八戒二人灭了蛇精后寸步难行,原因是唯一的去路被年复一年的烂柿子填满,成了一堆污秽,恶臭无比,无法通行,亏得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八戒在,变个大猪,伸出长嘴,连哄几天,使的千年稀柿一旦净,七绝衚衕此日开。
不光在取经路上,在高老庄八戒依旧敬业。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中,猪八戒对高翠兰道:我得到了你家,虽是吃了些茶饭,却也不曾白吃你的。
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
如今你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
就连高老丈人也说: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昏去明来,其实也好。
可见猪八戒不只是我们电视上所看到的表面形象,而是一个热爱生活之人,勤劳任怨,散发着光辉。
人们在看着猪八戒时,就仿佛从一面镜子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懒惰与逃避,也看到了自己的坚持和迎合。
人们通过纵容猪八戒来纵容自己,通过欣赏猪八戒来欣赏自己,也通过原谅猪八戒原谅了自己。
正是猪八戒身上所散发的真实唤起了我们内心的一种亲切感,这正是猪八戒的魅力所在。
三.强烈的家园意识家园是人类美好的生存依托,也是最能牵动我们精神情感的地方。
1943年6月6日,海德格尔为纪念诗人荷尔德林逝世100周年所作题为《返乡——致亲人》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美学中的“家园意识”。
他说:“在这里‘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
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赠予。
大地为民众设置了他们的历史空间。
大地朗照着‘家园’。
如此这般朗照着的大地,乃是第一个‘家园’天使。
”④对于猪八戒来说也一样,在高老庄他有一个家,正如书中所写:竹篱密密,茅屋重重。
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
道旁杨柳绿依依。
园内花开香馥馥。
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
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一处世外桃源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静谧安逸,令人神往。
入赘高家之后,猪八戒一心一意想和高翠兰过日子,勤勤恳恳,但好景不长。
孙悟空好管闲事,打破了安静,打破了猪八戒的美梦,只能被迫去西天取经。
但他心怀家乡、心念旧恩,在临走之时依旧不忘交代心意: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
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取经路上,困难重重,每次困难降临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老庄,重新做回高家女婿。
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之后,唐僧被黄袍怪所擒,变得一只斑斓猛虎,沙悟净被困住,小白龙也被踢伤。
无奈之下,八戒就要散伙,见到小白龙后有一段对话足见其恋家倾向:八戒道:“怎的好?怎的好!你可挣得动么?”小龙道:“我挣得动便怎的?”八戒道:“你挣得动,便挣下海去罢。
把行李等老猪挑去高老庄上,回炉做女婿去呀。
”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师兄啊,你千万休生懒惰!”八戒道:“不懒惰便怎么?沙兄弟已被他拿住,我是战不过他,不趁此散火,还等什么?””再如第五十七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中,猪八戒见孙悟空被青毛狮子吞下丢了性命,取不成经了,便又要想回高老庄。
就连猪八戒也自己常说:“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挑着走”。
“长忍半肚饥,背马挑包做长工”也正是一种厌倦漂泊、思恋家园的心情。
对于猪八戒来说,他真正的理想是一个家,那里静谧安逸、衣食无忧。
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旅行。
保护唐僧是出于无奈,所以在取经路上遇到劫难,第一个打退堂鼓,想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家园,眷恋家园渴望家园生活的心情,正是每个长期漂泊者的共有心声。
也正是曾经安定美好的生活和现在颠沛流离的取经旅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形成了猪八戒的“家园意识”。
这种意识的出现使猪八戒的形象具有了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真实性。
⑤也体现了其思家恋家的人格魅力。
风趣幽默的形象塑造,淡化了幻想与现实的界限,也填平了神魔与凡人的鸿沟,强化了人性,强调了猪八戒作为一个“人”应有的缺陷和不足。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纯美,真正体现了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欲求,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矛盾的人格特征。
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⑥抛开偏见,猪八戒却有一种魅力、一种光辉,对真的追求,正是我们人心最深处的呼唤,对家的惦恋也会勾起我们心中的些许寄托,猪八戒做到了,人们爱上了他。
参考文献:[1]金艳霞. 论猪八戒形象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0年00期;[2]柏格森. 笑—论滑稽的意义[D]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3]鲁迅. 佚文《关于猪八戒(与本年干支关系)》;[4]郑志国.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猪八戒形象解读—以“家园意识”为中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8月;[5]马丁•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6]司马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M].岳麓出版社,2004年5月.。